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

2020-09-19 北京羅蘭數位音樂教育

周海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6月27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音樂美學家、音樂心理學、教育學家。長年從事音樂審美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成就卓著,對哲學、美學、人格與動機心理學有深入的研究。全國音樂心理學學會副會長,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音樂舞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委。

博士論文《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年)獲 「200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2年獲第三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音樂何須「懂」—面對審美困惑的思辨歷程》獲第八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著作類一等獎。

孩子為什麼要學琴

我先拋出我的結論:

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因為人有兩大心智能力

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

對應的

理性,是科學素質的核心,

感性,是審美素質的核心。

理性思維的代表領域是科學

科學徵服了世界

感性思維的代表領域是藝術

藝術美化了世界

理性素質給我們認識世界

徵服世界的力量

感性素質是我們體驗幸福人生

創造美好生活的前提

理性與感性猶如車之兩輪

鳥之兩翼不可偏廢

遺憾的是,在中國當前的教育環境中,感性教育是嚴重不足的!時至今日,在許多中小學裡,仍然存在著音、體、美動輒停課,音樂教師、教學樂器、設備嚴重不足的問題。

家長朋友:

在通往人生幸福與事業成功的道路上

如果,你不從小培養孩子感性素質的話,

你就會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

如果,你妨礙了孩子感性素質發展的話,

你就親手扼殺了孩子未來有可能獲得的成功!

為什麼

首先,從人生幸福的角度說,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幸福少

一個人要想獲得一生的幸福,他不僅要擁有獲得幸福生活條件的素質,還要擁有體驗幸福生活感受的素質!

幸福是人生的體驗,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擁有感性素質是體驗人生幸福的前提!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任憑生活環境髒、亂、差?為什麼有的人經濟收入提升後,仍然過著單調、乏味、缺少幸福感的生活?從根本上分析,就是由於感性素質低。由於感性素質低,所以才會沒有對美的追求, 才會對髒、亂、差、枯燥、單調、乏味的生活毫不在乎。感性素質低的人,缺少美的體驗,不會享受生活,凡事就問有用沒用,一切與生存、實用、功利無關的事都認為沒用。

感性素質低的人,生活情趣少、情感不豐富;良辰美景視而不見,天籟之音充耳不聞,珍饈佳餚食不甘味……從來不看電影,從來不聽音樂,從來不欣賞美術,沒有任何的生活情趣,旅遊的時候,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點拍照,回來啥都不知道……

這樣的人有再多的錢,也缺少幸福感。「窮的就差錢了」,說的就是這樣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說:感性素質低的人幸福少!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幸福少。

其次,從事業成功的角度說,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成功難

請大家想一想,蘋果為什麼成功?

是因為,把技術變成藝術,讓產品成為作品!對產品審美品質的追求,是蘋果成功的核心原因。

小康社會,是人的感性需求全面升級的社會!所謂的消費升級,就是從實用向審美的升級!

在消費升級的時代,外觀難看、工藝粗糙、缺少人性關懷的產品缺少市場競爭力,難逃慘遭淘汰的結果!國民創新能力不足,追根溯源,查找來自人的原因,就是由於缺少藝術教育、審美教育!

小康社會、消費升級的時代,是競爭審美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企業家和員工的感性素質、感性智慧,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生死攸關的影響。

在已經到來的競爭審美力的時代,一個缺少藝術教育的人還想成功,就和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想成功一樣難。

請各位家長記住我的話:在未來的社會生存競爭中,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成功難!

第三,我還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說,缺少藝術教育的人破壞大

大家想一想,如果一個人有發自內心、來自感官的對美的追求,他就會有發自內心、來自感官的對醜的反感,對髒亂差的厭惡。

環顧我們周邊,小到個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大到鋪天蓋地亂七八糟的廣告標語、商業招牌;垃圾遍地、惡水橫流的街道,醜陋的城市建築,惡俗的公共空間雕塑;乃至嚴重的環境汙染,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破壞……所有這些當代中國發展中凸顯出來的嚴重問題,追到根上,都是人的感性素質問題。

一個感性素質低,感覺麻木、缺少對美的追求的人,就會缺少對環境品質的追求,就會缺少發自內心、來自感官的對醜的反感,對髒亂差的厭惡。

中國的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由於國民嚴重缺少藝術教育、審美教育,導致了嚴重的國民感性素質低下。感性素質高的人當領導,會推進社會感性文明的發展;感性素質低的人當領導,就會造成自然與人文環境的破壞!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說:缺少藝術教育的人破壞大!

我提出來的感性素質、感性智慧、感性質量、感性文明四大概念,完成了藝術在個人生活與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職能的連接。有了這個連接,藝術不再是飯後茶餘可有可無的東西。

對個人,它是關乎到人一生的幸福與成功的大事,對社會,它是關乎到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我到處演講,向全社會呼籲:缺少藝術教育的人幸福少缺少藝術教育的人成功難缺少藝術教育的人破壞大呼籲全社會都來:重視藝術重視藝術教育重視個人的藝術素養。

感性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在童年,孩子在幼年、童年一定要接受充分藝術教育。錯過了幼年、童年充分的藝術教育,會使孩子「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站」!每個孩子一生至少要學一件樂器。這在歐美發達國家早已是教育的常態!

學琴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毅力,不是開發智力,更不是考級、加分。學琴的根本目的應該是:

通過學琴熱愛音樂,

通過音樂熱愛藝術,

通過藝術熱愛生活,

通過生活體驗幸福!

通過藝術教育,提升孩子的感性素質、感性智慧。讓藝術教育為孩子未來的成功鋪路,為幸福增色添彩!

為了防止學琴的結果走向「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良好的學琴教育,必須要以審美為核心,以快樂為抓手。讓孩子的童年與藝術之美相伴,讓學琴為孩子的幸福童年增色添彩!

每個孩子每個季度應該不少於一次看演出、聽音樂會——要像語、數、外的學習那樣列入孩子的日常活動計劃。家庭中應該有適合孩子聽的經典音樂作為背景,就像家庭裝修改善視覺環境一樣,讓孩子的聽覺環境充滿了美!當然我也呼籲:

在孩子童年的藝術教育中應該同時包含:美術、詩歌、戲劇與舞蹈。

因為聽覺、視覺、語言、肢體是四大藝術最基本的構成元素,應該全面培養,綜合發展,應該對孩子進行「全腦」審美教育。

特別是在家庭、幼兒園、學校中要有以愛美為榮,不愛美為恥的價值觀導向。

家庭是最重要的藝術教育場所,家長是最重要的藝術教育教師。

每個孩子都應該從小學音樂、學樂器,每個孩子都應該在幼年、童年接受充分藝術教育、審美教育。不要讓孩子因缺少童年的審美教育,而錯失未來有可能擁有的幸福與成功。

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教育格言深入人心,成功讓人們重視了理性素質、科學素養的時候,從感性素質、藝術素養角度,我要呼籲大家記住這樣的口號:

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音樂?看完答案你就知道了
    學音樂的孩子更有品味音樂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生活中的精華所在。不像舞蹈或者繪畫那樣以視覺感受為主,音樂能夠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的氣質與靈感,提高孩子對藝術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從而由內至外散發出高貴的氣質。
  • 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關注 長期以來,圍繞「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個話題人們展開了無數次討論,大家觀點各異,各分千秋。作為一名琴童的家長,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類似這樣的問題,直到我看了一段來自周海宏教授的訪談,我得到了最好的答案,在這裡希望與大家分享。
  • 我為什麼堅決要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有這10個理由!
    米粒同學看見一個鑽一個,恨不能全買下來~(還好老母親捂住了錢包)試琴的時候,邊凹造型邊衝我嚷嚷:媽媽,我之後要學吉它。媽媽,咱們去看音樂劇吧~~~「喲,看樣子咱家要出個音樂家了?這麼入迷。」本想逗逗米粒,誰知他直接甩我一個無語的眼神兒。誰說學樂器就要當音樂家?
  • 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
    ——波士頓音樂學院音樂系主任卡爾.伯納克博士——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氣質與生活品位社會上對學音樂的孩子最常見的評價是有氣質有品位,因為音樂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在所有藝術形式裡音樂是最能給孩子帶來氣質與品位的。 音樂是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的氣質與靈感,使孩子對世界對人生有更深刻的感受與體會。——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與想像力音樂是聲音的表現藝術,其音符的表現背後蘊藏著無限的意義。這便給孩子的想像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及跳躍性思維提供了無限的空間。
  • 孩子不喜歡學音樂?原來音樂是要這樣聽的
    家長朋友們都喜歡給孩子培養些音樂細胞,可是光讓孩子每天枯燥地彈琴、練指法、練哈農拜耳就等於學音樂了嗎?並非如此。對於藝術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學技術」的階段,如果不提高孩子對審美的品位,不提高孩子對樂感的培養,那麼無論孩子練琴多少年,考多少級,也只是一個「琴匠」而已。
  • 孩子為什麼要學習音樂
    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寶寶在音樂響起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成年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種,說話、唱歌、寫作,但孩子不能,音樂才是最初的語言。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給他剛出生的兒子信裡說到,你一定要「愛上音樂」。他說:"哪怕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背過身去,音樂依然會在耳邊竊竊私語。
  • 學音樂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學樂理?有沒有學習樂理的必要?
    現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學習音樂的朋友,不論是聲樂也還器樂也罷,有的人是業餘愛好,有些人則是從事音樂方面的職業,五個人中最起碼要有一個學習音樂的人,其中學習音樂的還包括很多的孩子,他們是父母在外炫耀的資本,或是親朋好友聚會,在飯桌上聊天的話題。但也有人不理解學習音樂有什麼好處?學習音樂為什麼還要學習樂理?到底有沒有學習樂理的必要?
  • 孩子為什麼要學鋼琴,聽聽家長的心聲
    《吉他範兒》發了一篇關於孩子學琴目的的文章,家長的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家長花費精力和時間,陪孩子學琴,到底為了什麼,我們鋼琴老師要關注。1、音樂確實很美好,但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開始也想讓孩子學鋼琴,後來有個搞教育的朋友一針見血地告訴我,如果孩子不喜歡,以後也沒打算從事相關的行業真的沒必要學。國外人壓力大了會彈會琴來解壓,那是經歷了上百年音樂的薰陶,音符都要刻在骨髓裡了,而且人家兒時也沒被逼著練琴考級,而我們身邊真的沒有幾個人心煩了會想著去彈琴解壓。
  • 為什麼學音樂的孩子都那麼優秀?
    案例分析◎◎◎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學鼓一段時間後改變了很多,原來還比較內向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夥伴,大家都願意和他一起玩,學習成績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上課時也積極回答問題!音樂就是這個美好世界的一扇門,它是歡快的、幸福的、激情的,欣賞它獨特的美感,感受它豐富的感情,你有沒有發現,喜歡音樂的孩子,由內而外帶著一種普通孩子沒有的氣質。音樂教育是以培養身心素質為根本,家長們應當特別注意孩子對於音樂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對此進行引導、培養!
  • 孩子學音樂到底要花多少錢?
    最近一些諸如「學音樂很燒錢」「老百姓學不起」「一學就是無底洞」的言論讓很多打算送孩子學音樂的家長猶豫再三。孩子學音樂真的這麼燒錢嗎?到底哪些地方花錢多?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學嗎?中音階梯給大家分析。孩子學音樂的錢都花在哪些地方?
  • 學打鼓為什麼是最好的音樂啟蒙?
    經常聆聽優美的音樂,音樂中豐富而優美的旋律及節奏感,便會自然地融入右腦中,使其在日常的說話、用詞、作文,甚至表情都會自然地流露出優美的節奏旋律感,因此,有選擇、有計劃地進行幼兒音樂教育,對其成長後的氣質、人際關係、情商等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打擊樂為什麼是樂器最好的啟蒙?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音樂?這五個理由絕對夠,原來學音樂好處這麼多
    音樂藝術是人類最廣泛熱愛和樂於接受的藝術門類。有人曾說過「音樂是天使在唱歌」,也有人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其實音樂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它就像一個大大的禮盒,裡面有很多讓我們驚喜的禮物。也許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無法完全領略,但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這些東西值得用一生的時間來去領略、去享受。
  • 為什麼一定要找個學音樂的女朋友?
    所以為什麼要找一個學音樂的女朋友呢?想必你心裡已有答案了吧,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那些學音樂的才女們身上所散發的迷人特質吧! 一般來說,踏上音樂這條路的女孩子都會帶著藝術氣息,即便她們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單靠興趣,在持之以恆的努力下也一樣能提升個人才華,以此巧妙地遮蔽個人身上的不足之處,將出色的一面展示出來。
  • 學舞蹈的孩子與普通孩子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一定要學舞蹈呢?
    學舞蹈的孩子與普通孩子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一定要學舞蹈呢?為什麼孩子在幾歲的時候,家長就要把孩子送去學舞蹈呢?為什麼跳舞和沒有跳舞的區別那麼大呢?舞蹈真的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嗎?這些是來自大多數人心中的疑問,那麼孩子為什麼一定要學舞蹈呢?
  • 聊一聊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古箏?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古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家長們知道學習古箏對孩子有哪些幫助嗎?不知道的話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學習古箏對孩子的智力、協調性、個人修養、氣質、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益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吧!
  • 為什麼孩子學音樂一定要學好視唱練耳?看完你就懂了
    視唱練耳是一門非常重要的音樂基礎學科,是音樂教育的奠基石。它注重唱、聽、讀、寫的全面音樂能力訓練,以及音樂知識的實用技巧。幼兒時期是聽覺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時候進行音樂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為音樂基礎教育的視唱練耳學科,在音樂教育的功能範圍及廣度不斷擴大的今天,學習視唱練耳的必要性並沒有被廣大音樂學習者和家長所認識和重視。視唱練耳對於幼兒的音樂學習起到有什麼作用呢?
  •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但首先他/她要學得進去
    也就是說,孩子管不好自己的情緒,有些時候就容易衝動,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但是學音樂可以幫助孩子調節情緒。教音樂這麼久,首席貓從未見過誰能一邊彈《月光曲》還一邊罵人的。音樂的世界裡,罵不起來的。但我們的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幾乎都開設了音樂課,校園霸凌、青少年犯罪的新聞卻沒斷過,甚至好像越來越多。好像音樂也沒有改變什麼,這中間哪裡出了問題?首席貓要說:「你孩子根本沒學進去。」
  • 學音樂為什麼要先學樂理,這裡告訴你答案!
    學習音樂的朋友,不論是聲樂還是樂器,都有一門必修課:樂理課。但大多數人對於樂理課都有所排斥,感覺樂理知識很難學,上課會很頭大,聽著聽著就聽不下去了。還有一部分人覺得樂理課並不重要,只要自己的專業技能過硬就行了,這真是一個錯誤且愚蠢的想法!
  • 為什麼很多家長讓娃學音樂?音樂帶給孩子的這些好處,你可能不知
    貝多芬曾經說過:領悟音樂的人,能夠從一切世俗的煩惱中超脫出來。如今的父母普遍認為,孩子不僅要學習好,業餘興趣也很重要,學一門樂器或歌唱舞蹈,不但可以陶冶情操,還有可能改變孩子未來人生。張女士的兒子浩浩4歲了,他非常喜歡音樂,可是爸爸認為學音樂耽誤學業,對未來的發展沒什麼用。
  • 學音樂和不學音樂的孩子有什麼差別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都在學習音樂,而且相當一部分的孩子是在家長的逼迫下學習。而音樂學習不是一個短期的學習行為,想要學有所成,勢必需要經過長年累月的勤學苦練。很多家長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學習音樂除了讓孩子掌握一技之長,還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實際上,學習音樂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這種影響會伴隨孩子一生。與不學音樂的孩子相比,學習音樂的孩更優秀、有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