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要學習音樂

2020-12-22 小莫課堂

一位學生家長在談論音樂教育的時候這麼告訴我們:「在國外工作的那年,我每周都會參加各種的PARTY, 朋友不是吉他、鋼琴,就是大鼓、小鼓,能歌善舞,各類即興音樂,不絕於耳。最深刻的體會是他們練習音樂不是為了考級,而是為了能融入大集體,和大家一起分享音樂的快樂。」

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寶寶在音樂響起的時候,

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成年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種,說話、唱歌、寫作,但孩子不能,音樂才是最初的語言。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給他剛出生的兒子信裡說到,你一定要「愛上音樂」。他說:"哪怕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背過身去,音樂依然會在耳邊竊竊私語。無論你向前走多遠,那些久遠的音符還是會和你心靈很近。"

音樂可以讓心與心的距離更近,不是為了學音樂而學,考級也不是學音樂的目的,而是因為愛上音樂這樣的生活方式,如今中國的很多家長和孩子仍然陷在考級的困擾中,甚至有孩子在考完十級之後就再也不碰樂器。這就是對學習音樂大大的誤解了。

從音樂出發

幫助孩子擁有提升美好生活的能力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音樂,每一個孩子都有學習音樂的願望和需求。人的一生中,不管是幼兒時期、青年時期、還是中年時期,都會自然地以不同的方式去參與音樂活動。而幼兒在這個時期接受必要的音樂啟蒙教育,對其智力的開發也有助益。

讓孩子在音樂中快樂的成長,以音樂為載體的全方位發展課程,透過不同形式的授課方法,讓孩子從體驗中「玩」出想像與智能,提升音樂、藝術素養與美感能力,全方位發展,提升美好生活的能力。

著名鋼琴家--郎朗

著名鋼琴家--李雲迪

鋼琴家-丹尼爾.特裡夫諾夫

關注《小莫課堂》,讓您的孩子喜歡上音樂,學習專業的音樂知識,給孩子美好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
    《音樂何須「懂」—面對審美困惑的思辨歷程》獲第八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著作類一等獎。孩子為什麼要學琴我先拋出我的結論: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人有兩大心智能力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對應的理性,是科學素質的核心,感性,是審美素質的核心。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唱歌」?
    如果孩子不學習樂器,還能盡情體驗、享受音樂的美妙嗎?——能。學習聲樂,也就是「唱歌」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為樂器學習打好基礎學會唱一首歌,遠比學習一首器樂曲所花的時間要少得多,也容易得多。孩子在短時間內就能,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唱歌的過程中,對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別力,還會提高孩子聽覺的敏銳性和對音樂的整體感受性。有了這個基礎,孩子以後再學習任何樂器,都會更加容易。
  • 中國十大小提琴演奏家——陳曦: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音樂?
    頭頂如此多的光環,陳曦在交流中卻十分平易近人,現場分享了很多自己學習音樂的故事。「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音樂?」他說,很多人常常會以「我沒有音樂細胞」為由而將自己拒之門外。尤其對於現在很多學習音樂的孩子來說,往往會存在很多誤導,比如我能考多少級、學習音樂有什麼用等等。
  • 學音樂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學樂理?有沒有學習樂理的必要?
    現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學習音樂的朋友,不論是聲樂也還器樂也罷,有的人是業餘愛好,有些人則是從事音樂方面的職業,五個人中最起碼要有一個學習音樂的人,其中學習音樂的還包括很多的孩子,他們是父母在外炫耀的資本,或是親朋好友聚會,在飯桌上聊天的話題。但也有人不理解學習音樂有什麼好處?學習音樂為什麼還要學習樂理?到底有沒有學習樂理的必要?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要從小學習編程?
    現在學太早了」其實 「從小開始學編程」和「長大以後學編程」大有區別,讓小樂和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要從小學習編程。如果錯失最佳的學習年齡,以後需要付出更大的時間成本。因此,在孩子智力開發的時間段去學習是最划算的投資。
  •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音樂?看完答案你就知道了
    學音樂的孩子更有想像力在每個音符背後,都蘊藏著無限的可能。因此,音樂給孩子的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來詮釋自己心中的音樂。另外,演奏是對腦、手、眼以及身體的各個部位的配合協調能力的考驗。因此。學習音樂可以極大地開發和鍛鍊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 孩子問媽媽:我為什麼要學習?
    妹妹結婚後,對女兒琪琪要求很高,自己天天看教育的書籍,還報教育班去聽課,她說:「我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琪琪,讓她別走我的老路。」但是每到氣頭上,那些科學的教育方法總是被拋之腦後,還原我們中國古式教育:棍棒之下出孝子。後來的某一天,我打電話給我的閨蜜,因為閨蜜剛懷了小寶寶,於是自然談及孩子,也談及了孩子的教育。
  • 我為什麼堅決要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有這10個理由!
    米粒同學看見一個鑽一個,恨不能全買下來~(還好老母親捂住了錢包)試琴的時候,邊凹造型邊衝我嚷嚷:媽媽,我之後要學吉它。媽媽,咱們去看音樂劇吧~~~「喲,看樣子咱家要出個音樂家了?這麼入迷。」本想逗逗米粒,誰知他直接甩我一個無語的眼神兒。誰說學樂器就要當音樂家?
  • 怎樣引導孩子音樂入門學習並保持他的學習興趣
    初學任何樂器之前或未能確定孩子學什麼樂器之前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孩子先學一個階段鍵盤樂器,多聽一些鍵盤樂器的發音(因為它有標準的音高)和認識、了解鍵盤對學習其它任何樂器都是有益的。孩子長大一些後要逐步增強他的欣賞能力和擴大知識範圍,除了他自己所學樂器的音樂作品外還要讓他接觸和了解其它各種樂器的音樂作品,並儘量多聽一些交響樂作品,讓他有從「點」、「線」到「面」的感覺。
  • 特殊孩子的音樂圓夢人 | 「四史」學習教育
    特殊孩子的音樂圓夢人 | 「四史」學習教育 2020-12-05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關注 長期以來,圍繞「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個話題人們展開了無數次討論,大家觀點各異,各分千秋。作為一名琴童的家長,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類似這樣的問題,直到我看了一段來自周海宏教授的訪談,我得到了最好的答案,在這裡希望與大家分享。
  • 父母為什麼要孩子學習?
    加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公司復工復產,很多父母都無法在家陪孩子上課。缺少了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陪伴,孩子們網課學習的自律、自覺和效果可想而知。很多家長肯定都因為孩子的學習而煩惱、擔心、甚至著急!那麼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父母為他們學習煩惱、擔心和著急嗎?他們明白我們父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嗎?他們不一定明白,因為如果他們真的明白了,他們的學習就不需要父母去陪伴和監督了。
  • 讓音樂包圍孩子的英語學習
    讓音樂包圍孩子的英語學習
  • 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音樂?
    ——波士頓音樂學院音樂系主任卡爾.伯納克博士——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氣質與生活品位社會上對學音樂的孩子最常見的評價是有氣質有品位,因為音樂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在所有藝術形式裡音樂是最能給孩子帶來氣質與品位的。 音樂是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的氣質與靈感,使孩子對世界對人生有更深刻的感受與體會。——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與想像力音樂是聲音的表現藝術,其音符的表現背後蘊藏著無限的意義。這便給孩子的想像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及跳躍性思維提供了無限的空間。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街舞,最開始學習街舞什麼年齡最合適?
    很多的家長都想要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學習藝術教育,在最輕鬆的年紀掌握一門興趣愛好。不過在諸多藝術行列中,舞蹈成為了許多家長們喜愛的對象,那麼面對眾多舞蹈種類,孩子該學習哪一種舞蹈,該如何學習?隨之而來的問題難倒了眾多家長。經過時代華娛分析,當下最流行,最受大眾喜歡的舞蹈種類便是街舞。
  • 特殊孩子的音樂圓夢人|「四史」學習教育
    今天,小虹帶您走近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黨支部,聆聽他們的支部故事——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黨支部特殊孩子的音樂圓夢人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作為曲陽街道「陽光之家」口琴樂隊的創始人,他通過音樂為折翼天使們打開了另一扇心靈之門。1初次遇見結下不解之緣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施虹飛決定來到「陽光之家」擔任志願者。
  • 孩子不喜歡學音樂?原來音樂是要這樣聽的
    家長朋友們都喜歡給孩子培養些音樂細胞,可是光讓孩子每天枯燥地彈琴、練指法、練哈農拜耳就等於學音樂了嗎?並非如此。對於藝術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學技術」的階段,如果不提高孩子對審美的品位,不提高孩子對樂感的培養,那麼無論孩子練琴多少年,考多少級,也只是一個「琴匠」而已。
  • 零基礎的父母,要如何給孩子做「音樂啟蒙」,收下這音樂啟蒙指南
    為什麼要注重孩子的音樂啟蒙?1、首先音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不得不說,普通的課堂學習已經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競爭,因此孩子需要額外的擴展學習,並且要通過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來鑑定他以後的能力,而音樂啟蒙是一門歷史較為悠久的藝術學科,通過聽覺感官對旋律的捕捉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也彌補了刻板的書本知識,學習音樂可以使孩子認識美的規律。
  • 為什麼孩子學音樂一定要學好視唱練耳?看完你就懂了
    視唱練耳是一門非常重要的音樂基礎學科,是音樂教育的奠基石。它注重唱、聽、讀、寫的全面音樂能力訓練,以及音樂知識的實用技巧。幼兒時期是聽覺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時候進行音樂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為音樂基礎教育的視唱練耳學科,在音樂教育的功能範圍及廣度不斷擴大的今天,學習視唱練耳的必要性並沒有被廣大音樂學習者和家長所認識和重視。視唱練耳對於幼兒的音樂學習起到有什麼作用呢?
  • 為什麼學音樂的孩子都那麼優秀?
    03知道付出才有回報的真理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孩子可以從中明白要對自己負責,只要認真的投入其中,總會收穫勝利的果實。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一定要幫助孩子清楚的認識到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告誡孩子要勇於承認自己的弱點,並且試著改變它。即使努力的過程中會有失敗伴隨,但這恰恰也是積累經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