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樂包圍孩子的英語學習
在英語啟蒙所使用的工具中,兒歌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兒歌一般都具有長久的歷史,內容經典且歷經反覆錘鍊,不僅能讓小孩子學習顏色、數字、身體部位、生活中的物品等基本知識,還能讓大一些的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起單純的聽故事,唱兒歌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和樂感,有音樂啟蒙和英語啟蒙的雙重作用。兒歌的特點是歌詞押韻、重複性高、旋律簡單,朗朗上口。這樣的特點使得兒歌容易被學會,也容易被長期記憶。哪怕英語基礎不好,甚至唱歌容易跑調的人,學唱兒歌也不會太難。
兒歌韻律藝術的重要特徵就是押韻,押韻既可以使兒歌變得更加動聽,又可以進一步增強詩句的旋律感與節奏感,也更易兒童聽賞念唱,這也是兒歌更易被廣泛傳唱的根本原因。另外,押韻在促使兒歌的詩句前後響應,更加悠揚動聽的同時,也使之更易朗朗上口,其聽覺效果也更加突出,也更易被兒童接受,進而也才能真正是體現兒歌的「口頭文學」之內涵。
兒歌韻律藝術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節奏。兒歌的節奏指是兒歌中的詩句因其語音排列次序不同,進而形成了有一定規律性的抑揚頓挫,使兒歌中的詩句與音調更為和諧,在充分體現詩句間強烈對照的同時,也增強了兒歌的旋律感,使之更加悅耳、動聽。
兒童天生具備節奏感的本能,尤其對於英語學習中的孩子們來講,節奏和韻律是非常重要的英語語感培養方式。
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中,你會發現有大量的兒歌、童謠包圍著孩子們,只需很短的時間,你便會發現,孩子們無比喜愛兒歌,也會大聲歌唱,隨著新舊歌的交替,孩子們的語音有了改變,詞彙量有了增加,這是一個神奇的過程。習得的魅力就在於此。因為能夠輕鬆演繹英文歌曲的成就感更促使了孩子對英語萌發了極大的興趣。
首先,旋律要簡單、重複率高、優美:這樣的歌曲旋律孩子們很快就可以哼唱,會在腦中不自覺的留下一段旋律,繼而會不自覺的哼唱那一段。 其次,歌詞要相對簡單:歌詞可以涉及到動物,人物,食物,動作,數字,自然,身體,交通等符合孩子的認知範圍的內容。很多歌曲都是對孩子的能力的培養,比如教孩子們認識時間,天氣,環境,情感,星期,月份等。 最後,用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演繹的歌曲是最受孩子喜歡的歌曲。比如「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由慢到快的動作演繹,會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唱跳中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身體。首先,抓住孩子的興趣點,仔細挑選自己的孩子感興趣的的歌曲,認真的唱。
兒歌資源雖然多,但是也不要濫用,經常聽到「磨耳朵」,但是沒有目的不分時間場合的反覆播放是沒有效果的。往往還會在情感態度上產生厭煩,從而阻礙了孩子的語言習得。
家長在孩子玩玩具或者興奮的狀態時,播放不同主題的兒歌,並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的表現是感興趣的,一定要記錄下來,作為認真的唱歌的歌曲資源。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良好榜樣,應該認真的學起來:將歌曲儘量唱的優美,準確。孩子天生愛演繹愛表演,家長學習歌曲時一定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由於歌曲是孩子所喜歡的、感興趣的,孩子肯定會和家長一起歌唱,好了,你的目的達到啦!多唱幾遍,多放幾遍,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會積極地,熱情的和你一起參與。
其次,孩子感興趣的歌曲數量有些少,達不到高頻、豐富的輸入量。在認認真真的歌唱同時安排合理的時間合理的時機進行泛聽。可以選擇孩子比較興奮,玩簡單玩具,繪畫拼圖等時刻播放歌曲進行泛聽。
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能夠發現孩子們一邊做著教材中的練習作業,一邊哼唱我們還沒有學到的歌曲;我也會經常根據孩子們作業的內容來播放歌曲,比如學生們在進行自然科學相關的項目創作,我就會播放自然相關的歌曲,孩子們會在聽到butterfly等歌詞的時候,自然地指著自己作品中的蝴蝶唱起來。家長要注意啦,一定要保證孩子不排斥,如果排斥,一定要先暫停泛聽活動,找到合理的時機再進行。
最後,一定要選擇孩子們喜歡的、感興趣的歌曲。家長一定不要有既定的想法,覺得孩子應該聽這個類型的歌曲,這個主題的歌曲他才會喜歡。我在上課的時候,講到身體部位的主題,試著給孩子們講了一個關於「Dry Bones」繪本,我比較小心翼翼的講解其中的內容,生怕孩子們沒辦法接受一群骷髏講解著骨骼的構造。可是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都聚精會神的看著繪本,想知道下一頁發生了什麼。根本沒有害怕和排斥。於是我大膽的播放了繪本相關的歌曲視頻,這首爵士風格的歌曲瞬間點燃了孩子的學習和演繹熱情,他們先是認真的看,在第二遍播放的時候,他們竟然可以大聲的哼唱出「Dem Bones,Dem Bones,Dem Dry Bones」。
以這首歌中的動物單詞為例,新的單詞包括:gorillas,pandas, bears, koalas, parrots, bats等等。將學生兩兩分組,每組發一張這些動物名稱的單詞表。 向學生展示動物圖片,並帶領學生朗讀動物單詞。老師播放歌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圖片猜測歌詞大意。 歌曲中呈現的語法知識點是比較級。老師將歌詞中的比較級詞語寫在黑板上。採用TPR教學法為學生示範bigger, smaller, noisier, quieter的含義。去除歌詞中的上述比較級詞彙後將歌詞發給每個學生。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將歌詞補充完整。 糾正學生發音是讓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不妨也試試用歌曲歌謠來解決:找一首學生耳熟能詳的旋律,比如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結合旋律節拍植入新詞句內容改寫成新歌詞。比如 ,原詞: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新詞:Gorillas, gorillas, gorillas are bigger than pandas.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掌握單詞發音後,再跟著新曲子演唱歌詞。 伴隨著學科知識和語言知識的CLIL教學更加生動高效。這首以動物為主題的歌曲,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上述的動物詞彙、比較級語法,還可以通過探討不同動物的特徵、習性等問題,在英語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科知識。比如:Where do pandas(koalas) live?What food do pandas(koalas) eat?「無兒歌/童謠,不啟蒙」
幼兒的英語啟蒙, 任何素材都無法撼動英語兒歌的重要性。 「無兒歌/童謠,不啟蒙」這話出自哪裡無從考證,但絕對字!字!箴!言! 如果你還記得孩子們聽到音樂自顧自扭動小屁股的樣子,那就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了。兒歌童謠是英語啟蒙的最佳切入點,沒有之一。-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