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長一段時間裡,果仁老師快要被這句話淹沒了。幾乎每個講座的開篇都會提到這句話。長篇大論、淺談慢解各種各樣。
可是興趣從哪裡來?興趣如何引申為動力?興趣能持續多久?這些問題卻沒有人說。
誠然,對學習有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小孩子的學習。
以英語為例,如果孩子能自願積極的學習英語,那果仁老師會舉雙手加雙腳歡呼慶賀。事實是,並不會!
那我就不教了?肯定不行!
因為,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靠爸爸媽媽的行為引導培養興趣。
家庭教育中,爸爸媽媽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尤其在孩子幼兒階段。因此,家長們可以在孩子小時候(3-4歲左右)為他們創建一個擬原生的英語環境,用一些英語動畫、英文音樂給孩子磨耳朵。
如果爸爸媽媽有一方會說英語,那就最好不過了。在與孩子的交談中嘗試使用一些簡單的英文句子,這樣可以有效加深孩子對英文的敏感度。
此外,爸爸媽媽們還可以嘗試帶孩子去一些英語角,英語繪本館之類的地方,讓他和同齡人一起互動,接觸一些外國友人,不僅能鍛鍊口語還能擴展知識面,這也是孩子後期堅持學英語的動力之一。
靠互動遊戲的趣味性點燃學習興趣。
最能激發孩子興趣的活動肯定是玩,不過每個孩子玩的方式不同。
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以在平常與孩子的交流中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喜歡動手的孩子就從動手遊戲中引入英語元素,喜歡玩遊戲的孩子就藉助一些英語小遊戲完成與英語的初接觸。
不過,這種方式要隨時調整,因為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興趣點也會逐漸升級和變化,不能總是沿用一種方式。
而且,孩子年齡增長之後,學習方式也會有所調整。早期的這種興趣點迎合更多是在幫助孩子消除對英語的陌生感。
靠老師的正確引導輸送英語興趣。
英語學習興趣也可以從外界獲得,而老師就是這一興趣點的最佳輸出口。
和爸爸媽媽們不同的是,老師們的引導是依託於專業兒童心理和英語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更具科學性。
因為孩子年齡的增長伴隨興趣升級,但是這一階段的興趣升級存在一定的隱蔽性,並不是單純依靠日常生活表現便能發現了解的。所以需要更具專業性的分析,由英語老師完成這一任務無疑是最恰當的。
一般來說,果仁老師在開始一個班的教學課程之前,會通過與家長溝通,以及一些簡單的遊戲對孩子進行一個性格判斷,然後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工作。
比如,曾經班裡有一個極其活潑的孩子,上課時完全沒辦法在板凳上坐著,於是每次課前遊戲時我都帶她一起,偶爾還會讓她和我一起配合給大家講故事。
這樣既沒有縱容她幹擾其他學生,也讓她自願完成了她的學習任務,甚至在一個階段的課程結束之後,她還和我成了好朋友。
出於一些簡單的情緒,偷懶或是畏難等,孩子們可能會出現短暫的牴觸心理,如果在此之前我們能發現原因並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那麼「沒有興趣」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