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中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一生都繞不開的話題,正規學校開課要學習英語,考試的內容有英語,就算畢業之後,工作也要用英語。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工具,是我們走進社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必備武藝。
我們八零後的一代人,很多時候等發現英語的重要性時,時間已經晚了,都已經大學畢業了,失去了最佳的英語學習時間。其他的小語種也是一樣的,同樣可以作為一種工具。
隨著全球扁平化的發展趨勢,國家的發展越來越強大,國內企業的發展壯大,英語將會顯得越來越重要。
英語如此重要,那麼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比較好呢?
華盛頓大學的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Prof Patriciakuhl研究指出:每個嬰兒剛生下來都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發音,在一歲以前如果孩子沒有聽過某種語言的發音,在一歲時他可能喪失了分辨這類語言發音中微妙差別的能力。
按照大腦的發現順序,剛出生的孩子就可以辨別語言,過了一歲就能學會發音說話。所以,孩子出生的之後,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些英語的資料,比如音樂,或者父母通過講故事的方式。
等到六歲之後,這種辨別語言的能力就會下降,大腦不在對語音有很好的辨識度。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那一代,學習英語很痛苦,因為從小就沒接觸過。直到上小學才開始學習,已經錯過了最佳學習語言階段。
這麼幼小的嬰兒就開始接觸英語,或者其他的非母語的語種,會不會影響孩子對母語的學習?這應該是所有父母的疑問!
同時學習兩種語言並不會妨礙語言能力的發展。研究者弗雷德.吉尼斯通過試驗發現,雙語兒童與單語兒童在語言上取得關鍵突破的年齡是一樣的,即正常情條件下孩子開始學會說一兩個短句的時間等。
據美國Petitto教授的研究表明,孩子並不會因為學習不同的語言,而出現不會說話的「語遲」的現象;相反,同時處理多種語言需要更多的腦力,掌握之後大腦的神經連接更加豐富,這樣反而加速了孩子大腦的發育。
由上面的分析,使用兩種語言與孩子交流是沒問題的,很多研究實驗通過腦部掃描發現,雙語兒童的大腦用同一個大腦區域處理兩種語言,兩者的相互切換並不會產生幹涉。
也有重大的科學證據表明,熟練的掌握兩種語言的雙語兒童在認知能力上可能更具優勢,這種優勢在大腦額葉的發育上體現的尤為明顯。額葉是大腦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域。
當你使用兩種語言時,大腦在兩種不同的語言模式間切換時,切換的方式就是發生語碼轉換。語碼轉換會將更多的營養和血液輸送到額葉區,這回促使額葉更早,更好的發育。
更好的專注力更有效的過濾幹擾信息,從而提升大腦的抑制控制力,即忽略幹擾信息,聚精會神地執行任務的能力更高的認知儲備能力。更高的認知儲備能力有助於延遲年老時的智力衰退雙語的學習時間,越早越好,同時雙語的也可以不會造成「語遲」的現象,而且有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
對於雙語的學習,走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1、母語的重要性
不管怎樣,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儘可能多地使用母語對嬰幼兒說話,以幫助他獲得優良的語言能力。這樣,在熟練掌握母語的基礎上,他才可能更加輕鬆地掌握另一門語言。
2、讀雙語繪本
給孩子讀繪本,已經是新時代父母的一個共同的特徵,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選擇為嬰兒讀一些雙語繪本,從小強化他們對另外一隻語言的認知。
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慢慢的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同一件事情或者觀念。這種靈活的認知能力可以持續地發展下去,對孩子的未來大有好處。
3、藉助電子設備
根據大腦學習效率的規律,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同一個知識點,更利於電腦的吸收和記憶。因此,在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可以藉助電子設備,比如看電視或者動畫或者ipad,達到聲色並茂的學習效果。
4、不同語言的歌謠
我覺得音樂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音樂的魔力真的太大了,可以貫穿人的一生,不管什麼年齡段的都可以欣賞音樂,學習音樂。
通過學習英語的歌謠,或者聽英語的歌曲,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
5、創造雙語的環境
有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就是如果父母使用不同的語種,其中一位父母的母語是英語,他們的孩子將會很自然的具備雙語能力。所以,有條件可以為孩子營造雙語的氛圍。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送往國外生活,但這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的,但是父母也可以在家裡跟孩子用學會的英語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