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圍繞落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點任務,以推進「四抓兩整治」措施為抓手,著力在組織設置、集體增收、陣地建設、村幹部待遇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優化組織設置「添動力」。積極建立以村黨支部為核心,其他各類村級組織為補充的「一核多元」組織構架,支持村黨組織、村幹部、農村黨員領辦創辦經濟組織,全縣村幹部、農村黨員領辦經濟組織數達到218個,佔全縣經濟組織數的33.8%。積極將有條件的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依託本村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示範園區、「扶貧車間」等設置產業型黨支部,推動農村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目前已建立產業型黨組織9個,設置產業黨小組95個,培樹黨員致富帶頭人834名,打造黨群共富產業區430個,累計帶動1.6萬多戶群眾創業致富,有力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
壯大集體經濟「增實力」。大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提升行動,制定《高臺縣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支持和引導村集體因地制宜採取資產經營型、有償服務型、產業帶動型等多種發展模式壯大集體經濟。縣財政投入資金240萬元、整合各級扶持資金739萬元,支持39個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2019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253.4萬元,2020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85個、佔62.5%,使村集體有能力、有資源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
強化陣地建設「提能力」。深入開展村(居)活動場所集中攻堅行動,將便民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勞動力技能培訓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全部納入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活動陣地整體服務能力。縣財政先後投入資金434萬元,爭取省市項目資金166萬元支持活動場所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新(改)建活動場所58個,全縣136個村黨群服務中心平均面積達到450m2以上。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黨建」智慧平臺建設,積極為活動場所配置相關設施,架設終端接收設備136套,進一步提升服務黨員群眾水平,使村級活動陣地真正成為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園。
落實政策待遇「激活力」。建立村幹部報酬穩步增長機制,制定村幹部績效考核辦法,實行70%基本報酬+30%績效報酬的方式,全縣村幹部平均報酬達到3萬元、「一肩挑」書記報酬達到4.5萬元。加強關心關愛,為現任408名村幹部辦理養老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為700多名離任村幹部累計發放生活補貼590萬元。建立村幹部基本信息檔案,將日常表現、考核結果、表彰獎勵等全部入檔,作為選拔使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全縣10名村幹部被錄用為公務員,66名村幹部擔任縣級以上「兩代表一委員」,有效激發了廣大村幹部投身鄉村振興工作一線的動力。
【來源:高臺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