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明清易代對畫壇影響不大,程嘉燧山水畫「簡淡」風格後續發展
明清易代對畫壇所造成的影響不大,畫壇並沒有因為改朝換代而出現中斷的現象,從山水畫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此時期湧現的畫壇流派大部分還是直接承襲了明末文人畫的傳統,但都在此基礎上加以變化,從而形成了各自的繪畫風格。在諸多畫派中,新安畫派具有鮮明的特色,程嘉燧便是新安畫派的先驅之一,他的山水畫趨於「簡淡」風格的追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清初新安畫派的代表人物以漸江為首,另有汪之瑞,孫逸、查士標,並稱「新安四家」,他們的山水畫風格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程嘉燧山水畫「簡淡」風格的影響。
新安畫派在中國畫壇發展了三百餘年,起初在開宋、元兩代的時候還寥寥無幾,從明代開始初見規模,發展到了萬曆年間已經群體龐大,人才輩出,盛極一時。石濤在鳴六先生畫中提到的當時聲望頗高、名震一時的畫家之中,新安畫派的畫家就佔四人。雖然新安畫派在十七世紀末漸出了畫壇,但它的影響不僅限於清代,對近代的畫壇也是可觀的。
清人張庚(1685-1760)始稱:「新安自漸師以雲林法見長,人多趨之,不失之結,即失之疏,是亦一派也。」新安畫派名或始於此。「新安畫派」始盛於清,它是由在徽州本地出生或是徽籍的畫家群體所構成的,他們大多基本上隱逸山林,繪畫創作對象主要是以山水畫為主,提倡畫家的氣節和個人品格,借景抒情,師承黃公望、倪雲林,繪畫風格整體趨於幽冷、枯淡。正因為畫家的品格、畫風以及所處的地緣關係等因素具備相同性質,所以稱這群畫家為「新安畫派」。 龔賢在山水提拔中有云:「孟陽開天都一派」,天都派即新安畫派的前身。又有,汪世清認為,程嘉燧真正開新安畫派一代風氣。近代畫家黃賓虹也認為程嘉燧是開新安四家之祖。由上可見,他們都肯定了程嘉燧繪畫的先驅地位,也足以說明了他在晚明畫壇的影響力。
新安畫家宗尚倪雲林、黃公望,從取法上看,這也奠定了新安畫派的整體基調。程嘉燧作為新安畫派的先驅之一,他的山水畫雖轉益多師,能博眾彩之長,但以取法黃公望、倪雲林為宗。特別是對倪雲林繪畫的構圖章法以及繪畫風格等都體會最為深刻,也正因為他能透徹的領悟倪雲林的繪畫精神,所以他能夠帶著這份感悟使他的山水畫作品不僅尊重客觀景物,更能抒發其文人的情愫。程嘉燧不僅學倪雲林逸筆淡淡、筆墨精煉的繪畫技法,更注重對倪雲林山水畫遺意的領悟,薛永年在對程嘉燧《疏林秋雨圖》邊題中言:「有倪氏之清逸,而更形恣意蕭散」。程嘉燧對倪雲林的極度推崇,使後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都直接或者間接的效法他,並且在當時漸漸形成了「喜仿雲林「的學風。程嘉燧對中國畫壇的貢獻雖不如倪雲林有獨闢蹊徑之功,論意境又不及倪雲林繪畫那樣超脫,但他對倪雲林繪畫風格的承繼以及山水畫所形成的「簡淡」風格對後世也產生了影響。
明末清初,新安畫派得到了發展,畫派以漸江為領袖,與鼎盛時期的中堅人物汪之瑞、查士標、孫逸並稱「新安四大家」。汪世清曾記,後學者皆學程嘉燧、李永昌此二人,並且後學者又都是天都人,故曰天都派」。「新安四家」他們的繪畫風格雖有各自的特點,但他們繪畫的共同特點是崇尚倪雲林,用枯筆皴擦,以疏簡淡逸、枯淡幽冷之風抒發著具有鮮明士氣的高逸品格,新安畫派的這種獨特風格的形成,做為新安畫派先驅之一的程嘉燧,他的功勞是不可以磨滅的。
「新安四家」在某些方面有著共通之處,他們的繪畫思想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都師承倪雲林、黃公望,雖然「新安四家」與程嘉燧沒有直接的師承關係,但他們顯然受到了畫派先驅程嘉燧崇尚倪雲林及其山水畫「簡淡」風格的影響。他們的筆墨風格都存在著用筆較為洗鍊用墨清淡,趨於「簡淡」的繪畫風格的審美追求。漸江學倪雲林,不入窠臼,能自出新意有所創造;查士標、汪之瑞、孫逸,守「新安」之門,能各展所長。新安畫派在山水畫的繪畫風格方面的特點,做為新安畫派先驅之一的程嘉燧是功不可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