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日本《產經新聞》12月10日發表了題為《美國不再擔任世界警察了嗎?》的文章,作者為日本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宮家邦彥。文章認為,美國軍方反對縮小在中東的駐軍規模。因為這將導致權力「真空」,反倒會引發地區局勢動蕩。此外,為了繼續作為一個亞太國家存在,美國就必須保留在海灣地區的駐軍。這不是經濟合理性決定的,而是由地緣政治決定的。全文摘編如下:
近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將在明年年初撤走或重新部署美國在索馬利亞的大部分駐軍。在日本有報導稱,這是繼削減駐阿富汗和伊拉克美軍後川普總統再次證明他履行了競選時做出的撤回美國海外駐軍的承諾。
一些不熟悉國際政治的所謂專家是這麼解釋的:2013年9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美國不再擔任世界警察」。他發表此番言論的背景是當時蓬勃興起的「頁巖革命」。既然已實現能源自給,美國應該就可以從中東撤走駐軍,或至少可以大幅縮減駐軍規模了吧?美國從柯林頓政府時期開始擁有的「世界警察」這一頭銜由川普畫上了句號。
接下來就讓我用事實證明這樣的分析究竟有哪些謬誤。
歐巴馬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他當時只是說:「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決定對巴沙爾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行為予以有限的軍事打擊。美國不是世界警察,但是我相信,為了保護孩子們不受化學武器威脅,我們應當採取行動。」他是在爭取美國國會批准動武,但並沒有一個詞提到美國不再擔任世界警察了。
原本「世界警察」這個說法的定義就含混不清。如果指的是冷戰結束後美國實施的軍事幹預,那麼應當追溯到1991年發動海灣戰爭的老布希任內才對。僅在中美洲,從1979年的尼加拉瓜開始,後有薩爾瓦多、格瑞那達,再到1989年的巴拿馬,美國的軍事幹預不勝枚舉。從這層意思出發,美國今天仍然是世界警察。
這種說法也很奇怪。美國直到2019年下半年才成為能源淨出口國,但在今年5月到6月間又一度回到了純進口國。頁巖革命雖然增加了供給,但如果價格下跌產量就不會增加,如果全世界的需求都在下降,出口自然也會減少,所以想要實現自給自足並非易事。這其實是非常簡單的經濟學原理。
美國軍方反對縮小在中東的駐軍規模。因為這將導致力量「真空」,反倒會引發地區局勢動蕩。據說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軍將分別削減至2500人,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反恐特種部隊或是負責培訓當地軍人的美軍教官。如果進一步削減,無疑會給反對勢力傳遞錯誤信號。
甚至連川普也絕對沒有說過要縮小駐紮在巴林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和卡達的駐中東美國空軍的規模。因為波斯灣沿岸的美國駐軍是負責威懾伊朗的。那麼這些部隊究竟在保護誰?是海灣地區的阿拉伯產油國?沒錯。是以色列?也對。但並不止於此。
這麼說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迷惑,其實駐紮在海灣的美軍也在保護著東亞的盟國。附近並無大規模油田的東亞地區嚴重依賴來自中東的石油和天然氣。正是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的美海軍第七艦隊和以巴林為母港的第五艦隊保衛著連接東亞和海灣的海上交通線。如果美國撤走第五艦隊,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的能源供應就可能面臨威脅。如果美國不對此提供保護,就會削弱同盟關係。
另一方面,沒有了東亞盟國,美國也將無力威懾中國。為了繼續作為一個亞太國家存在,美國就必須保留在海灣地區的駐軍。這不是經濟合理性決定的,而是由地緣政治決定的。等到美軍撤離中東海灣地區之時,也就是美國不再介入亞太事務之時。
【來源:參考消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