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一直有人說中國的應試教育會扼殺孩子的天性,會導致中國人喪失創造能力,更是有不少人對於歐美的素質教育大力推崇,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據WIPO表示,中國的一項關鍵數據已經超越美國,日媒更是對此高呼,中國在該方面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而他們所說的就是專利申請量。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通過PC 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有26.58萬件,年增長率5.2%,其中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所提交的專利申請就達到了58990件,超過了美國的57840件,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而這也是中國教育體制的一次勝利。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會看過類似的文章,這些文章作者通過一些邏輯並不通順的例子,發揮自己的詭辯技巧,想證明中國教育的落後以及西方教育的先進,更是讓人進一步產生了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的感覺。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應試教育聽起來非常的死板,但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這可以說是最公平的教育制度了。尤其是對於這些家庭條件相對不好的學生來說,這幾乎是他們唯一改變出路的方式。
而素質教育聽起來好像引人羨慕,但這對於社會資源的佔有率極高,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生長環境都有所不同,而素質教育講究的又是因材施教,所以這就必須要求老師絕對的專業且敬業,這對於富人家庭來說或許沒有什麼,但普通家庭最多也只是把孩子送到公立學校,在這種情況下,強調素質教育就是最大的不公平。事實上,如果大家對西方的教育現狀有所了解的話會發現,實行所謂素質教育的往往是那些公立學校,而在這裡上學的也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至於那些精英家庭的學生則是早早就被家長送到了私立學校,在這裡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強度甚至要比我們的應試教育更大。
擁有創新能力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想要直接評斷出創新能力的高低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也正是因為如此,專利申請量成為了一個相對可以量化的標準。根據相關報導指出,1999年中國的專利申請量為276件,但在20年內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增長了200多倍,從這一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的創新能力的確是在不斷增強的。
而中國創新能力增強的根本其實是中國教育能力的增強,也是中國綜合實力增強的體現。根據我國外交部的消息顯示,我國在創新方面的研發經費支出已經從06年的3003.1億元增長到了19677.9億元,年增長率達到了17%,至於我國的研發人員數量也一直是穩居世界第一。另外,根據具體的數字來看,我國的專利申請主要是集中在計算機、半導體等相關領域,以中國的華為為例,在2019年該公司申請量達到了4411件,位居企業申請人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華為已經連續三年位居第一,從這一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執意打壓華為的原因。畢竟如果不是因為華為的實力太強,美國何必對華為感到忌憚,又為了打壓華為而不擇手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地區申請量來看,佔據世界第一的是亞洲,總比例達到了52.4%;第二的是歐洲,總比例為23.2%;北美則是第三,總比例為22.8%。從這個數據中也可以看出亞洲國家在世界上的話語權正在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