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國際市場需求動力不足,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及中國內地服裝產業傳統優勢減弱、競爭新優勢尚未確立等原因,導致出口壓力明顯加大。同時,歐盟、美國服裝進口總額保持小幅增長,日本服裝進口略有下降,三大市場從中國內地進口服裝增速明顯低於從全球進口平均增速。
另外,由於新冠疫情衝擊,中短期內外貿形勢不明朗,仍是紡織外貿企業面臨的困境。服裝行業的現狀和前景,以及服裝行業應對策略,今天供各位外貿夥伴參考。
一、近年出口市場量價齊跌
據海關數據統計,2019年1-6月,中國內地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量價齊跌,出口金額為665.74億美元,同比下降4.7%,服裝出口數量141.32億件,同比下降1.0%,服裝出口平均單價3.64美元/件,同比下降4.7%。
二、出口產品集中度高,女士上衣出口單價高
從細分領域來看,2019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針織服裝及梭織服裝出口額均在下降,而針織服裝整體出口表現優於梭織服裝。2019年上半年,針織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306.06億美元,同比下降2.34%,梭織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296.58億美元,同比下降7.72%。
從出口產品來看,據前瞻經濟學人統計,中國內地255種出口服裝中,出口金額排名前十的產品合計出口額在482億美元以上,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0%左右。其中「化纖制針織鉤編套頭衫、開襟衫、外穿背心等」一直是出口金額最多的產品。
從價格來看,十類產品以「未列名化纖女式帶風帽防寒短上衣、防風衣等」產品的單價最高,2018月的出口價格為14.96美元/件。且該品類連續當年的出口單價均為最高,2019年1-4月,該品類的出口單價為13.4美元/條。
三、全球四大主要市場:除對美均呈現下降
受消費者購買力(通常以人均GDP衡量)和人口規模的影響,歐盟,美國和日本仍是世界前三大服裝進口國,合計進口全球61.5%的服裝。2019年以來,歐盟、美國服裝進口總額保持小幅增長,日本服裝進口略有下降,而三大市場從中國內地進口服裝增速明顯低於從全球進口平均增速。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1-6月,中國內地對美國服裝出口金額153.28億美元,同比增長0.11%;對歐盟、日本、東協服裝出口同比分別下降6.56%、6.11%和6.73%,以上四大主要市場合計出口金額412.16億美元,同比下降4.13%,佔服裝出口總額的61.91%。
2020年,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形勢出現分化。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發展,海外市場需求持續不振。2020年1-4月,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繼續保持下降趨勢,降幅較上月增加1.7個百分點。據海關數據顯示,1-4月口罩出口累計額88.55億美元,約佔同期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對全球出口總額的23.7%,推動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額持續上升,並且自3月起,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比重多年來首次超過服裝及衣著附件。
5月起,歐洲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寬,海外服裝市場呈現逐步復甦跡象。隨著新冠疫情防控相關限制措施解除,歐美國家亦陸續接洽服裝訂單事宜。
四、「一帶一路」沿線:出口增勢較好
2019年1-6月,中國內地對一帶一路沿線相關65個國家(地區)累計服裝出口154.94億美元,同比下降5.26%,佔中國內地服裝出口總額的23.27%。
其中,對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希臘、哈薩克斯坦等六個國家的服裝出口金額保持不同幅度增長:對沙烏地阿拉伯、希臘、哈薩克斯坦同比增幅高達54.22%、150.28%和28.49%,以上六國的出口金額對服裝行業整體出口形成2.03個百分點的正向拉動。
幾大新興經濟體服裝消費市場快速增長,未來隨著新興經濟體購買力提高,服裝進口市場將更加多樣化。預計後續服裝行業的外貿進入成熟期,後續重心應該在進一步提升附加價值和品牌價值上。
中國內地既是東南亞服裝產業的投資國、重要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來源地。隨著疫情平復,轉勢必會加快對國內面料的採購,「一帶一路」沿線外貿訂單漸多,保護和穩定東南亞市場份額,也將成為服裝行業外貿營商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