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門課滿績,代表著35門課都拿到90分以上的高分。這位同學在進入大學第一年就獲得國家獎學金,連續三年總成績專業第一。不僅如此,她還掌握英語、梵語、巴利語、日語這四門外語。她精通寫作,愛好攝影,象棋和古箏也都是她的拿手好戲。
她是人們眼中「別人家的女兒」:考入重點大學、學習成績優秀、收穫獎項無數、成功保研復旦。她在學習語言上有什麼竅門?文、體、藝、棋全面發展,她又是怎麼做到的呢?聽繆老師聊幾句吧。
補充信息:國內大部分高校通用的績點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90分以上按90分計算)。
一、她的學業
她叫劉鄭寧,是西北大學2017級哲學專業本科生。2020年7月份。她帶著自己的論文《「關鍵概念」與「邏輯進路」:對〈寶性論〉的再思考》去參加了復旦大學夏令營活動,成為復旦文史研究院預選拔的唯一一名本科直博生。
本科直博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本科生直接讀博士學位,是一種博士招生方式,一般只從推免生中選拔。只有特別特別優秀的本科生才能獲得這種機會,更別提還是進入復旦大學這種頂尖大名校的機會。
直博是拿到博士學位最高效的方式,原因在於:第一,本科畢業前,不用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不用參加博士入學考試,直接獲得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二來,直博一般花費4年到5年時間,比碩博連讀的5年略短。
她三年來專業成績年年第一,有35門課程拿到4.0的滿績,課業總平均成績91.4分。足以證明她在學習上是科科都優秀,完全無弱點。
二、學業之外
劉鄭寧來自浙江寧波,從小跟奶奶生活在舟山,從小就接觸過佛教研究,對哲學很感興趣(宗教學是哲學的研究方向之一)。所以她在高考之後選擇志願的時候,只考慮哲學專業。
進校之後,她堅持學習英語,在2018年9月~2020年7月之間獲得了13個英語比賽的獎項。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普遍學習英語。這種大背景之下,能夠獲得這種英語成績的學生並不少。所以如果你要說這成績沒什麼大不了,我也無法完全反對。但能夠達成下面的這一項成就的人,放眼全國也屈指可數。
劉鄭寧從大一開始學習梵文,暑假參加杭州佛學院(距離西湖和靈隱都不遠,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佛學院)梵文培訓班,並滿分結業。她還參加了上海師範大學首屆世界史古代語言研修活動班(梵文班),這個班在全國只錄取了5個人。
梵文和巴利文來源相同,屬於印歐語系,都與佛教和經文有緊密的聯繫。在中國,有兩位家喻戶曉的名人與梵文和巴利文產生過聯繫。第一位是國學大師季羨林。1929年18歲時,他在聽陳寅恪的佛經文學課時喜歡上了梵文,在這方面的研究貫穿他的一生。另一位是復旦大學歷史系錢文忠教授,他在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先生。
三、外語之道
劉鄭寧還年輕,她與錢文忠教授、季羨林先生的差距大得很。但我想,如果把她定義為一位在語言學習上極有天賦的學生,應該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她分享過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把經典文本,一句句地「細摳」下來,遇到不會的單詞立馬查詢字典,用自己的話進行翻譯。
天賦是不能複製的。有些人天生對語言有感覺,有些人天生就沒有那麼敏感。但是我相信,學習語言的方法能夠複製。
劉鄭寧重視經典文本和句子,是因為在任何一種語言當中都存在著較小的語言單位和較大的語言單位。像我們中文學習中經常強調的字、詞、句、篇,就是由小到大的一系列單位。把精力集中在小的單位上,不如把精力集中在大的單位上,這樣對語言學習更有益處。
劉鄭寧用自己的話對文本進行翻譯,是一收一放的過程,首先你要對當前的文本進行理解,這就是一收;然後你要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語言把它表述出來,這就是一放。在整個過程當中不僅鍛鍊了理解力和記憶力,還鍛鍊了表達能力。
此外,劉鄭寧見到不認識的就立刻查字典的習慣,也值得很多普通學生學習。我們的很多學生特別喜歡「輕易放過自己」,在學習的時候不注重細節,能把題目的答案寫對,就不再深究。這就很難在語言學習當中進行長期的積累,所謂厚積而薄發,積不起來你怎麼發?
四、時間管理
文,她擔任學院官方微信撰稿人和編輯;藝,她擅長攝影並且是校樂團的古箏演奏者;體,他代表學院參加籃球賽和足球賽;棋,她拿下象棋校際總冠軍。
涉獵範圍如此之廣,還樣樣都優秀,這時間能分配的過來嗎?在接受採訪時。劉政寧說道:「時間擠一擠總是會有的,只要是想去做的事情,我都會盡力去做好。」
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可以捕捉到兩個關鍵點,一是喜歡,二是盡力。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只要能做到喜歡且盡力。那你的時間利用率一定會高。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家長不去思考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並且體會到學習當中的樂趣,只是簡單地加大孩子的學習量,這本就是一種低效的方式。
在加大學習量的同時,很多家長只關注完成了多長時間的學習,做完了多少份卷子,做對了多少道題。卻不願去幫孩子總結和歸納學習當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這就算不上盡力,這一定是低效。
對於學霸劉鄭寧,你怎麼看?你認為她學習語言的方法是否值得借鑑?你認為自己孩子的學習是否高效?來評論區聊聊吧。
為你帶來教育觀點,幫你規劃升學路徑。點擊頭像關注我,精彩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