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正義之劍,握公平之秤,為社會貢獻力量,為弱者發聲,是法學生的理想,對於吉林大學法學院2017級本科生趙佳琦來說也是一樣。為了實現自己內心堅定始終的理想,趙佳琦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國家級優秀大創項目負責人,連續三年綜合成績年級第一,42門課程滿績,3次國家獎學金,獲吉林大學2020年度"十佳大學生"稱號,現已保送至清華大學。
為夢想砥礪前行
"正義之劍,公平之秤",這是趙佳琦內心始終念念不忘的堅持。從大一開始,她就關注法條背後的理論基礎和價值判斷,每學習一個制度她都閱讀大量的論文。吉林大學踏實的治學風氣、法學院濃厚法理氛圍的滋養下,趙佳琦練就了一身紮實的專業功底。
帶著對民商法學的熱愛與執著,2019年她擔任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民法習慣適用的實證研究》的負責人,帶領組員前往山東、上海、福建、湖北等地進行習慣調查,閱讀了1000多份判決書、翻看了500多篇論文,運用比較法研究、實證研究、案例分析研究等方法,先後撰寫論文、研究報告7篇,最終該項目被評為國家級優秀結題。
2019年下學年,因專業成績優秀,她被選入吉林大學法學院應用複合型人才實驗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同組內同學共同翻譯並精讀了英文版法學巨著《法律的概念》一書,共同撰寫了十餘篇小論文,法學理論與論文寫作能力得到了質的提高。2019年11月,她獲全額資助,前往美國馬裡蘭大學參加"Criminal Law & Criminology"短期研修班。項目進行過程中,她作為學生代表,對美國法學方法、刑事司法政策對中國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匯報。訪學期間,她常常一天只睡三個小時,午夜起床聽錄音記筆記,還充分利用馬裡蘭大學圖書館資源,完成了《中美工會的比較研究》一文的寫作,獲優秀一評。
憑藉日常豐厚的閱讀與思考,趙佳琦連續三年專業成績排名第一,共有42門課程滿績,平均成績創下學院歷史新高,榮獲三次國家獎學金,最終被保送至清華大學民商法學專業繼續深造。
專業之外,她積極開拓視野,進軍其他專業領域展開學習。2017年其參加吉林大學"創青春"創業大賽,提出"味精廚房"的創意概念,榮獲銅獎。2019年她獲得吉林大學優衣庫獎學金,成為全校五名獲得該獎項的學生之一,受資助前往上海優衣庫總部開展市場調研活動,同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學生交流合作,最終所做報告獲集團方認可榮獲比賽第一名。
守初心飲水思源
秉持著開闊視野,見識世界的初心,趙佳琦在勤奮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在社會實踐方面也有著突出的表現。大一上學期被選為組織委員,期間積極組織班級內同學開展聯誼活動,主動幫助同學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且在2018年被選為法學院勤工助學部部長。
此外,她一直將"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奉為圭臬。三年來,她先後前往濱州市富國鎮實驗中學、內蒙古庫都爾鎮小學、霑化區騰飛教育基地、新星教育學校開展支教活動,同孩子們講述外面的世界,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同時與學校老師探討純英文教學實施計劃的開展,聯動校領導開展"點燃激情"助力高考活動,每年寒假她都主動加入吉林大學校招志願團隊,重返母校。
入學伊始她便想在志願服務領域擁有一番作為,先後加入吉林大學知行、陽光、同心志願者協會。2017年,她被評為吉林大學法學院優秀志願者,連續兩年被評為吉林大學優秀共青團員,連續三年被評為校優秀學生。
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趙佳琦主動申請加入霑化區海防辦事處疫情防控小組,協助單位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測量體溫、站崗值班。北方的初春還一片料峭,在簡易搭建的疫情防控站點裡,寒風陣陣襲來,被凜冽刺痛的一刻,趙佳琦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同時受濱州市團委邀請,作為雙一流大學優秀學子代表參加濱州市第一屆人才節,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生活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在笑與淚的交織縱橫中,趙佳琦不畏困難,敢為人先,在自己的青春畫冊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這個女孩會繼續腳踏實地,成長成一名卓越的法律人,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社會正義秉持利劍。
素材來源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