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欣:攝影是一種美的享受
□牡丹晚報記者 趙德高
11月28日上午,「文藝惠萬家」藝術大講堂在市圖書館如期舉行。以《攝影的藝術享受》為題,菏澤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文欣講述了他多年來對攝影的感受,並就如何拍出好的攝影作品與攝影愛好者進行了現場溝通交流。
攝影首先要學會發現美
對於攝影,張文欣認為,這是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更是享受美的過程。
什麼事物才可以拍攝?「不管是花鳥魚蟲,還是人文風光,某種物象只有進入攝影人的視覺,才能誘發攝影人的形象加工活動,從而決定是否按下相機的快門。」張文欣這樣回答讀者的提問。
因此,張文欣提醒現場的攝影愛好者,必須努力培養、提高自身的視覺檢測和識別能力,保持視覺的感受性,在低信噪比的環境中檢測和識別信號。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檢測和識別是一回事,能不能據此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是另一回事。對攝影人更重要的是,必須對檢測和識別的物象具有敏捷而正確的反應能力
「攝影是視覺藝術,發現是攝影的基礎和前提。」張文欣說,攝影可以概括為5個不同的階段:發現—體悟—俘獲—優化—傳達。
攝影要有熟悉而又陌生的視覺
「攝影人創造、傳達出的視覺形象,首先要求攝影人在要傳達的對象和主體面前必須做一個熟悉的陌生人。熟悉而又陌生的視覺,能夠更好地蘊育和觸發視覺靈感,發現、提煉和創造生動的視覺形象。」張文欣說。
「由於對同一個或同一類環境、對象的過度熟悉,人的視覺易疲勞,感受性明顯降低,對出現的刺激信號熟視無睹,對周圍的物象司空見慣。以一個熟悉的陌生人的視覺感受周圍的環境和對象,對於攝影人蘊育和觸發靈感視覺特別重要。」張文欣特別提到,這就要求攝影人對熟悉的環境和事物進行視覺保鮮,對視覺中的一切持以童貞之心,任何時候都保持攝影人獨有的好奇心和新穎感,維持足夠的動機強度和警覺水平,能夠敏銳地洞察環境和事物的細微變化。
刪繁就簡,攝影人必備的能力
以清代畫家李方膺畫梅花、鄭板橋畫竹為例,張文欣說:「刪繁就簡,是攝影人必須具備的取捨能力。」到釋放快門結束,就是攝影者的視覺從全景掃描到確定主體的刪減取捨過程。
張文欣提到,在拍攝中需要進行兩次取捨和提煉:第一次取捨,確定取景框框入的物象範圍;第二次取捨,即運用景深、曝光等技術手段和修辭方法進一步精簡畫面,突出主體,將框取其中、但與主體無關或影響主體傳達的視覺元素隱藏、融解其中或使其溢出畫面。
攝影技巧需要在實踐和交流中掌握
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多年來,張文欣在工作之餘堅持從事攝影創作,作品氣勢恢宏、生動入微、節律明快、色潤厚重,尤其在人文風光攝影中,直面太陽捕獲高動態範圍影像,實現了常規攝影中影像捕獲和表現的突破。
對於自己在攝影方面取得的成就,張文欣認為,在實踐中學習非常重要。
在講堂上,張文欣就攝影愛好者經常詢問的大景深、淺景深、高速拍攝、低速拍攝、焦點追隨、變焦拍攝等一些注意的要點與大家進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