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花卉產業在改革創新和調整升級進程中迎難而上、行穩致遠,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花卉消費市場日趨成熟,花卉正在進入千家萬戶,花卉生產結構不斷優化,產品質量明顯提高,花卉交易方式多樣快捷,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 2018 年全國花卉產銷情況回顧
總體來看,2018年我國鮮切花消費市場不斷升級進入品質消費時代,但由於在市場價格節節攀高刺激下的快速擴張,市場運行規律被打破,風險開始顯現,但總體仍保持在正常軌跡上。盆栽植物生產規模保持增長勢頭,小型化、精緻化、平價化、高品質成為趨勢,產業向著多品種、高品質方向邁進。綠化觀賞苗木產品中,大規格、高品質、標準化產品以及新優品種、鄉土樹種需求量大,結構性短缺比產能過剩更為突出。花卉零售業快速增長,除線下、線上花店銷售外,還出現了社區營銷新模式,社團群購流行,一些區域電商平臺的花卉團購銷量超過了傳統門店的銷量。儘管全國各地花卉市場頻繁拆遷,但花卉市場整體銷售平穩增長,市場銷售繼續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擴展,甚至拓展到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
(一)盆栽植物
盆栽植物產量明顯增加,價格有所下降,小盆花市場佔有率繼續擴大。
2018年盆栽植物需求不斷擴大,產量明顯增加,但價格有所下降,精緻亮麗、運輸方便的小型盆花市場佔有率繼續擴大。
1.蝴蝶蘭
2018年全國蝴蝶蘭成品花產量約6000萬株,主要產區是廣東、山東、蘇浙滬、河南、福建。北京、內蒙古、甘肅、四川、山西、安徽等地,產量約1500萬株。種苗生產以廣東和福建兩地為主。紅花蝴蝶蘭價格走低,銷售較為遲緩,除北京、上海等重點消費市場外,單株價格大多在15-18元。小清新風格的中小型雜色花受市場歡迎,價格比較平穩,單株價格普遍能達到18-23元,優勢品種價格更高。
廣東是蝴蝶蘭主產區,產量在2000萬株左右,其中紅色花佔60%,品種以『大辣椒』為主。與其他產區相比,廣東淺色系及綠花品種等雜色花所佔比例較高,約佔40%左右,許多雜色花出口至越南、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
山東產量約1000萬株。其中青州產量600萬株,品種以紅花為主,約佔80%,以『大辣椒』為主。蘇浙滬產量約1000萬株,因其是主要消費區,價格雖較往年降低,但明顯高於山東、廣東、河南等地。河南產量200萬株,價格普遍較低。福建產區成品花產量在300萬株左右,新品種較多,種苗產量2000萬株。北京、內蒙古、甘肅、四川、山西、安徽等地約1500萬株。其中內蒙古、甘肅、山西反季節催花產量增速較快。
蝴蝶蘭新品種引進主要來源於我國臺灣地區,荷蘭種苗也有不少進入中國市場。隨著大陸種苗生產技術日益成熟,種苗基本在本土生產。種苗生產商主要分布在福建漳州、廈門,廣東佛山,江蘇鎮江,山東青州、泰安、德州等地。
近幾年蝴蝶蘭出口量逐年增加。小苗、中苗、3.5寸苗都有出口,主要銷往美國、韓國、越南等國家。成品雜色花主要銷往越南、新加坡、泰國等國家,『V3』等大白花主要以切花形式銷往日本、韓國。
2.紅掌
全國總產量4000萬盆,主要分布於天津,廣州從化、中山、番禺、韶關,山東青州、東營,四川西昌,湖北荊門等地。北方主要生產盆徑14-17釐米的產品,每盆價格下降到15-20元;南方以生產盆徑11-14釐米的產品為主,價格相對穩定,在10-15元。
天津大順國際花卉股份公司是我國最大的紅掌生產企業。該公司走差異化產品路線,主打大、小規格精品紅掌,年產盆徑21釐米的紅掌20萬盆、小規格精品紅掌60多萬盆。廣東產量1500萬盆左右,以盆徑12-14釐米規格為主。山東產量400萬盆左右,以盆徑14-17釐米的規格為主。在西南產區,四川西昌和攀枝花約500萬盆,以盆徑14-17釐米規格為主;昆明約30萬盆。湖北約400萬盆,以農青公司為主力。湖南200多萬盆,以株洲雲田公司為主。
紅掌種苗組培和管理技術進步很快,近幾年種苗產量翻了一倍,增加了2000多萬株,價格下降了30%-40%。昆明安祖公司產量1200萬株,廣州花卉研究中心600萬株,番禺卉通公司1200萬株,山東奧斯特、山東東方、東莞花卉科研所產量約1000萬株。安祖公司每年都會推出新品種,產品結構較好,有比較穩定的客源。廣州花卉研究中心近幾年研發投入大,有多個自主智慧財產權品種研發成功,『小嬌』『大嬌』『朝天嬌』『福星』等品種市場反應良好。
3.鳳梨
鳳梨總產量在2000萬盆以上,主要產區在廣東、山東、四川。鳳梨整體價格不好,用德魯仕和EP的種苗生產的鳳梨品質較好,價格相對要高。使用分生苗生產的鳳梨品質稍差,價格一直較低,其中年宵期間『丹尼斯』售價僅五六元,而品質最好的『新紅星』『平頭紅』售價也僅在15元左右。
廣東產量1000萬盆左右,其中高新公司約260萬盆、春芳公司約200萬盆。山東個體生產者眾多,產量300萬盆,其中馥鬱花卉公司年產50萬盆以上。四川產量150萬盆左右,其中攀枝花麗新公司約10萬盆。
鳳梨市場最初呈現出品種多樣性,自『平頭紅』和『新紅星』兩大品種出現以後,市場過熱,導致供大於求,價格跳水,很多種植戶失去興趣。現在種植者已開始慢慢恢復多品種生產,『糖果』『白雪公主』『紅寶石』『多頭鐵蘭』『巴巴拉』『黃金玉扇』『紅黃小辣椒』等形態、色彩豐富的新品種及各種空氣鳳梨受市場歡迎。
4.大花蕙蘭
大花蕙蘭全國總產量約600萬盆,產區主要集中在雲南,約有560萬盆,佔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以黃色、紅色、粉色為主,還有少量綠色品種。黃色系的『黃色歲月』『金光』上市量最大,其次是紅色系的『紅霞』。廣州地區是大花蕙蘭的主銷市場,大部分優質產品在廣東市場消化,或者經由廣州分發到杭州、南京、鄭州、青州等其他市場,向北輻射。粉色系品種主要銷往長三角地區,『福娘』『燭光』等是主流品種。
去年因部分企業採取降價促銷、售後對經銷商獎勵等措施,導致低價競爭較嚴重,市場中期行情低迷,經銷商持觀望態度,諸多小農場頂不住壓力,被迫降價。今年1月中旬行情逐漸回暖,高質量產品受追捧,單盆售價120-240元。
5.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總產量約5億盆,產地由上海、漳州轉移到青州,再到雲南。如今上海生產商較少,漳州以生產十二卷屬為主。青州品種較全,以穴盤和6.5釐米的方盆為主,總產量約2億盆。憑藉設施優勢和流通優勢,青州多肉植物一方面轉為大盆生產,另一方面生產穴盤苗供應電商,大規格的產品所佔比例較低。雲南憑藉氣候優勢,品質優異,總產量與青州相差無幾。
因從業者眾多,多肉植物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有的電商採用直播、快手、抖音等多種渠道和營銷方式,加之拼多多的出現,對原有的電商衝擊很大,多肉行情大不如前。前幾年景天類過度擴張,導致2018年生產和需求大幅下滑,有的生產商已經撤出轉產,但仍有生產者依靠良好的品種和優秀的品質,實現1萬平方米產值過千萬元。同一品種、不同企業的產品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價格差異明顯。
6.竹芋
全國總產量500多萬盆,其中盆徑17釐米的產品200多萬盆,盆徑12釐米的在300萬盆左右。品種主要有『天鵝絨』『新飛羽』『青蘋果』『魅力之星』『老飛羽』『紫背』『貓眼』等。
北方及西南地區主要生產大規格、盆徑17釐米以上的產品,全年價格穩定在20-35元之間。南方地區主要生產盆徑12釐米左右的小盆栽,價格穩定在10元左右。近兩年,海南年產『貓眼』竹芋超過百萬盆,以盆徑9釐米和12釐米的產品為主。
7.仙客來
全國仙客來總量約1500萬盆。其中,青州約300萬盆,F1代佔85%,自繁種子佔15%。山西、陝西、雲南以盆徑10-14釐米的小盆栽為主,產量約500萬盆。上海、河北、江蘇、山東等地以盆徑14-17釐米的產品為主,產量約800萬盆。
8.小盆栽
由於個人消費需求增加,小盆栽品種和產量逐年上升。小玫瑰異軍突起,3年時間裡從原來的30萬盆迅速增長到4000萬盆,單位產值也曾達到每平方米1000多元。長壽花近幾年產量上升很快,全國產量在2000萬盆以上。小白掌年產量達到4000萬盆。
9.大型觀葉植物
每年的2-5月是全年觀葉植物銷量較大的月份,季節性淡旺季明顯。由於觀葉植物轉運難度大,標準化程度低,產品品種單一,加上集團消費下降,交易量下降明顯。
但近兩年,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以及居家生活類APP和公眾號等網絡媒體的助推下,伴隨著消費升級浪潮,一股居家用綠植流行風在年輕群體中悄然興起,琴葉榕、龜背竹、散尾葵等觀葉植物頻頻出鏡,成為人們眼中名副其實的網紅植物。自帶文藝氣質的琴葉榕、凹造型植物龜背竹、具熱帶風情的散尾葵等,配上精美的盆器,在具有北歐風、田園風、ins風、新中式、日式家居風格中,起到了畫龍點睛和裝飾的作用。這種賦予傳統花卉植物以新意,利用網絡製作相對簡單、成本低、傳播快捷、受眾廣等優勢,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直播等融媒體平臺對一些傳統花卉植物進行推廣,實現文化與創意結合、傳統與時尚並存,不失為一種新的花卉推廣銷售途徑。
10.組合盆栽
經過全國多地組合盆栽選拔賽和首屆「中國杯」組合盆栽大賽的宣傳與推動,組合盆栽成為盆花市場的新寵,不同品種的小盆栽經過藝術加工組合在一起,價值遠遠超過單株銷售。當然,組合盆栽對加工者的素質要求也大大提高。很多從事鮮切花花藝的經營者轉向組合盆栽的生產銷售。
(二)鮮切花
鮮切花種類日漸豐富,新品種增加,好花好價明顯,銷售渠道更加多樣化。
雖然目前市場上的鮮切花仍以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百合為主,但隨著消費的升級,近兩年我國鮮切花種類日漸豐富,洋桔梗、繡球、小菊等已成為鮮切花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種類。雲南是我國鮮切花生產大省,鮮切花產量、產值、出口額幾乎佔全國的一半。雲南鮮切花生產又以玫瑰、康乃馨為主,其中2018年玫瑰生產佔雲南整個鮮切花生產的36%,且大多數通過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拍賣銷售。
這些年昆明花拍中心積累了大量數據,每年年初也會對一些重要品類進行分析並發布白皮書,以指導雲南鮮切花產業發展。通過對拍賣平臺上的主要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場價格節節攀高的刺激下鮮切花規模快速擴張,2018年市場運行規律被打破,風險開始顯現,但總體仍保持正常。
1.生產規模增加,區域擴大
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年包括雲南在內的全國鮮切花產業規模一直在增加,區域在擴大。以雲南為例,以前雲南的鮮切花生產以滇中和包括玉溪、通海為主的滇南為主,現在已經擴展到了全省。2017年,雲南鮮切花生產面積21.8萬畝,同比增長4.3%;產值92.4億元;產量110.3億枝,同比增長9.6%,佔全國產量的52.2%,而拍賣市場2017年交易量同比增長15%,2018年增長16%;品種擴展更明顯,已達80多個品類1000多個品種,康乃馨、玫瑰、滿天星、洋桔梗成為雲南的優勢品種。2018年雲南鮮切花生產面積、產量、產值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產量增長更加明顯。
從近10年昆明花拍中心交易規模的變化可以看出,由於雲南的退田還湖和相關政策,以及城鎮化速度的加快,2013年雲南鮮切花生產面積大幅度下降,但2014年開始呈恢復性增長,尤其是幾大電商在資本的推動下進入雲南以後,對雲南花卉生產尤其是花卉價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花卉價格一直在往上走。價格升高的傳導效應反應到生產領域,就是從2016年開始,尤其是2017年、2018年鮮切花生產面積擴展非常大,很多行業外資本也進入了花卉種植行業。
2.行情規律被打破,市場風險在聚集
隨著生產面積的擴大、產能的增加,花卉消費市場發展相對滯後,花卉整體價格呈下滑趨勢,市場面臨的風險很大。2018年,雲南鮮切花整體均價下滑10%以上,除滿天星、多頭菊和部分新品種草花外,其他品類均價不同程度下滑,有的下滑幅度高達26%-30%。比如,洋桔梗是雲南一個特有的新品類,這幾年生產面積一直擴大,2018年洋桔梗均價下滑幅度最大,導致有的新入行的生產商幾乎遭受滅頂之災。玫瑰均價也從2017年的每枝0.93元下降到0.83元,下降幅度也很大(見圖1)。
為什麼說行情規律被打破?從2010年到2018年每月玫瑰行情變化可以看出,前些年雖然每年3月玫瑰行情也很好,但4月價格最低,但2016年、2017年、2018年這一規律被打破。2016年3月玫瑰行情大幅上漲,比情人節行情還好。2017年4月玫瑰價格也大幅上漲,2016年、2017年的11月、12月玫瑰價格也大幅上漲,以致2017年玫瑰均價被推高到每枝0.93元,這是資本推動下電商進入市場帶來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2018年很多種植戶把產量集中在4月上市。但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下,2018年很多電商變得謹慎起來,以致4月玫瑰價格極低,11月、12月價格也大幅下滑(見圖2)。
2017-2018年玫瑰切花市場的關鍵指標主要有成交率、均價、等級。這兩年的市場表現有兩點非常明顯:A、B級花的價格和C、D級花的價格差異越來越高,市場好花好價、對高品質花的追求更為顯著。出現了大量利用網際網路、微信、社群購買鮮花的消費者,消化掉了變得謹慎的大電商的量。也正因為如此,2018年雖然玫瑰價格下降幅度大,但供應量增長16.78%,而成交率僅下降0.28%(見表1)。這也說明,整個鮮切花市場還沒有出現根本性的反轉,2018年玫瑰均價的下降是市場正常的回歸。
3.新品種在增加,進口產品種類在增多
2015-2018年,玫瑰在「雲花」各大品類中所佔比例非常高;康乃馨所佔比例開始降低;非洲菊所佔比例繼續下滑;百合所佔比例下降;小菊所佔比例提升;洋桔梗所佔比例增長非常快。以前草花在整個切花市場所佔比例非常小,但這幾年草花銷量一直在擴大,說明市場消費熱點在增加。
2016-2018年,玫瑰新品種數大幅度增加,而且有的是按照進口花卉的品種引進,甚至引進了育種商的編號品種。昆明花拍中心2017年比2016年新增加70個玫瑰新品種,而2018年比2017年增加了86個玫瑰新品種(見表2)。
之所以有那麼多新品種尤其是玫瑰新品種進入中國市場,是因為中國在專利品種的保護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7年玫瑰新品種在昆明花拍中心的交易量只有7179.81萬枝,2018年上升到1.80億枝,佔拍賣市場總交易量的15%。2017年新品種專利費收入845.21萬元,2018年上升到1484.16萬元。這也是反映市場變化的一個非常敏感的指標(見表3)。
4.傳統銷售被衝擊,渠道更加多樣化
目前,鮮切花銷售有傳統批發、拍賣、直銷、電商等幾種方式。隨著銷售渠道的多樣化,傳統批發受到很大衝擊。但是,雖然傳統鮮切花流通渠道加價環節多、流轉時間慢、鮮切花損耗嚴重,但目前傳統批發依舊是主流。
當前,鮮切花拍賣規模越來越大,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基地直銷受追捧,不少企業和電商在打從花田到花瓶的概念,但真正能撐起直銷的主要還是一些規模化的生產基地。花卉電商不斷分化,比如2018年除了幾個大的B-C電商以外,以團購為主的區域型電商非常多,承接了很大一部分產地增量的消化。
這幾年鮮切花的銷售渠道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從昆明花拍中心的1000多個購買商處了解到,近兩年購買商從花拍中心拍到的鮮切花不通過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直接銷售給花店的比例在增加,由於目前物流越來越方便、快捷,一級批發商的物流可直接對接到花店,因此批發商也發生了變化,一級批發商的產品繞開二級批發市場,對花店的比例越來越高。未來二級批發市場的功能還將發生很大變化。
(三)綠化觀賞苗木
全國苗木產銷春旺秋寒,喜憂參半。大規格高端苗木行情走高,中小規格低端苗木價格走低;新優苗木品種俏銷受熱捧,老化僵苗滯銷無人問津;苗木生產成本上升,經營效益下降。
2018年,園林苗木市場跌宕起伏,波動劇烈,苗木產銷春旺秋寒,喜憂參半。總體來看,2018年全國苗圃建設基本穩定,面積保持在135萬-140萬公頃之間,其中觀賞苗木約為75萬-80萬公頃。從全國各區域苗木市場需求與行情分析,2018年落葉喬木、灌木、地被等苗木工程使用量較大。據愛淘苗平臺統計,落葉喬木是需求頻次最高的大類,佔31%;其次是灌木,佔30%;常綠喬木佔16%;地被、花草類佔15%(見圖3)。
1.苗木市場總體表現
2018年苗木市場總體表現為一上一下,即城市造林大幹快上,市政工程項目急劇下滑;一高一低,即大規格高端苗木行情走高,中小規格低端苗木價格走低;一熱一冷,即春季市場銷售旺盛火熱,秋季市場銷售清冷入冬;一俏一滯,即新優苗木品種俏銷受熱捧,老化僵苗滯銷無人問津;一喜一憂,即上半年產銷形勢欣喜異常,下半年銷售一落千丈;一升一降,即苗木生產成本上升,經營效益下降。
2.市場分化、消費分層的情況進一步加劇
低端普通產品嚴重過剩,中高端產品需求增加,逆勢上揚的苗木都是中高端新優產品。價格低、銷不動的都是老舊低質苗木。苗木產品從數量規模向高品質轉換、從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升級是大勢所趨,無論是生產端還是需求端,都形成了產品與市場分層的格局。從供給側結構改革入手,實現苗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品質升級,是苗木企業和經營者市場制勝的捷徑和不二法門。
3.精品高端苗木需求旺盛
從市場需求來看,亞喬木工程苗需求增加,精品苗需求量與日俱增,價格也上浮了20%左右。鄉土、功能樹種需求旺盛,價格回升。大規格精品喬木市場緊缺,尤其是彩葉觀花類苗木需求旺盛。標準苗和造型苗附加值高,價格上漲。花灌木和地被有所增長。市場更青睞新優特色高端苗木,大規格優質喬木和花灌木、苗木新優品種、具有生態功能的新優品種產銷兩旺,價格上揚,一些不同規格品種斷貨脫銷。差異化、精品化大規格高端苗木價格堅挺,供不應求。叢生苗、容器苗量價齊升。優質鄉土樹種、原冠苗、植物編藝、造型苗和彩葉觀花觀果苗市場需求強勁,價格飆升。
4.新優品種獨領風騷
河南四季春公司的巨紫荊1號、雲南為君開公司的三角梅、浙江嘉善的娜塔櫟、金華永根公司的杜鵑新品種等彩葉樹均產銷兩旺、價格上揚。傳統品種改造提升,植物編藝產品、造型苗、喬木叢生苗和高幹化苗等適應了市場多樣性需求,行情看漲。
5.進口高端苗木行情高漲
從日本和歐洲進口的羅漢松、茶花、茶梅、垂枝梅、紅楓、羽毛楓、杜鵑、油橄欖樁和「棒棒糖」球形苗、窄冠廣玉蘭、高山杜鵑等高端苗木大量進入庭院別墅、高檔辦公區、產業園、酒店和旅遊景觀工程,行情看漲,俏銷價高。
6.綠籬與花境地被植物、水生植物
新優品種產銷形勢良好,市場用量大增
花境花海植物天鵝絨紫薇、火焰南天竹、芝櫻、歐石竹、觀賞草及荷花睡蓮新優品種等銷售暢旺。
7.專類苗圃產銷優勢突出
雲南為君開公司的三角梅、陝西務本堂的七葉樹、千春園林的叢生紫葉李、江蘇啟東奧林苗圃的小葉雞爪槭、河北綠澤農場的彩葉豆梨、浙江嘉善的娜塔櫟、金華的茶梅球和造型桂花等專類苗圃產銷收益保持穩定。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美,把單品做到極致才是最好的產品。
8.經營模式創新,苗木流轉經營效益高
浙江虹越、江西金喬園林等在土地資源有限、老苗圃大苗減少的情況下,創新經營思維,不盲目擴大苗圃面積、增加種植量,而是根據市場和用戶需求,外採低成本大規格新優特色苗木入圃,進行容器化標準化包裝改造,利用公司品牌和成熟渠道銷售出去,大大減少了土地面積、育苗時間和生產成本,一般增值都在50%以上,實現了低成本、高收益、快周轉的經營效果。
9.專業化營銷威力顯現
浙江滕頭園林、內蒙古蒙樹生態、山東世豐農業、大連燕園農業、常州沃野園林等充分發揮專業營銷團隊優勢,用現代營銷理念和方式進行苗木銷售,成效顯著,苗木銷售年年增長,回款率高且有效防控了資金風險。
10.苗木產銷與三產融合
苗木產業與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特色小鎮、農業公園及鄉村旅遊等發展模式相結合,進行一二三產創新融合。一些苗圃通過「苗旅結合」文創改造,以花木生態環境為平臺,結合苗圃(園藝中心)建設、生態旅遊、休閒體驗、植物科普、文體康養等綜合改造,實現苗木產銷和文旅業態相結合的運營模式,從單純賣花木向賣景觀、賣生態及文旅IP運營延伸,在獲得苗木銷售收入的同時,獲取旅遊及衍生品收益,並帶動當地民宿餐飲服務和農戶增收致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四)花店零售業
花卉消費的升級,極大地帶動了包括線上花卉銷售的零售端的快速增長,花店零售出現多種經營方式,鮮花市場快速增長。
花卉消費的升級,極大地帶動了包括線上花卉銷售的零售端的快速增長。從過去兩年線上成交額看,鮮花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2017年全國花卉園藝類產品線上銷售額約為235億元,2018年達到366億元。其中,2018年淘寶鮮花園藝類目銷售額近150億元,每天線上交易的商家數量約40萬個,在線銷售的商品數量約2500萬個。
以淘寶生態下的鮮花園藝零售為例,從淘寶、天貓的賣家結構來看,淘寶賣家主要是城市中小實體零售花店、創意花藝師工作室、TP代運營商和基地商家,而天貓以大型TP商為主。從2018年淘寶交易情況來看,由於生活鮮花開始流行,女性用戶越來越多,比例達到73%。商品重複購買率和老用戶數量也比上一年增加,其中重複購買佔18%,老用戶佔34%。
2018年,花卉園藝類產品的商品形態、展示形式和營銷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商家使出渾身解數,拓展個人消費市場。
1.商品形態發生變化
消費升級需求日益明顯,商品形態有所變化,商家分層也更加明顯。花束從最初的以單束玫瑰為代表的基礎款,到個性化十足的花藝師款,再到野獸派、roseonly等情感品牌的伸延,需求更加多元化。每名花藝師都有自己的設計風格,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完成訂製產品,這也是目前淘寶主推的方向。目前,基礎款和花藝師款仍然是淘寶鮮花消費佔比最大的產品。越來越多的先鋒花藝師開始嶄露頭角,他們通過自己對花藝的理解來製作作品,風格各異,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粉絲群,一旦有新款推出,往往很快就能銷售一空。
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出現了「套餐」消費,現代家居風格的變化,帶動了一些「網紅植物」的出現。比如北歐風的流行,使前些年流行的綠蘿柱銷量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虎皮蘭、琴葉榕、龜背竹、春羽等具有高冷範兒、有格調的植物。盆器也從陶瓷盆變成了適合田園家居風的紅陶盆和適合北歐風的水泥盆。最近輕奢風開始流行,一些具有金屬元素、細線條元素和大理石紋元素的盆器開始流行,普通的一盆植物搭配上這樣的盆器,產品溢價特別高。家居風格的改變也影響了傳統植物品種的需求。比如紅掌產品類型從大型盆栽轉變成小巧的桌面盆栽,紫色、白色等雜色品種越來越受歡迎。蝴蝶蘭也從大型組盆轉變成精緻小巧的單株盆栽,也更適合物流運輸。
2.展示形式發生變化
在展示形式上,越來越多的商家注重用精美的圖片來呈現商品。以仙客來為例,如果進行很好的組盆、包裝和陳列展示,就會成為很火的商品。反之,如果以類似生產基地場景為背景,產品也未進行包裝,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就會大大降低。商家需要更加注重消費者的感受,從視覺效果上帶動購買率的提升。
3.營銷方式發生變化
淘寶開始嘗試短視頻、直播等新的營銷方式,對於銷量的帶動非常可觀。目前,鮮花園藝已成為直播領域的熱門領域,熱度僅次於珠寶、美妝和女裝,全網排名第四位。一些園藝達人及網紅常常帶來超過80%的商品購買率,同時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實現了產品的溢價。
去年「雙十二」,一些傳統商家開始轉型。有的與現代先鋒插花師合作,對水仙進行包裝,做限量發售,產品上場10分鐘後就銷售一空。草莓等盆栽經過精美包裝後也更受消費者的青睞,產品價格達到原來的3倍以上。
新的展示形式和營銷方式有效帶動了產品的銷售。以迷你康乃馨新品「初吻」為例,精美的包裝很容易勾起人們的購買慾望,同時推出了同款主題指甲油、唇膏、軟糖、記事本、水杯等一系列衍生產品,進一步帶動了品牌銷售。
(五)花卉市場
鮮切花、觀花和觀葉小盆栽交易量大幅上升,觀葉植物交易量下降,精緻亮麗、運輸方便的小型盆花市場佔有率繼續擴大。
2017年全國有2980個花卉市場,比2016年略降1.62%。花卉銷售額1533.3億元,比2016年大幅增加10.4%。由於2017-2018年全國各地花卉市場頻繁拆遷,2018年全國花卉市場數量繼續減少。
總體來看,2018年花卉消費呈現出鮮切花、觀花和觀葉小盆栽交易量大幅上升,觀葉植物交易量下降的態勢。以鄭州陳砦花卉雙橋基地為例,2018年雙橋基地的廣州觀葉植物交易量492萬盆,比2017年的609萬盆減少117萬盆,同比下降19.2%。觀花及小盆栽經營戶數增加近40%,交易量3750萬盆,比2017年的3005萬盆增加745萬盆,同比增長24.8%,但鳳梨、紅掌、杜鵑的交易量下滑。鮮切花交易量9795噸(約1.58億枝),比2017年的8061噸(約1.3億枝)增加1734噸,同比增長21.5%,高品質鮮切花所佔比例穩步提升。
從市場反應能直接看到消費需求的變化。在全國各零售市場上,精緻亮麗、運輸方便的小型盆花市場佔有率繼續擴大,粗放發展、非標準生產、售後服務的差距倒逼花卉業進行轉型和升級。
二、2019年全國花卉產銷形勢分析
(一)年宵花市場
蝴蝶蘭、大花蕙蘭等依然是2019年宵市場的首選。蝴蝶蘭紅花價格走低,中小型雜色花受市場歡迎。大花蕙蘭市場需求恢復活躍。催花牡丹、水仙、年橘等眾多款式多樣、觀賞性強的花卉種類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蝴蝶蘭、鳳梨、紅掌、大花蕙蘭等依然是2019年宵市場的首選。蝴蝶蘭雖仍是引領年宵盆花消費的「當家花旦」,但在全國各地市場拆遷、年宵上市量增加等因素影響下,年宵期間蝴蝶蘭紅花價格走低,銷售較為遲緩,不過小清新風格的中小型雜色花頗受市場歡迎。經過五六年的調整,大花蕙蘭行業基本度過了艱難的第一個產業周期,開始走出低谷,規模加速擴大,質量明顯提高,市場需求恢復活躍。紅掌、鳳梨大多以精緻的組合盆栽形式亮相。市場上也不乏催花牡丹、寶蓮燈、北美冬青、水仙、年橘等眾多款式多樣、觀賞性強的產品。多樣化的花卉種類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今年,河北、山西、上海、江蘇等13個省(區、市)接受了中國花卉協會的年宵花市場行情調查。由於今年春節在2月5-7日,年宵花的好行情均體現在春節前的1月,蝴蝶蘭、大花蕙蘭、紅掌、鳳梨行情普遍高於春節所在的2月(見圖4)。
從統計結果看,今年年宵花價格普遍低於2018年宵花價格,尤其是紅掌、鳳梨,2018年12月、2019年1月、2月,這3個月的均價同比下降幅度都在20%以上(見圖5)。
1.蝴蝶蘭
今年年宵期間上市的蝴蝶蘭,依舊以「大辣椒」「火鳳凰」等常規品種為主。由於2017年蝴蝶蘭市場紅花緊俏,2018年紅花瓶苗量大幅增長,以致年宵市場紅花蝴蝶蘭價格普遍走低,而「三色鳥」「粉紅寶貝」「滿天紅」「綠熊」等雜色花品種因色彩豐富、擺放時間長,單株價格能達到18-23元,優勢品種價格更高。在所有雜色花品種中,黃花品種供不應求。
從接受調查的河北、山西、上海、江蘇等13個省(區、市)反饋的情況看,今年1-2月蝴蝶蘭總銷量825.6萬盆(其中上海僅統計了優質蝴蝶蘭產品銷量)。今年1-2月蝴蝶蘭銷售均價29.9元/盆,同比上年度的34.3元/盆下跌12.8%。1月均價最高,為30.1元/盆,但同比下跌7.7%;2月均價29.6元/盆,同比大幅下跌21.3%(見表4)。
2.大花蕙蘭
今年大花蕙蘭顏色依舊以暖色調的紅、黃、粉為主,粉白色、綠色等雜色品種為輔,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今年年宵期間上市量最大的是黃色系產品,佔總產量的50%,代表品種有「黃金歲月」「金光」。紅色系產品佔總產量的33%,代表品種有「紅袍」「紅霞」。粉色系產品佔總產量的10%,代表品種有「福娘」「福星」等。
從接受調查的上海、江蘇、山東、河南等13個省(區、市)反饋的情況看,今年1-2月大花蕙蘭總銷量232.2萬盆(株)(其中上海僅統計了優質產品銷量)。今年1-2月大花蕙蘭銷售均價131.2元/盆(株),同比上年度的195.7元/盆(株)大幅下跌32.9%。1月均價最高,為132.4元/盆(株),同比下跌30.8%。2月均價130.0元/盆(株),同比下跌35.0%。同比上年度,大花蕙蘭價格大幅下降,與接受調查的省(區、市)統計大花蕙蘭單株價格比例較大有關(表5)。
3.紅掌
今年年宵市場上的紅掌品種主要有「特倫薩」「火焰」「阿拉巴馬」「驕陽」「紅國王」等,雜色花品種「皇冠」「夢幻」等也有一定的供應量。
從接受調查的上海、江蘇、安徽、山東等13個省(區、市)反饋的情況看,今年1-2月紅掌總銷量764.5萬盆。1-2月紅掌銷售均價33.7元/盆,同比上年度的47.6元/盆大幅下跌29.2%。1月均價最高,為34.2元/盆,但同比下跌25.5%;2月均價33.2元/盆,同比下跌32.7%(見表6)。
4.鳳梨
年宵市場上的鳳梨品種,「平頭紅」、「新紅星」、「火炬」、「丹尼斯」等依然佔主流。雖然鳳梨走量尚可,但價格低迷。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是鳳梨種植20多年來行情最差的一年。
從接受調查的河北、山西、上海、江蘇等10個省(區、市)反饋的情況看,今年1-2月鳳梨總銷量470.6萬盆。1-2月鳳梨銷售均價每盆36.5元/盆,同比上年度的47.7元/盆大幅下跌23.5%。1月均價最高,為36.9元/盆,但同比下跌21.2%;2月均價36.1元/盆,同比下跌25.8%(表7)。
5.其他
除幾大主流產品外,今年年宵市場還有催花牡丹、水仙、君子蘭、年橘、富貴籽等傳統年宵品種,以及大量長壽花、迷你玫瑰、彩色馬蹄蓮等色彩豐富的小盆花,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總體來看,今年催花牡丹整體品質有所提升,花色、品種和規格更加多樣化。水仙產量增加,價格相對穩定,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是水仙的主要銷售區域,漳州水仙花佔全國市場的97%以上,上海崇明水仙以重瓣花品種為主。君子蘭產量增加,品質較好,整個年宵上市量約400萬株。年橘出口量有所增加,價格同比上年上漲15%-20%,廣州順德是珠三角地區年橘最大的生產基地,佔全國的70%左右。此外,彩色馬蹄蓮生產集中在雲南,市場價格在45元/株左右。迷你玫瑰年宵上市量200多萬盆,同比上年有所增加,但總體銷量放緩,價格降低。
(二)盆栽植物
盆栽花卉生產規模將穩步增長,小盆栽產量將繼續放大,大型觀葉植物產銷將進一步萎縮,蝴蝶蘭、紅掌、鳳梨、多肉植物供大於求的現象依然存在。
全國盆栽花卉生產規模將穩步增長,小盆栽植物市場佔有率將繼續擴大,產品單一、標準化程度低、轉運難度大的大型觀葉植物產銷進一步萎縮,蝴蝶蘭、紅掌、鳳梨、多肉植物等產品供大於求的現象依然存在,產品優質優價現象會更加明顯。
1.蝴蝶蘭
2019年全國蝴蝶蘭產量將超過6000萬株,需求會有一定的增加,但因產量增加幅度大於需求增長幅度,整體供大於求的局面不會改變,價格難於提升,產業利潤還會下降。由於個人消費是主力,小花、中花、雜色花將成為市場主流,「小清新」風格的中小型雜色花品種更受市場歡迎。由於年宵市場紅花行情的低迷,將嚴重影響今年紅花的產量,更多生產商將優先選擇暢銷的雜色花品種,種苗商也會繼續推出適銷對路的雜色花新品種,今年將有更多雜色花品種上市,雜色花所佔比例將進一步增加。此外,今年蝴蝶蘭種植方式、運輸方式、上市時間也會有所改變。如廣東百綠的3年生單株超級蝴蝶蘭會受到市場歡迎,價格也很高。直立型包裝比現在主流的平躺包裝更具優勢。生產商將繼續加大平時出貨量所佔比例,周年消費將不斷增加。
2.紅掌
2019年全國紅掌總產量將超過4000萬盆,價格不會有大的回升。小規格、迷你型小盆栽紅掌年產量以15%的比例遞增,今年產量將在1500萬盆以上。小規格紅掌將逐步與傳統大規格產品分庭抗禮。
3.鳳梨
由於鳳梨的整個生產周期較長,受產業慣性影響,2019年鳳梨產量還會增大,總產量超過2000萬盆,供大於求的狀況還會持續。鳳梨生產仍將集中在廣東廣州、山東青州、四川西昌等主要產區,其中廣州產量最大,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
4.大花蕙蘭
2019年全國大花蕙蘭總產量預計630萬盆,品種結構變化不大,黃色品種略有下降,紅色品種穩定,粉色品種有所增加,綠色「玉觀音」、粉色「繡球」、黃色「香蕉船」、紅色「紅霞」等品種價格預計超過2018年。
5.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產量持續增長,預計2019年產銷量近5億盆。今年番杏類多肉植物銷售情況看好,產量也有較大幅度增長。仙女杯、雨滴等品種仍然受市場歡迎。目前,多肉花卉產業基本進入理性生產階段。生產者要注意優化品種,提升品質,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走差異化和個性化路線,避免盲目跟風和惡性競爭,防止出現景天類現象重演。
6.仙客來
仙客來產量增長很快,2019年預計超過1500萬盆,生產商重視設施和品種,品質較前幾年有較大提升。小規格迷你型品種很受市場歡迎,產量增長迅速,預計會逐步增長到1000萬盆以上。
7.小盆栽
觀花和觀葉小盆栽可標準化生產,便於運輸,品種花色多樣搭配,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且價格實惠,降低了消費門檻,大幅提高了普通家庭的花卉消費意識,小盆栽市場佔有率繼續擴大。預計2019年盆栽迷你玫瑰產量仍將保持在4000萬盆左右,長壽花產量在2000萬盆左右,小白掌達4000萬盆。
(三)鮮切花
鮮切花產能持續增加,消費進一步升級,品種、種類更加豐富,品質更好,價格更合理、親民,產品供應的均衡性更強。
2019年資本將繼續推動鮮切花行業發展,增速依舊不減、產能持續增加;一些品類行情加劇分化、市場風險積聚;二級市場功能開始提升,一些分布在城市每個角落、服務周邊幾公裡範圍內的分布式、服務型批發商開始凸顯;花卉電商繼續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不少花店將以包年卡的形式進入電商行業拓展家庭消費,多元化趨勢會更加明顯。
在電商的推動下,鮮切花消費進一步升級。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變化,從傳情達意到追求品質生活,從輕奢品到生活品。消費習慣發生變化,從低頻到高頻。消費場景發生變化,花卉消費更加日常化、場景更豐富,家居生活消費比例進一步增加。消費群體和區域發生變化,80後、90後、00後成為消費主力,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甚至富裕地區的農村擴展。消費渠道發生變化,消費渠道更多、更通暢、更便捷,花店、電商、超市將成為主流渠道。消費層次發生變化,會分為高端化和平民化兩個層次,要麼很便宜,要麼很高端。消費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市場結構更複雜、包容性更強、國際化程度更高,如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設有A、B、C、D等各種等級的產品,甚至等外品,在市場上都會被消化掉。
消費升級對鮮切花的需求量會更大,鮮切花生產面積擴大,產量提高,生產區域增多。品種和種類會更加豐富,花色、花形和新、奇、特產品更多。品質會更好,A、B、C、D各等級花的質量更穩定,花期更長。價格更合理、親民。產品一致性、統一性要求更高。產品供應的均衡性更強。
(四)綠化觀賞苗木
園林市場用苗求新求變,鄉土樹種回歸,彩葉樹種熱銷,高品質、原冠苗、叢生苗、容器化產品更受歡迎,大規格新優苗木、彩葉和功能性苗木俏銷。
2019年苗木產銷市場仍以常綠和落葉、闊葉和針葉及彩葉構成的喬木、亞喬木、花灌木、景樁造型樹、綠籬色塊、藤本攀緣植物、觀賞竹、地被花境、觀賞草和水生植物為主。
從市場需求特點看,園林市場用苗求新求變,應用多元,高標準、嚴要求。鄉土樹種回歸,彩葉樹種熱銷,功能性和抗逆性強的樹種備受青睞。喬木中大規格、高品質、原冠苗、叢生苗、容器化產品更受歡迎。花灌木更注重新品種、彩果化、高幹化、特色化。造型樹以珍貴、奇特、多樣為主。球類、綠籬苗木市場偏愛大規格、高品質、系列化。花境地被植物、觀賞草和水生植物炙手可熱,新優品種量價齊升。
在產品結構上,大規格新優苗木、彩葉和功能性苗木俏銷。中小常規苗木和同質化低端苗木存圃量仍舊偏大,苗木產銷區域不平衡、產品結構不平衡、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五)花店零售業
花店零售業線上的聚集效應會越來越強,線上客流比重會變得越來越大。
2019年,包括淘寶、天貓、京東、美團等線上的聚集效應會越來越強,線上客流比重會變得越來越大。2019年淘寶鮮花園藝類目銷售額仍將近150億元,每天線上交易的商家數量約40萬個,在線銷售的商品數量約2500萬個。根據宜花EPS系統數據初步統計,宜花在全國109個城市覆蓋的所有花店用戶,線上線下年總成交額高達605億元。也就是說,2019年,花店一年的成交額至少為605億元。
從淘寶來說,2019年淘寶的角色與方向將發生一定轉變,實現線下新零售與線上花市的結合。
1.角色與方向轉變
2019年淘寶在鮮花園藝領域的營銷重點是組合產品,從單一賣貨轉型到提供整體場景方案。淘寶將聯合園藝專家、園藝設計師、先鋒花藝師、基地和零批供應鏈等更多合作夥伴,進一步開拓年輕消費群體這一藍海市場,從而帶來更多的細分市場和跨界合作。基地和零批供應鏈可以為淘寶商家提供穩定貨源,同時幫助商家得到高品質、性價比高的產品。先鋒花藝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理念為商家帶來新產品和新的展示形式,同時進一步推廣自身品牌。園藝設計師可以幫助商家從家居拓展到戶外領域,提供更加場景化的解決方案。
2.線下新零售與線上花市結合
各地花卉市場的頻繁拆遷,為線上花市帶來了更多機會。如今,淘寶更加注重線上花市和線下展會的結合,正在全力搭建線上花市平臺,廣邀合作夥伴,讓淘寶商家繼續獲得穩定、優質的貨源,為消費者提供一系列服務,從而完善產業鏈條並拓展業務場景。
線上花市由供應鏈、線上平臺、商家、消費者4個部分構成。供應鏈來自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帶及銷售平臺,以及國內不斷提升的現存的花卉市場,主要提供穩定、高品質的貨源;線上平臺提供線上花市頁面、專屬零批頁面等窗口,並且提供線下倉儲物流和同城配送等服務,為商家及消費者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商家包括實體零售花店、淘系店鋪以及花藝師、園藝師、園藝設計師等多種角色,主要負責承接客戶需求,滿足消費者對於高端消費、日常消費以及家裝消費的不同需求。
去年的北京國際花展上,淘寶極有家聯合多個特色商家進行集中展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商戶帶來了很高的人氣。今年1月,淘寶舉行了產銷對接會,實現了供應側的對接。今年4月,淘寶在杭州舉行針對消費者的花園盛典,將商品進行場景化展示,進一步帶動消費者的需求。
(六)花卉市場
花卉市場銷售平穩增長,產品結構不斷豐富,消費需求呈現出品牌化、專業化、便利化趨勢,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
在花卉消費升級的情況下,2019年我國花卉市場銷售仍將平穩增長,花卉產品結構不斷豐富,花卉消費需求呈現出品牌化、專業化、便利化趨勢,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
2018年,花卉市場經歷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上海「騰籠換鳥」、各地「批發市場外遷」等事件影響。一方面國家鼓勵花卉業的發展,而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又影響著市場的發展,各級政府正在以「正向激勵+反向倒逼」要求行業轉型,傳統經營模式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2019年花卉市場行業發展仍將面臨壓力,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市場與周邊環境相容性壓力。花卉交易主要是現貨交易,每天的物流、車流和人流非常大,部分老市場設施陳舊、管理粗放、環境形象差、存在消防安全隱患,與精細化城市發展衝突。二是行業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貢獻壓力。花卉市場投資強度低,土地佔用量大,稅收貢獻低,且從業人員學歷層次低,人群複雜,治安管理壓力大,社會效益低於其他行業。三是政策變化壓力。行業面臨城市批發市場外遷、對「大棚房」的專項清理整治、環保治理、禁止柴油車進城、城市優質資源向高精尖行業傾斜等政策變化壓力。四是電商連接融合壓力。網際網路電商與花卉市場的融合程度不可預測,怎樣融合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讓花卉市場發展適應時代大的發展形勢。
花卉市場是花卉流通的主渠道,花卉市場發展直接影響花卉業的發展。行業發展要順應時代大勢,符合國家政策,為顧客創造價值,創造社會效益。「思變、應變、求變」將是花卉市場必須面對的問題。
三、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發展趨勢
盆花消費需求繼續增大,「電商+流通+花園中心」是建立完善銷售渠道的重要途徑。鮮切花好花好價現象更為明顯,在市場主導、資本助力、技術推動下,產業進程進一步加快。觀賞苗木產品將從普通低端產品向優質、特色、高端產品升級,並向生態旅遊、外貿產品延伸。花店零售業消費模式發生轉變,實體花店將賣產品轉變為賣體驗,花卉銷售將以線上為主。花卉市場將與花卉電商融合發展,共同進步。
1.盆花
(1)將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渠道對於盆花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電商近幾年發展較快,很多盆花都解決了運輸、包裝問題。電商能夠改變盆花價格,增加盆花的流通,對於盆花產業發展的作用將越來越大。與花卉市場相比,花園中心包羅萬象,如果再加上同城配送,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問題,花園中心的前景非常廣闊。因此,在各地花卉市場紛紛面臨拆遷的情況下,「電商+流通+花園中心」是建立完善渠道的重要途徑。
(2)消費需求繼續增大。隨著盆花銷售渠道的進一步完善,在電商的助推下,盆花消費需求繼續拉升,傳統的紅掌、鳳梨、竹芋、蝴蝶蘭、仙客來等大株型盆栽花卉小型化、迷你化趨勢明顯。一些非傳統的開花類小盆栽如木槿、康乃馨、歐石楠等也將受到消費者追捧。觀葉植物鴨掌木、米竹、碧玉、幸福樹等品種大量培育成小盆栽上市。此外,節日消費明顯的大花蕙蘭家庭消費呈增長勢頭,國內年需求量達1000萬盆以上。一方面,國內二、三線城市大花蕙蘭的消費潮還未到來,在很多城市並不多見,大花蕙蘭對很多消費者來說還是新奇產品。另一方面,隨著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地位的形成,藉助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國際區位優勢,對越南、緬甸、泰國等國家的出口開始增長。因此,今後大花蕙蘭行情走勢樂觀,發展後勁充足,但需要物流運輸服務的健全作為保障。如果市場開拓不力、企業主動降價將導致市場混亂,收益下降。
2.鮮切花
(1)好花好價現象更為明顯。以鮮切花中的玫瑰為例,在2008-2017年的10年間,玫瑰均價一直在往上走,說明鮮花行業的消費市場也逐漸在往上走,但AA、A、B、C、D、E各個等級花之間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大。2008年B、C、D、E級花之間差距非常小,但2013年、2014年開始,B、C、D、E級花價格差異越來越大,真正體現出了好花賣好價。因此這兩年,雲南很多種植戶開始重視設施設備的投入,開始重視品種、重視品質,有的甚至開始重視品牌。
(2)出口保持相對平衡。由於國內市場鮮切花價格的高漲,產品的出口比較優勢越來越縮短,很多出口企業把產品轉到了內銷市場。因此,近些年中國鮮切花出口保持相對平衡,並且出口對象國主要還是日本。
(3)市場主導、資本助力、技術推動下,產業進程加快。歐洲花卉產業屬於市場驅動型,有100多年的歷史,呈漸進發展之路。肯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屬於資本、技術推動型,有30多年發展歷史。中國鮮切花產業前30年是漸進發展,未來在機構、民間、銀行等資本助力、技術推動下,鮮切花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軌道。
3.綠化觀賞苗木
(1)苗木市場趨勢。西部、華北仍是園林苗木產銷的主戰場,生態環境與風沙治理、城市造林、森林城市建設、屋頂綠化、公園綠地建設等需求較大,園林苗木市場空間大、持續時間長、需求旺盛。中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森林城市建設、平原綠化和城市彩化、溼地改造、立體綠化、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力度空前。東南地區的生態環境治理、森林城市建設、城市造林、花園城市、綠道建設、景觀綠化改造提升以及特色小鎮建設的需求量也非常可觀。大規模國土綠化、海綿城市、國家公園、大交通道路投資、文旅景觀、地產庭院景觀、園藝和立體綠化、鄉村振興、農村基礎建設的需求潛力尚未完全釋放,苗木產業前景良好。
(2)苗木產品應用趨勢。苗木產品將從普通低端產品向優質、特色、高端產品升級,並向生態旅遊、外貿產品延伸。彩葉花果苗木、垂枝苗木、立體造型苗木、綠籬苗,以及耐鹽鹼水溼、抗風沙乾旱、淨化空氣水源和土壤修復苗木,城市造林苗木及蘊含花木文化的苗木,將成為熱銷產品。苗木產品及其產銷經營總體趨勢表現為機械化、差異化、品種化、科技化、設施化、標準化、網絡化、功能化、容器化、專業化。
(3)重構苗木產品功能。隨著產業發展和市場分層,苗木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調整加快。多地苗木企業和經營者對生產經營目標重新定位,對苗木產品功能進行重構。苗圃形態和生產方式發生了新變化,主要表現在:從綜合苗圃轉向專類苗圃,從大而全轉向小而專(美),從生產型轉向經營型,從傳統耕作轉向現代化生產,從苗木生產轉向三產融合,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
4.花店零售業
消費品質在升級,消費模式也將發生轉變。今後不少實體花店賣產品將轉變為賣體驗,真正的花卉銷售將以線上為主,面向全國市場,而線下的店面則會結合花藝、餐飲、咖啡等,變成生活體驗區。有的花店平日裡還將開展花藝培訓,隨時滿足人們學習花藝課程的需求。買花是剛需,買水果是必需。有的花店甚至會把剛需和必需嫁接到一起,在賣花的同時兼賣水果,既能增加花店的經濟收入,又能更好地服務市民。目前全國各地已出現了大量滿足消費者各種消費的花藝店鋪,如大連鑫秀麗花藝咖啡店整合了花藝、咖啡和餐飲;武漢五境花園整合鮮花、飲品、甜點、簡餐;成都花嶼甜形成了花藝、鮮花、飲品、法式甜點複合店。而長沙都市花鄉採用專業而創新的運營模式打造了一站式鮮花農場集市,用最好的花材,堅持海量品種、最低價格、最高品質;用最專業的花藝師定製精緻生活;提供最精心的服務,包括植物醫生定期上門養護、更換、義診等。今後,像花園中心、園藝驛站、社區店、跨界複合店等這類能給消費者帶來多樣化體驗的消費地將會越來越多。
5.花卉市場
花卉市場將與花卉電商融合發展。花卉市場是當前最適應我國國情的主導流通方式。我國花卉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組織化水平較低。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分散生產為主,產品標準化程度低,花卉產品主要流通形態是集市貿易,流通主體主要是個體運銷戶。花卉市場是解決小生產、大流通矛盾,提高花卉產品流通效率的有效載體,實現了花卉生產和消費的基本銜接。由於花卉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保溫、保溼、防擠壓要求高,儲存周期短,流通損耗高,價格起伏大,物流成本高,同時具有採購量小、客單價低等特性,產品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難。發展花卉電商還需要整個花卉產業鏈的成熟與完善,一定時期內,電商對花卉市場的影響和改變達不到對百貨、服裝等行業的影響程度,花卉市場將與花卉電商融合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花卉品種創新不夠,自主智慧財產權品種少,花卉產品整體質量不高,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的花卉零售品牌少,花卉市場發展模式陳舊、創新發展不足,花卉消費潛力未能充分挖掘。
雖然我國花卉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但普遍存在花卉品種創新不夠、自主智慧財產權品種少、花卉產品整體質量不高、花卉消費潛力未能充分挖掘等問題。對盆花、鮮切花、苗木、花卉市場來說,具體又存在以下問題。
1.盆花
生產過程中在精準化控制、自動化生產、科學化管理,以及產能的高效性、質量水平、環境友好程度上還需要提高;低水平重複建設以致產能過剩,引起同質化惡性競爭,但高品質產品供給不足;花卉消費太過集中,尤其是大中型盆花消費仍然主要集中在春節、元旦、國慶節等重要節日階段;花卉品種還不夠豐富,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花卉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溢價能力差。
2.鮮切花
階段性風險加劇,未來的風險來自路是否走得太快,鮮切花產能、生產面積的擴大和市場消費習慣的形成是否能很好地匹配,產業的比較優勢是否存在;家庭消費習慣是否真正形成;鮮切花生產面積,尤其是除雲南以外其他地方面積擴大,特別是一些等外產品產能擴大;隨著國外鮮切花進口的增大,國內鮮切花市場競爭更加國際化,競爭更加激烈;企業如何在產業消費升級中準確定位;整體交易價格將趨於下行,企業如何應對等。
3.綠化觀賞苗木
市場需求趨緩,價格下行,經營困難,普遍資金緊張,結構調整緩慢,土地人工物料物流成本增加,不少企業和苗木生產經營難以為繼;新品種培育、推廣、品種權保護難度很大,法規和機制不健全;產品結構不平衡,小規格低端苗木存圃量仍然過大,嚴重滯銷;大規格、高品質、標準化苗木,新優品種、特色高端工程用苗遠遠滿足不了市場和用戶需求,從某種意義上看,結構性短缺較結構性過剩的問題更加突出。
4.花店零售業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方式發生著改變。90後、00後年輕一代的購買力不斷提升,成為花卉產品重要的消費群體。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媒介快速傳播產品信息,揣摩、引導和迎合年輕消費者的購買喜好,建立能夠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的花卉零售品牌,實現零售終端升級,是花卉零售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5.花卉市場
全國各地花卉市場,一方面受土地使用屬性等國家政策的影響,存在留存與拆遷的不確定性問題,另一方面也存在花卉市場發展模式陳舊、創新發展不足的問題。
(三)對策建議
盆花生產要充分認識「區位+規模+專業+管理」的重要性,積極爭取相關優惠政策支持。鮮切花生產要轉變生產方式,適度生產規模,推動技術進步,強化產業配套服務。觀賞苗木生產要重新布局和定位,創新營銷模式。花店零售業要樹立品牌意識,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花卉市場從業者要跟上消費需求與態勢的變化,改變固化思維,積極思考,創新轉型。
1.盆花
(1)充分認識「區位+規模+專業+管理」的重要性。充分發揮雲南等適合盆花生產地區的區位優勢,再加上規模化、專業化生產以及工業化管理,帶動花卉產業不斷提檔升級。
(2)積極爭取相關優惠政策支持。當前國家要求減稅減費和出臺優惠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要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爭取花卉納入鮮活農產品範圍,與蔬菜和畜產品一樣減免稅費,享受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為花卉產業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2.鮮切花
未來鮮切花產業的目標是高產、高質、高效、低成本、綠色、環保。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轉變生產方式。生產理念改變,從單純追求產量到產量、質量並行,從簡單利用氣候優勢到合理利用資源優勢。生產模式改變,像厄瓜多和肯亞生產模式一樣,以滿足花店零售為主到花店、家庭消費並行。設施化水平提升,告別靠天吃飯的時代,設施設備在生產中的作用更大、自動化程度更高。
(2)適度生產規模。今後鮮切花總體生產面積將繼續擴大,生產區域會更廣,產能繼續增加。雖然規模化生產增加,但以花農為主體的結構不會改變。要通過栽培模式的改變、有效產品率的提升,來實現平均單產的提高。
(3)推動技術進步。首先是標準化,如栽培技術、農場管理、產品等的標準規範。其次是技術升級,如栽培模式的多元化、精細化的肥水灌溉系統、標準的採後處理、新技術的採用等。第三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如網際網路、智能化、信息的利用等。
(4)強化產業配套服務。如設施設備、生產物資、物流運輸、人才培養、技術培訓、種業等產業配套完備。
3.綠化觀賞苗木
(1)重新布局和定位。苗木產銷在經營思路上要重新布局定位,創新營銷模式,創建多渠道收入,探索苗木出口,緊跟科技革命步伐,完善經營管理,加強學習調研。苗木產銷要去產能降庫存,降成本調結構,產品創新升級。要達到「三高三少」,即高品質、高標準、高效益,低成本、低庫存、低風險。要實現科技創新,走差異化、個性化、精品化和品牌化路線。
(2)實現「六個轉變」。苗木產業要創新升級,就要實現「六個轉變」:從數量規模向質量效應轉變,從傳統經營向現代化經營轉變,從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從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轉變,從同質化產品向新優特色產品轉變,從一產向三產融合轉變。苗木產業調整要向著新品種、新技術、新營銷、新消費、新需求、新服務、新生產方式、新商業模式發展,要適當進行戰略收縮,在規模數量上做減法,在品種品質提升上做加法。
4.花店零售業
(1)樹立品牌意識。市場存在進口鮮花價格高、銷量好,而國產鮮花價格低、銷售慢的現象,原因在於國內的一些生產者和經營者還停留在傳統固有思維裡,只是關注產量和價格,沒有轉變營銷方式,以品質為導向,跟上消費者的需求,樹立品牌意識。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正在發生改變,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願意追求品牌價值,想要買到好的產品,對價格不太敏感。方德波爾格玫瑰經過幾年的市場實踐,依靠優良品質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一些零售花店的客戶會指明要「方德」玫瑰、「嘉禾」玫瑰,價格也比普通玫瑰高。這也說明,作為非專業人士的消費者,對花卉品種、屬性了解不深,認準品牌是他們判斷和選擇花卉產品的一個重要途徑。
(2)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現在,信息傳播速度快,同類產品多,依靠單純的品質承諾,還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花卉的消費需求從功能需求發展到品質需求,再到情感需求。在品質信任基礎上的情感信任,成為消費者選擇品牌的重要因素。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信任,除了要求產品品質好,客戶服務好,對經營者的創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保證品質基礎上,經營者需要進行產品、設計和服務創新,避免同質化,滿足消費者對情感的需求和悅己的需要,才能使更多消費者喜歡和購買。
5.花卉市場
花卉市場的發展模式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跟上政策的要求,跟上消費需求與態勢的變化,需要從業者改變固化思維,積極思考,創新轉型。
(1)模式之變。花卉市場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服務模式多年來基本上沒有變化,與國家政策、城市高質量發展需求不匹配。以陳砦花卉集團為例,雖然集團下的2個花卉商場店對未來發展進行了探索,但依舊是小商戶、夫妻店模式,還需要進行轉變,才能不被顧客拋棄、不被政策所收割、不被大趨勢淘汰。花卉市場需要向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大型商業模式轉變,向商超方向邁進,實行統一運營、統一培訓、統一售後,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給顧客提供良好的購物體驗,用網際網路思維推進實現「電商+實體+物流+大數據」。
(2)產品之變。花卉產品商場經營,雖顯現出一定的優越性,但商場運營成本劇增,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原因在於花卉產品品牌缺失。雖有「綠航綠蘿」「繽紛盆栽」等品牌,但遭受農戶同質化產品的競爭,品牌附加值有限,經營者承受不了商場的高成本運營。走專業花卉商場模式,需要行業培養高端產品,培養消費者認可的知名花卉品牌,培養名牌家庭園藝系列產品,擴展產品的內涵與外延,提高附加值,為顧客創造更大價值,以提升商場的盈利能力。
(3)思維之變。傳統經營模式禁錮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花卉行業人的危機意識不夠充分,對時代變化還不夠敏感,需要以網際網路的「迭代思維」拷問行業的未來。花卉市場管理者需要變「以管理為中心」為「以商戶為中心」,花卉經營戶要變「以掙錢為中心」為「以顧客為中心」。目前來看,電商無法完全取代實體,實體店也無法阻止電商的發展滲透,實體店、實體平臺要藉助網際網路來改造,需要引入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