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乃成功之母?

2020-12-13 網球天地雜誌

文/畢曉婷

法網,喬科維奇又輸了,而對手是他剛在羅馬半決賽直落兩盤擊敗的新秀蒂姆。不僅輸了,喬科在第三盤還吞了蛋。我們在整場比賽裡反反覆覆看到的除了喬科的失誤,還有沮喪的表情,低著的頭,攤開的手,無奈的插腰,以及那些我們雖聽不懂,但幾乎可以斷定是在否定和埋怨自己的自我談話。

法網結束後,喬科維奇的世界排名下降到第四。這次衛冕冠軍的提前出局也意味著他的四大滿貫衛冕全部失敗,有媒體甚至使用了「天上人間」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喬科今年表現與去年表現之間的巨大反差。

失敗對於球員而言實在是家常便飯了。小到一次回球出界,大到痛失大滿貫冠軍,球員的每天都是在嘗試-失敗-再嘗試的循環中發生的,有的失敗似乎很容易過去,有的卻可以讓人一蹶不振,尤其當失敗接連發生的時候,要做到不懷疑自己、仍舊保持情緒穩定和注意專注就變成了一件有難度的事。雖然中國的老話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但這句話似乎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

失敗帶來的最大心理影響可能是在於自信心的損失,畢竟自信是來自於成功經驗的積累。我們都明白保持自信對於一個網球選手來說有多重要,那麼,當不得不面對失敗時,如何從失敗中得到最多的收穫,同時又不會影響自己的自信心呢?

首先,在對失敗進行分析時要儘可能地詳盡,原則是「大事化小」,也就是針對性要強。比如,有時候,一場比賽失利,會總結說「我的心理素質差」或者「我的抗壓能力不行」,這就不是針對性強的分析。好的分析是要具體、客觀,要回顧比賽的具體過程,說出是在什麼時候怎麼「差」法,比如「在領先的時候會注意力不集中」,這就是一個更有針對性的分析,好過對自己的心理素質的全盤否定,當然,如果能具體到是哪一分因為什麼因素注意力轉移去了哪裡,就會更好。這樣的分析最大的好處就是把失敗進行了分解,避免了對自己不必要的否定,因此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對自信心的損害。

其次,在具體分析問題的基礎上,要有解決的方法。

這往往是我們在現實生活和訓練中最容易忽視的。畢竟發現問題是容易的,而解決問題才是難的。常見到很多家長能說出自己孩子一連串的問題,可是指責之後並未說出到底應該怎麼做。一個孩子,反覆被提示自己的問題,卻不知道問題的解法,自信從何而來?分析失敗的原因如果沒有跟著解決的方法,就會產生一種「問題無解」的不好的心理暗示,進而會導致自信心的下降。因此,在發現了「在領先的時候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之後,緊跟著要告訴自己「下次當比分領先的時候。可以是某個技術要點,也可以是某個戰術想法,球員可以和教練、隊友一起來商量,儘可能給出一個問題的多個解決方案,並在後面的訓練中嘗試,來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然後在下次比賽之前,以「如果比分領先,」這樣的句子,寫在下次比賽的準備方案中。在這樣具體而有針對性的總結中,運動員不僅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鍛鍊了自己的球場思維,鍛鍊了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過程也正是我們常說的從失敗當中找到黃金的過程。

第三,要學會客觀地分析失敗。失敗是一個結果,但導致結果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全面的分析。並不是所有的失敗都來自於客觀原因,或者外部原因,如果只從外部找原因,常常會忽略了自己可以改善的最重要的問題,因而使得進步變慢,甚至會形成逃避問題的思維;同樣,也不是所有的失敗都來自於自己,把過多的責任歸結於自己,特別是歸結於自己的能力,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自信心,也是得不償失。因此,在進行失敗原因分析的時候,一定要實事求是,該面對的自身問題,一定要去面對,並且積極地尋找解決方法,而由於同伴間配合的問題、外部因素導致的問題甚至是裁判等不可控因素導致的失敗,也要能夠理智面對,明白這也是競技體育的一部分,也是自己在成長中必須學會面對的:沒有人能控制一切,我們只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不斷地去做好,然後我們就會距離目標越來越近。

想當年,納達爾能夠在世界第二堅持160周才終於迎來世界第一,期間「鬥牛」失敗的次數之多足以讓一個信心存量不足的運動員退出網壇,而他卻說「費德勒當時打得比我好,我認為他配得上勝利,他打得很聰明很有攻擊性……我很享受比賽」;費德勒在4年大滿貫冠軍荒之後又迎來澳網捧杯,他卻在得獎感言裡對納達爾說:「拉法肯定在我職業生涯中佔據了非常特別的位置。他讓我成為更好的球員。他的球風有點克我,對我來說,與他交手依然是終極挑戰……我希望他能繼續堅持更長的時間,用他的方式詮釋這項運動。」鬥士們從來不會畏懼帶給自己失敗的人,也不怕失敗,而是接納失敗,讚賞對手,期待通過再次嘗試來獲得對自我的突破。就像莎翁說的,明智的人絕不會坐下來為失敗而哀嚎,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

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是成功之母,只有那些被分析、理解、懂得的失敗,才是成功之母。而這些在尋求解脫之道中付出的努力,讓我們變成了更加強大的自己,也擁有了更加強大的心。祝願喬科維奇能在阿加西的幫助下,理性地面對自己的這段低潮,早日在球場上看到他即便面對著全場噓聲,也能為對手的精彩擊球鼓掌,堅定擊球,握拳慶祝,然後捧起獎盃的時刻。

相關焦點

  • 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作文(精選三篇)
    我又找了四根釘子釘在船的另一端,這次果然成功了。  只要找出問題的所在,然後再解決它,你就一定能成功。  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作文2  古往今來,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在人生中是個未知數,但這句話並不空虛,一個人只有經歷失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 失敗乃成功之母(六年級作文)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將永久地刻在我們班每個同學的心中。
  • 勵志好文,失敗乃成功之母,而成功乃失敗之父
    失敗都帶著成功的種子,你害怕失敗嗎?若真的失敗了,你在壓力下面是拼搏進取呢,還還是意志消沉?是把它看成是絆腳石,還是把它看成是墊腳石?人們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成功乃失敗之父。也就是說,所有的失敗都帶著成功的種子,所有的成功也帶著失敗的種子。
  • 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都知道為什麼還會失敗?什麼才是失敗之源呢
    我們雖然已經明白了「失敗乃成功之母」。還需要進一步找到「失敗之源是什麼」?因為我們很多人可能還在失敗著?不怕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實踐已經證明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真理。但是很多人仍然源源不斷地失敗著。——列寧可見「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真理也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利用的。人們雖然知道失敗了,卻找不到失敗的根源。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 失敗乃成功之母
    我第一次參加司法考試是在2002年,當時,因為有以前自考法律專業(專科)考一科過一科的成功經歷,對自己對付考試的能力是信心十足,堅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能一次就通過司考。在近兩個月的認真複習後,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司考考場,考完後,進入了漫長的等待。查詢考試成績那天,我在網吧從晚上八點一直坐到十二點,但因網絡繁忙到近兩點才查到成績。
  • 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往往是在快要成功時,西遊講述原因何在
    人在做任何事情時候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成功與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如果所做之事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必然失敗的,或者說如果所做之事違背了規律當然就不行。另一種情況就是所做之事既不違法也不違規,那麼這樣的事是不是一做就成呢?非也,任何事都存在著相生相剋的理。
  • 2020國(境)外專家系列學術講座之九:失敗乃成功之母
    11月5日,商學院邀請美籍教師派屈克·布裡特來校作「失敗乃成功之母」專題學術講座,商學院中美會計專業師生百餘人聆聽了講座。講座中,派屈克·布裡特首先通過名人成功的事例切入主題,接著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動地闡釋了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 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越挫越勇戰勝失敗才能走向成功!
    作者:寶寶知道 嘟嘟的娜媽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你怎麼看呢?我覺得真的挺有道理的。不經歷過失敗了,再繼續總結失敗經驗,然後再次嘗試。怎麼能感受的成功後的那種喜悅和成就感了。你是否失敗過後就放棄了?還是不怕失敗越挫越勇了?我認為我們應該不怕失敗然後越挫越勇。
  • 「失敗乃成功之母」是個謊言
    在面對不確定給我們帶來的困境,我們又如何脫困而出走向成功?有人認為,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傳統的方法,也就是現在經常被提及的網際網路思維——小步試錯,快速迭代。為什麼大多數人相信這個辦法會幫助我們擺脫困境?因為他們大多都相信這背後的一個大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
  • 黃明昊命理分析:「失敗乃成功之母」,是他的座右銘
    復卦之人無疑有著堅強的內心,「失敗乃成功之母」一定是切身的感受,無論做什麼事情,第一次都會面臨一些挫折,達不到自己的預想,復卦之人力求完美,有著比較強的耐心,復卦之人還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對腳下的這片土地充滿著熱愛。
  • 「失敗乃成功之母」是個謊言-虎嗅網
    在面對不確定給我們帶來的困境,我們又如何脫困而出走向成功?有人認為,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傳統的方法,也就是現在經常被提及的網際網路思維——小步試錯,快速迭代。為什麼大多數人相信這個辦法會幫助我們擺脫困境?因為他們大多都相信這背後的一個大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
  • 失敗(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更改的真理。因為從失敗中可以總結教訓,避免自己再犯,這樣來促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實際上,這也未必是一個絕對的真理,因為真的也有無數的人在失敗面前倒下,從此一蹶不振。
  • 「相信自己必贏的信念」「失敗乃成功之母」記我的「轉正的故事」
    「相信自己必贏的信念」「失敗乃成功之母」記我的「轉正的故事」現在時間是2020年的4月7號的凌晨四點左右,地點在歐洲愛爾蘭都柏林,因為「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蜀黍響應號召呆在家裡「隔離」休息,我已經習慣了在睡覺前在自己經營的帳號裡寫點什麼
  • 成功是成功之母,不是失敗之母
    「成功是成功之母」。哦,沒錯吧?不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嗎?是的,沒有錯。「成功是成功之母」,是《墨菲定律》所講的。「 成功是成功之母」,才是,更普遍,更符合規律的。大多數的成功,都是從一個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他們的成功沒有勵志感,所以沒有,廣泛傳播。失敗確實可以磨鍊人的意志,能讓人清醒,能激起人更大的鬥志。經驗、能力、財富是不斷積累,是一個滾雪球不斷發展的過程,一個人會從強大變的不斷更強大。
  • 失敗乃成功之母?——錯!成功才是成功的親媽,失敗頂多算是繼母
    因此,王昱珩所取得的如此之多的成就,絕不僅僅是靠天賦這一樣東西搏來的。在星星之火般的天賦和燎原般的成就之間,還存在著一種風勢——勝利者效應。勝利者效應:成功才是成功的親媽,失敗頂多算是繼母美國演說家溫德爾·菲利普斯曾經說過: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經常出現在,對失敗者的安慰儀式上。
  • 中考英語作文帶翻譯:失敗是成功之母
    中考英語作文帶翻譯:失敗是成功之母   每個人都會有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如果沒有失敗,那就不會有成功.的確,成功的人很幸福,他們擁有鮮花,掌聲.但失敗的人,擁有的只有寂寞和冷落.其實,我們更加應該去尊敬的是那些失敗的人.因為,有了失敗,才有成功.
  • 失敗未必是成功之母
    劉一凡(授權)許多人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略看不少成功人士的成長曆程,似乎總有不少艱難坎坷。但失敗一定是成功之母嗎?我看未必。首先,失敗可能使人喪失自信,難以重振旗鼓。的確,有不少人能直面失敗,承受挫折,但我們無法否認,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以一顆平靜的心去對待成敗,況且,人非一生下來就足夠堅強,總有一部分人因失敗的經歷而丟掉了未來成功的可能。失敗者如項羽,最終沒有選擇渡江而選擇了自刎江邊。我們難以預計如果他渡江能否重振旗鼓,但我們可以看見垓下之戰的戰敗對他的打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豪氣英發的霸王了,他已被失敗徹底擊垮,唯有空嘆「時不利兮奈若何」了。
  • 失敗是成功之母?未必!大多數情形反而是:成功才是失敗之母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都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像只要經歷了失敗,你就能獲得成功似的;好像經歷了失敗,你就可以拿到成功的入場券似的。可惜經過20多年的打拼,經過20多年從事品牌營銷工作中看到的林林總總,我終於發覺,成功才是失敗之母。
  • 成功是成功之母,不要再拿「失敗是成功之母」當藉口了
    有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話叫做:失敗是成功之母;我並不完全贊成這句話,我認為:成功是成功之母才更正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只是成功人士的一句謙詞罷了,因為他們成功了,比別人高了那麼一截,比別人生活要好很多;要知道人有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嫉妒,現在很多人仇富,就是忌妒心在作祟;成功的人腦瓜子都很聰明,他們都知道面對公眾天天炫富,那是找死;說一說自己失敗的遭遇,說得越慘效果越好,嫉妒他的人一聽他苦逼的奮鬥史,心裡一下子平衡了,不但不嫉妒了反而會敬佩、崇拜這個人。
  • 失敗是成功之母,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是孩子在學習上或生活上出現了問題,問題發展到厭學層面,那就意味著孩子已經遭遇了很多的挫折或「打擊」,「失敗」吧。現在流行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孩子怎麼這麼玻璃心,不能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而更好地獲得成功嗎?有那麼多的人從失敗中站起來了,那愛迪生為了找到更適合做燈泡的鎢絲,實驗失敗了幾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