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不愛上學,一看到老師的來電就心驚肉跳——孩子厭學了。為什麼以前活蹦亂跳招人愛的寶貝,現在卻成這樣了呢?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智商一般沒什麼實質性差距。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是孩子在學習上或生活上出現了問題,問題發展到厭學層面,那就意味著孩子已經遭遇了很多的挫折或「打擊」,「失敗」吧。
現在流行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孩子怎麼這麼玻璃心,不能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而更好地獲得成功嗎?有那麼多的人從失敗中站起來了,那愛迪生為了找到更適合做燈泡的鎢絲,實驗失敗了幾千次……。創作了《哈利.波特》系列的英國作家J.K.羅琳,算成功吧?2008年她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中卻說,「我在你們這個年齡,最害怕的不是貧窮,而是失敗。」所以對於更多的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孩子來說,失敗多了,一次又一次的,那就嚴重地摧殘了他(她)的自信心,進而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上學不但得不到快樂,反而是持續的折磨,不神經已經了不起了,哪還能不厭學呢?
怎麼辦?那就是儘快讓孩子找到學習或生活中的成功感,讓成功激勵成功。
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叫做「勝利者效應」的研究成果。大意是說,動物在戰勝了一個較弱的對手後,再與更強者競爭勝算更大,簡單地說「勝利者下次更容易獲勝」。還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回答了一個假設問題。孩子在高考前回憶成功的考試經歷與回憶錯題,哪種做法更有利於孩子高考的發揮呢?結果是前一種。
這是因為成功感讓孩子產生了積極的情緒體驗,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從而產生了自信。這樣,在面對新的問題時,敢於積極應對,耐挫折力也提高了,也就產生了心理能量與學習效果的雙重良性循環。這就是成功激勵成功,成功是成功之母。
一些有眼光的家長想在前面,做在前面,預防孩子因跟不上趟而受挫,而厭學。當然,找準了「失敗」這個病根,辦法就多了去。
有個說法,成功的家長是這樣的:
1、對孩子有信心。
2、樂觀。
3、鎮靜,有反省意識。
4、給孩子滿滿的愛和溫柔。
5、理解孩子的感受,能夠與孩子共情。
6、對孩子表現出來的積極性表示肯定和驕傲。
7、對子女的獨立性感到愉悅。
8、給孩子建立基本的紀律和規則。
9、母親富有感染力。
讓孩子老受挫的家長是這樣的:
1、父母跟孩子不能建立連接。
2、父母不能跟孩子一起玩耍,喜歡對孩子指手畫腳,過度控制或過度抑制孩子。
3、把自己的期待和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並且否認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操控孩子」。
4、口是心非,父母所說的和所做的完全不一致。
5、父母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前面,把孩子的需要放在後面。
6、體罰孩子。
家長朋友,您屬於哪一類呢?
「沒有不敗的天才/人生不過只是比賽/ 天空總不會塌下來/別被自己打敗」
「快樂的世界成功的世界」
良言暖心,警語開悟,思想智庫,傳遞價值。良言警語啟示錄,致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