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變化

2020-12-17 百家號

可再生能源一直在蓬勃發展,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年裡。可再生能源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然而,隨著試圖減緩全球變暖的持續運動,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歡迎。有許多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已經被使用,開發和安裝,即使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以下是目前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和使用情況。

太陽能

我們是一家太陽能公司,所以太陽能當然是我們最喜歡的。太陽能電池板白天提供能源,從幾乎太陽到日落。有如此多的太陽能需要收穫,正如許多統計數據和模因所說的,如此多的太陽能撞擊地球,如果我們能夠在一天的太陽中滿足世界的需求25年或更長時間。唯一的問題是製造足夠的太陽能電池板來收集所有的能量,然後儲存能量,這樣太陽下山後才能獲得電能;然而,也有人在工作。儲能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候。太陽能也可用於其他用途,如水、供暖、建築/家庭取暖。

風能

只要風在移動,風能日夜都能提供一噸能量。今天的風力發電是由風車轉動渦輪機產生的電力輸送到電力線上;然而,過去風力發電被用來研磨穀物和抽水。風電場可以安裝在一個大的開放地區或近海,並提供大量電力給附近地區。這種電力的儲存仍在發展中,就像太陽能一樣;然而,這似乎是一種更流行的大規模發電方式。風力發電的新發展當幾乎沒有風和風車保護野生動物不受傷害時,雲南太陽能路燈它們被用來利用風力發電。

地熱能

地熱能從地下提取蒸汽,並利用它為渦輪機提供動力。水是在這個過程中提取出來的,然後反饋到地球表面下產生更多的蒸汽。這種發電方式的主要缺點是蒸汽可以攜帶導致全球變暖、臭味和酸雨的混合氣體。這些氣體需要加以控制,而不是排放到大氣中。

水電與潮汐能源

水力發電和潮汐能都利用自然水流來帶動渦輪機發電。在河流上已經建立了水壩,雲南太陽能路燈在海岸上安裝了水下風車尋找裝置來利用這種動力。由於潮汐比風或太陽更有預見性,潮汐力量作為一種很好的利用力量的方式越來越受歡迎;然而,在改變水的自然流動和擾亂自然生境方面仍然存在爭議。每一種形式的可再生能源都有其優點和缺點;然而,通過聯合各種力量並充分利用每一種形式,我們總有一天能夠走向一個更可持續的世界。在陽光明媚的南佛羅裡達,太陽能永遠是我最喜歡的能源。你最喜歡什麼?為什麼?(雲南太陽能路燈生產廠家)

相關焦點

  • 企業可再生能源中心和Second Nature:為全美校園帶來可再生能源
    隨著高等教育界對創新的能源解決方案需求越來越迫切,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RMI)的企業可再生能源中心(BRC)宣布與Second Nature達成戰略合作關係。Second Nature是一家位于波士頓的機構,主要幫助高等教育機構開展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發展可再生能源 迫在眉睫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24日社論:最新證據表明,提高傳統能源的利用率變得越來越難。因此,中國不斷加快開發可再生能源的步伐,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同時也可以實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承諾。
  • 可再生能源是未來主導能源——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許洪華
    當前,全球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全球能源轉型:2050路線圖》報告中顯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給總量中的佔比達到2/3,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佔比將高達85%。同時,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記者了解到,丹麥、挪威、芬蘭等多個國家規劃提出2050年前實現100%可再生能源。
  • 英國《自然》雜誌:可再生能源強化了中國的能源安全
    限制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全球貿易,只會減緩其成本下降的速度,並延緩世界向低碳經濟轉化的進程。        事實上,當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仍然過於緩慢,以至於不足以成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措施。由於傳統能源行業既得利益的阻礙,以及各國對使用替代能源成本的擔心,各國並沒有完成「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減排目標。
  • 北海巖石:大型可再生能源存儲站
    圖片來源:ulleo/Pixabay新研究表明,英國海岸海底的巖石可以為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提供長期存儲地點。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產生穩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的能量供給,比如說風能和潮汐能,並幫助控制氣候變化造成的全球變暖。然而,許多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方式產出的能源取決於天氣條件。研究人員表示,因此我們需要便宜可靠的能源儲存方式,可以一次存儲能量幾個月。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報告導讀  報告認為,整體來看可再生能源投資呈現上升趨勢,發展勢頭良好。但要實現全球氣候變化和發展目標,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還遠遠不夠。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整體情況  2013年至2018年間可再生能源全球投資取得了重大進展,總投資額達1.8萬億美元。
  • 可再生能源競爭力與「平價」——究竟是什麼意思
    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於下降到什麼程度,我們才可以說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已經超過了傳統能源,不需要政府政策去幹預,實現市場競爭環境下的自主發展。投資者關心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問題做投資決策;政府關心未來補貼是否需要以及需要多少的問題;經濟學者關心風電的波動性意味著何種的經濟成本;工程師關注可再生能源併網(超越接入成本)的總體成本。所有這些,都指向同樣一個問題。
  • 可再生能源成為全球最大新增電能來源
    新華社巴黎10月25日電國際能源署25日發布報告說,2015年可再生能源首次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新增電能來源。報告說,去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153吉瓦,佔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50%以上。不過,煤炭發電量仍佔全球發電總量的近39%,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僅佔23%,預計這一比例到2021年將增至28%。
  • 專業介紹|法國的可再生能源
    www.campusfrance.org > Espace documentaire > Offre de formation > Fiches Diplômes > BTS大學技術文憑 - L2(兩年高等教育水平)隸屬於綜合大學的大學技術學院攻讀以下方向的大學技術文憑:可持續市政建設大學技術文憑涉及能源經濟和新能源等知識
  • GE呼籲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
    >· 包括應用氫和碳捕獲技術在內,天然氣發電可提供多種途徑助力實現低碳或零碳排放· GE與Uniper和Long Ridge能源中心籤訂的新客戶協議也強調了天然氣在低碳發展中的作用基於計劃退出新建燃煤發電市場和203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GE認為加速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戰略部署將對短期內應對氣候變化做出重大貢獻
  • 氫:一種可再生能源視角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氫:一種可再生能源視角》(特別推薦)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在此情況下,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甚至有分析稱,印度無法實現「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量達225吉瓦」的目標。  太陽能發電成主要驅動力  根據印度財政部的計劃,2020年擬為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撥款30億美元,同比增加8.1億美元,增速達10.62%。在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類型中,太陽能發電項目是最受青睞的。
  • 哥斯大黎加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
    &nbsp&nbsp&nbsp&nbsp哥斯大黎加國家能源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哥斯大黎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達到99.78%,化石燃料發電量創1986年以來最低紀錄。
  • 清華大學能源轉型中心為十四五能源規劃建言獻策——可再生能源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徵意見的公告公開徵求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建議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參考資料:兩會代表與業內專家達成共識: 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目標制定要有前瞻性 三十九、戰略性地選擇少發展化石能源,多發展可再生能源當前火電項目大量獲批不可理解。
  • 實用英語表達:可再生能源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表達:可再生能源 2006-10-24 08:46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索尼開源微電網核心模塊,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
    近年來,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這迫切需要我們大規模地用可再生能源替換礦物燃料能源。可再生能源有多種利用形式,而索尼CSL一直在研發被稱為微電網的電力系統,該系統具有分散性,高度可擴展性和極強的抗自然災害能力。微電網利用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和其他能源,來產生、存儲和分配供特定區域使用的電力,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9萬億千瓦時
    11月2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會上回答記者提問。香港有線電視記者問:關於中國承諾的2020年的一些目標,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已經達到,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目前達到百分之多少,距離15%的目標還有多少距離呢?
  • 齊紹洲 張振源:歐盟碳金融市場對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的影響
    【原文標題】碳金融對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的異質性影響——基於歐盟碳市場的實證研究【作者簡介】齊紹洲,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振源,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項目】本文獲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8ZDA107)和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氣候變化風險的全球治理與國內應對關鍵問題研究」子課題五(2018YFC1509005)資助。
  • 突破極限:需求彈性助力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
    事實上,許多電力行業參與者認為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可以攜手共同發展。多年來,美國電力公司和系統運營商一直主張通過修建天然氣發電裝機能夠有效平衡波動的可再生能源並滿足峰值負荷,還指出了電網內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也許存在「上限」。此外,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時會降低能源價格,這種「優先順序效應」會降低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的投資回報率,並有可能進一步限制它們在整個發電系統中所佔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