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處城中村:曾被稱為難拆的「硬骨頭」,如今將逐漸消失

2021-01-11 騰訊網

文/老吳帶你看世界(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

人生即是一場充滿意義的旅行,背起行囊轉身滿眼滄桑

作為千年商埠的廣州從不缺乏人氣,這裡擁有最大最繁忙的火車站,五湖四海的人們背井離鄉來到廣州也只是為了自己那小小的夢想,遙想著自己在廣州能賺到大錢。但是成功賺的錢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很多人還處於這樣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就必須要開源節流,廣州的城中村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但,作為一座臉面城市,一些又髒又破的城中村也是逃脫不了被拆遷的命運的,城市化加快的過程中必然會消失很多城中村,而城中村之中租住的外地人們也得隨之搬到其他村子中。在廣州的城中村中有一個村子被人稱為難拆的硬骨頭,三十年前就是進入規劃,但是直到前年才開始拆,這就是瀝滘村。

瀝滘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對於外地人來說這個城中村就是一個小工廠聚集地,尤其是製衣廠大多隱藏在小巷之中,路邊堆放的碎布料也能看出這裡的產量巨大,走在瀝滘村熙攘的大街上,會讓人感到一些意外,因為這裡並沒有吆喝賣飯賣東西的商家,路邊人吆喝著都是招工和招商的廣告,整個村子都是一片繁華的場景。

而瀝滘村雖然聞名在外,但這裡的房屋比起其他城中村還是略顯陳舊,這也是因為自從傳出拆遷消息後這裡的房東也就沒有修繕房屋,而這個狀況也正好吸引了很多租客和小工廠在此入住,因為這裡的房租也要低一點,隨之瀝滘村也越來越紅火,小工廠眾多也吸引了很多務工者來到這裡。

而瀝滘村之前一直無法開拆也是諸多客觀因素造成的,並不是村民還是誰的問題,而且這裡的地理位置很不錯,直到現在很多村民僅僅依靠收租就能每年得到一筆大收入,而且瀝滘村比其他城中村厲害的在於,這裡即使是位置偏移的房屋也是能夠租出去,很多其他城中村的村民也是非常羨慕瀝滘村的村民。

但是如今的瀝滘村已經拆除了一些地塊,許多人不得以已經搬離了瀝滘村去到了其他村子居住,而且瀝滘村由於產業結構的變化,很多人也在前兩年就離開了這裡。如今的瀝滘村預計在幾年內也會消失,到時候這個曾經留下過無數年輕男女汗水的村子就會不復存在,很多人的記憶也會埋葬在此地。

相關焦點

  • 廣州「難拆」城中村:曾被戲稱為「硬骨頭」,現在也已經消失
    這裡在經濟發展的初期,一度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手工業從業者,給廣州市當地帶來了大批的有聲勞動力,也促進了廣州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這裡陸續建成許多全國聞名的產業建設基地,到現如今,這裡仍舊是許多服裝製造廠的重要集中產地。
  • 廣州這個城中村:曾經被稱為「難拆城中村」,現在已經逐漸消失了
    只有城中村能讓外鄉人感到溫暖的地方可能只有城中村,但許多城中村也已進入計劃,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這件事。廣州的城中村發展較快,當我們生活在這個城市中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城市給外人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只能堅持不懈地發展自己。我來介紹廣州最困難的城中村:李家村。為什麼這個村莊有「最難拆城中村」的稱號?正是因為城中村拆除了直到才開工建設。
  • 濟南一處城中村:打工者聚居地,卻被稱為「肉多狼少」
    後龍村的現狀也被許多男性稱為「肉多狼少」,但這也只是一個玩笑話,畢竟在後龍村租房居住的人,大多數面臨的情況都是類似的,他們大多都是為生活所迫才居住在這裡,如果有足夠的收入肯定早就搬入了公寓樓之中,相信後龍村也是濟南最具潛力的城中村了,因為這裡面大學生無數,他們在未來都將是城市建設的主力軍。
  • 開封一處城中村:曾被稱為狐朋狗友的樂土,現在只剩下回憶
    開封市民常調侃:土城是真土,而土城曾經很土,但是現在土多了已經變成土豪村,隨著開封市區的建設,土城村在前幾年也被拆遷了大部分,很多村民得到了一筆不菲的補償款,改變了自己的後半生,他們也非常讓人羨慕,而土城村如今依然存在著,但是卻是已經變成了一處新的村子,之前的土城也只剩回憶了。
  • 廣州一釘子戶走紅,曾出價千萬不拆,現如今成為「網紅景區」
    廣州一釘子戶走紅,曾出價千萬不拆,現如今成為「網紅景區」 拆遷是現在比較熱門的詞彙之一,隨著城市的發展,各個地區加快了拆遷的腳步。但是拆遷也沒有那麼容易,關於拆遷的很多項目一旦做不好,很有可能鬧得全網皆知。對於開發商來講,關於拆遷當中最讓人心煩的事情,就是釘子戶可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 上海一處城中村,曾經的它頗負盛名,水果眾多,可如今只能回憶
    紅旗村曾紅極一時,可如今再去紅旗村,已經成一片廢墟了。紅旗村是由7個自然村組合而成,雖說這裡的佔地面積不大,但是裡面的超市、旅館、飯店等等,應有盡有。不光是生活上,這裡的娛樂設施也很齊全。並且這裡的流動人口也多,這讓它成為了一個標標準準的城中村。在改造之前,這裡曾是一幅慘澹的形象。
  • 織裡「三改一拆」連啃「硬骨頭」
    織裡「三改一拆」連啃「硬骨頭」 發布時間:2017-12-22 09:32:06 來源:湖州日報 通訊員 錢民 記者 鄭嵇平   「我們今年加大了對違章建築的整治力度,這個堆場碼頭就是其中的一個整治重點,也是要啃的第一塊『硬骨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織裡分局織裡分隊相關負責人說。  此前,考慮到此處面積比較大且周邊並沒有比較正規的停車場,在場地清理完成之後,織裡街道聯繫規劃部門,對這一區塊的再利用進行規劃設計,進行了多次的填土作業,在市政部門的協助下,一座嶄新的停車場現已初具規模。
  • 上海「貧窮」的城中村,曾經只是一個城鎮,如今即將迎來「大變」
    而上海的這些城中村中一般都被人們稱為棚戶區,而這些棚戶區即將面臨著拆遷並改造,在七八十年代,這樣的棚戶區屬於靠近市中心地段了,因為在那個年代基本都比較貧窮,對於棚戶區來說,就算是比較富裕的了,也象徵著一座繁華的小城鎮,而現在上海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像這樣的小城鎮,恰恰相反的成為了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
  • 深圳「未拆先富」城中村,手握350億資產,未來房價直逼20萬
    皇甫村是位於深圳福田的CBD,最近這個村子要拆遷了,拆遷在我國就是一批富豪的誕生,但其實這個村子早就「未拆先富」了。還常常因為太有錢而頻上熱搜,它是深圳最有錢的城中村之一,但它目前擁有的一切,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
  • 開封最「難忘」的城中村:曾是紅男綠女的聚集地,如今只剩回憶
    很多河南鄉村中的年輕人們都會向城市靠攏,各個城市一時間成為集中發展的地方。但是打工者們去到城市之中,也需要一個安定的居住場所,好在很多城市還是有著城中村的存在,讓無數打工者有家可歸,有房可住。
  • 廣州一尷尬的城中村:「親吻樓」林立牆皮脫落,拆遷卻遙不可及
    廣州一尷尬的城中村:「親吻樓」林立牆皮脫落,拆遷卻遙不可及在廣州有件讓人倍感意外的事,大部分人都會翹首以盼的拆遷,在這裡卻有不少人避之不及,他們就是遍布在廣州的城中村居民。廣州的城中村稱得上是處處「商機」,只要有房,就等於有了穩定的收入源,一間屋子一個月房租動輒近千元,四五層的小高樓,一年穩定就有幾十上百萬的收入。下新村就是一座典型的廣州城中村,它下轄於白雲區嘉禾街道,數十萬來到廣州的打工者曾在這裡住過。
  • 漢中的一個縣城:鐵礦儲量豐富,該縣城或將有望「劃區」
    除開旅遊資源這一經濟發展要素之外,礦產資源、農業產業也有其發展前景,也為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地的三大產業結構都得到了發展,而如今這個地方也被撤縣化市納入了規劃建設的計劃範圍,也就讓人不感到意外了。在未來成功設區之後,亦將會給這片地區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 又一民生實事落地!荔灣五個城中村將解決用水難!
    2019年廣州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的「自來水改造項目」完工並提前通水,荔灣區葵蓬村、海中村、海南村、海北村、增滘村五個村的村民也將解決用水難問題,目前,葵蓬村的村民已經率先用上了優質自來水。 城中村用水難困擾村民幾十年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廣州市政供水管網服務範圍局限於中心城區,80年代中後期,市政供水管網延伸到部分城中村區域,不過,受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的限制,只能由村先行安裝總表供水,各村總表後管道由村自行投資建設、管理,收繳水費。
  • 廊坊一處難忘的城中村:曾是紅男綠女的集中地,現在卻只剩回憶
    而桐柏村最熱鬧的時候還是要等到夜幕降臨,這時來到桐柏村的人數會達到一天中的頂峰,這時路邊的燒烤攤開始營業,許多忙碌了一整天的人,會利用這個時間叫幾個好友一起邊吃邊聊。吃完燒烤之後,他們會一起在村裡溜達,直到凌晨時分,這裡的租客偶爾還能聽到這些紅男綠女的歡聲笑語,有的租客也是笑稱桐柏就是紅男綠女的集中地。
  • 西安這幾個城中村要拆了?疑似暫停辦理戶籍遷入?到底可信嗎?
    文/嚮導(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世界上最美的風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條路隨著浩浩蕩蕩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的進行,各地都開啟了瘋狂的「拆拆拆」模式。但是每次拆遷消息一出,就會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因為城中村拆遷自然會牽連著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比如村民的安置問題,周圍設施的建設問題。還有城中村裡務工人員的去處,以及他們子女轉學等等問題。所以拆遷可不是像一句口號那麼地簡單,必須要在前期制定準確的方案。位於西安市雁塔區的吉祥村,這個有著四百年歷史的村子來說,要想成功拆遷確實困難不小。
  • 西安最可惜的城中村:曾經的「西漂」聚集地,終於還是拆了!
    西安最可惜的城中村:曾經的「西漂」聚集地,終於還是拆了!西安城有很多城中村,那裡幾乎都有萬千「西漂」生活過的痕跡,而「西漂」們的命途,似乎也契合著城中村的變遷。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城中村所表現出來的格格不入,不正像那些初來乍到的「西漂」們嗎?他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最終在古城中紮下根,而那些城中村,卻在「西漂」們努力的同步下,逐漸從西安的版圖上消失。
  • 太原最無奈的城中村:曾是紅男綠女的樂園,如今卻落魄至此
    太原最無奈的城中村:曾是紅男綠女的樂園,如今卻落魄至此 以前我們把打工者叫「打工仔」,有一股濃鬱的南方口音,這是因為最早出外打工的人,統一的目的地幾乎都是南方城市。不過隨著中部、北方越來越多城市的崛起,那些選擇外地打工的年輕人,也逐漸開始將眼光投向離家更近的北方城市了。
  • 深圳這個城中村:被稱為湖北人云集地,街上到處可聽到湖北話
    東莞一處城中村:房屋破舊,街道狹窄,卻遲遲等不到拆遷改造新鄉一處城中村:被稱為學生情侶的「樂土」,一到周末人滿為患廣州一處城中村:打工小情侶在此同居,基本的隱私都成了問題深圳一處城中村:被稱為「掛壁」聚集地,無數深漂在此變「大神」
  • 廣州最貴城中村改造!再見了,傳說中的「黃金村」……
    但是這也意味著,那些聚集在城中村製衣做工的日子,正在悄然離我們遠去……曾經是廣州製衣業「最發達的城中村」作為廣州「中大紡織商圈」核心區,康樂村和鷺江村,五鳳村擁有1萬+家商鋪,超過一萬家製衣廠,聚集了超過30萬的製衣行業從業者。
  • 拆出新天地改出新景象 杭州「三改一拆」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杭州「三改一拆」任務為歷年之最,又新增彩鋼房(棚)整治20.1萬處、5888萬平方米。經過前三年的「三改一拆」,如今相對容易改拆的點位,都已整治到位,遺留下來的基本都是「硬骨頭」,比如上城區饅頭山區塊、西湖區青少年宮區塊、濱江區長一、長二、水電區塊等。    面對任務重、時間緊,市「三改一拆」辦想出了多個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