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結婚,男方卻抱了一對大白鵝!這是為什麼?探秘古代「六禮」

2020-12-20 野論雜談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結婚一向講究禮儀。不過隨著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許多古老的習俗也逐漸被淘汰。不過有一項被保留了下來,那就是彩禮。現代人的彩禮現在已經被簡化成了現金,雖然,每個地區的彩禮金額都不相同。不過,在古代,結婚可不會像現代這麼簡單。更不可能出現男方送去的彩禮全部以錢來代替的情況。因為,對於古人來說,結婚的時候有一個必備的東西——那就是一對大白鵝。

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鴻雁。

在古代的禮法之中,結婚的程序可比現在繁瑣多了。按照《周禮》的規定結婚需要經過:「昏有六禮,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個程序。其中昏其實就是婚。因為古人結婚可不像現在,而是在傍晚結婚。

關於這一點,在《白虎通》上的解釋是:「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古代交通不便利,有錢人結婚用花轎,而窮人用租來的馬或者驢子。如果兩家隔得比較遠的話,那光是迎親的路程就要很多時間,當然只能晚上舉行婚禮了。

那麼,既然古代婚禮有著嚴格的流程規定,當然對於其中的一些必備物品也同樣有著詳細的規定了。

採納作為六禮之首,是古代婚事的重中之重。

《禮記·昏義》中記載「:納採者,謂採擇之禮,故昏禮下達,納採用雁也。」清代秦蕙田解釋說:「將欲與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採擇之禮。」意思就是男家向女家求婚,由媒妁代為轉達。女家同意後,再收納男家送來議婚的禮物。納採禮物用「雁」。

這個雁,指的就是鴻雁,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大雁。

為什麼會選擇鴻雁?

其實通過觀察古人就知道了大雁一生只會有一個伴侶。就算遇到災禍,其中一個不幸死了,另一個也不會「再娶」或「另嫁」,只會孤獨一生。有的感情甚至還會殉情,追隨自己的另一半。因而,大雁的這種習性就被人們視為了忠貞的象徵。所以,用鴻雁當做彩禮,象徵著新婚夫婦也會像大雁一樣的忠於愛情,白頭偕老。

而關於這一點上,在《儀禮士昏禮》中是這樣說的「:用雁為贄者,取其順陰陽往來者。」

《白虎通·嫁娶篇》則解釋說:「用雁者,取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逾越也。又婚禮贄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採納之後,便代表著婚姻的初步達成,兩家人都有了結親的意願。當然,這時候還不能說這件婚事就已經敲定了。因為在定親之前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問名。

問名其實就是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也就是生辰八字。

很多人以為這一步主要是因為古代人比較迷信,看一下兩個人是不是八字不合。這倒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卻也不能說是全部。事實上,有兩個用意:

防止同姓近親婚姻利用問名得來的生辰年月日,佔卜當事人之婚姻是否適宜而這一步,同樣需要禮物,禮物仍然需要用雁。順序為「賓執雁,請問名,主人許,賓入,授,如初禮」。

事實上,可能有很多朋友在古裝劇中聽到過這樣的對話:甲乙兩個人相遇,發生了誤會,甲卻在乙的身上掉下的東西中無意發現了自己的生辰八字的帖子。才知道對方是自己素未謀面的未婚妻。但是,其實這是錯誤的。

在很多的古裝劇中,常常會把這一步和納徵中的一件物品搞混。

納吉和納徵

這是兩個步驟,但是其實常常一起進行。

納吉:

其實就是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佔卜。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這時,還需要鴻雁作為貢品,敬獻給祖先。

納徵:

其實說白了就是送聘禮也就是彩禮,這是訂婚的主要手續,這一步走完了也就預示著這樁婚事已經板上釘釘了。而之所以這麼說,那是因為這裡面的一件東西,也是上文說的被搞混的東西。

男方向女方送聘禮,一般都使用實物和代金。這一禮中雙方都會用到一種紅綠描金書帖,也叫「龍鳳書帖」。帖上寫的都是一些吉利話,但有一定的程式,男方寫「素仰壺範,久欽四德,千金一諾,光生蓬壁」;女方回帖則寫:「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極,九如慶祝」等話。而這個帖子,也叫訂婚貼。代表著雙方已經達成結親,女方已經接受了男方的聘禮。

在走到這一步之後,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是不能輕易悔婚的。因為這個帖子是要到當地官府進行報備,等到婚禮舉行完畢之後用來換取婚書的。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想要悔婚,那就必須要到官府銷案,除非雙方均屬於自願,否則想要單方面悔婚,官府會讓你嘗嘗帶枷上街遊行是什麼滋味。而這東西,才是會交給自己女兒妥善保管的帖子。

接下來,就簡單了,那就是請期。

請期,說白了就是男方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看女方家同意,不同意就大家再商量一個日期。

古人講:「請吉日將迎親,謂成禮也」。而請期的時候同樣不能光這手去。《禮儀.士昏禮》上說「:請期用雁,主人辭,賓許告期,如納徵禮。」說白了,流程和納徵的時候是一樣的。

等到了最後接親,就更需要大雁了。

有很多人被影視劇誤導,一位古代接親的時候新郎就是騎著高頭大馬,披紅掛綠,帶著鮮花意氣風發的。實際上,披紅掛綠是有的,插花塗粉也是有的(古代男人也塗粉),但是騎在馬上意氣風發就不一定了。如果是富貴人家還好,有迎親的下人,可以幫助他。我們現代的花童在婚禮時負責抱著花籃,在古代,喜童們則需要代替新郎懷抱兩個扎著紅綢帶的鴻雁。

可要是窮人家的,那就只能自己來了。新郎一隻手抱著一隻大雁,如果大雁比較老實倒還好,不過想必很多朋友都見過農村的大鵝。這種生物有著極強的領地觀念,並且極其好鬥。而大雁作為他們的表兄弟性情可想而知。更何況,在古代,這種大雁可沒有人工飼養的,都是在野外捕捉的野生大雁,性情更加兇猛。而新郎一手抱著一個性情兇猛的大雁,那個場面,想想就很美。

說了這麼多,可能也會有的朋友比較疑惑,這些和題目似乎沒關係。別急,當然有關係的。

由於在納採、問名、納吉、請期、親迎這五個步驟之中都需要用到大雁,一共需要使用十隻大雁也就是五對,並且由於是婚事,還必須用活的。

這下子難度就大了。

首先來說,野外生活的大雁具有季節性的生活規律,並不是說在每個時期都能捉到大雁。除非是在某些皇家園林,或者是達官貴人的私人園林之中,才有可能會有一些大雁由於時時有人投餵照顧而留在當地沒有遷徙。

其次,由於必須活捉,還必須得是一公一母配成一對。所以,捕捉的難度也非常高,不是經驗極其豐富的老獵手,根本就完不成這項工作。

再者,大雁雖然在古代屬於野生動物,誰都可以抓,但是售價可是不低即便是被獵殺的大雁也不是尋常人家消費得起的。那這樣一來,活體的大雁的價格就更是讓一般人家望而卻步了。

沒有大雁,就不符合《周禮》關於婚姻的規定,而後世的朝代在婚姻的禮制上又都是沿襲的周禮。可窮人又用不起鴻雁,那怎麼辦呢?

好辦,雖然平民沒有那個財力使用大雁,但是有鵝啊,要知道大雁和家裡養的那些大白鵝本就是表兄弟。那直接用鵝代替不就行了。況且對於窮人來說,祭祀祖先用的蒸雁本來絕大多數都是用蒸鵝代替的,既然如此,那活的大白鵝代替一下活的大雁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參考資料:《周禮》、《白虎通·嫁娶篇》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讚,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轉發,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
    古人結婚講究「三媒六證」,「三媒」是誰?「六證」有啥?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書」是啥?「六禮」為何?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俗諺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
  • 古人提親結婚必備之物,大雁:我為你們結婚付出了太多!
    後面雖然朝代幾經變遷,六禮的整體框架卻沒做出多大改變,依然是由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部分組成。古人想結婚可不像現代只需要情投意合,雙方同意是沒用的,父母同意才有用,因此婚前準備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男方帶著媒人去女方家提親,被稱為"納採"。納採時要帶的禮物在每個朝代都有所不同,唯一不變的就是禮物的核心大雁了。
  • 知否:華蘭定親「一對大雁」作聘禮的主禮,為何古代大雁這麼貴重
    作為一名現代人穿越是不可能了,而古裝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賞心悅目的場景似乎把我們帶到了繁華的宋朝,劇中很多情節都耐人尋味,而在開播的第一集中,袁家向盛家下聘禮過程,把古代下聘流程完美地展現在大家的眼前,而讓很多觀眾不解的是下聘的主禮竟然是一對塞外大雁,稱之為「聘雁」,可見這對大雁在婚姻中是多麼的重要。為什麼古人會用大雁作為聘禮呢?而且還是主禮?
  • 古人結婚有哪些禮儀?儀式中必不可少的「三書六禮」指什麼?
    現在人結婚出現了很多閃婚,從認識到結婚可能僅僅只有一個星期,形式除了使用浪漫的西式婚禮,大多數人開始喜歡中式婚禮,而在古代光是大婚籌備都要至少一個星期。古時候講究的是"無雲不下雨,無媒不成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過程更是嚴謹,三書六禮、三媒六聘、八抬大轎、明媒正娶,顯得隆重還正式,也不缺乏一絲浪漫。那古代結婚都有什麼禮儀呢?古代講究"三書六禮",古代沒有這個不承認是"明媒正娶",整個流程是否順利也被直接當成婚姻是否和順。
  • 中國古代婚姻六禮,結婚要經過六個複雜步驟,不像現在這麼簡單
    中國古代婚姻中的六禮分別指什麼?在六禮中的各個階段應該做什麼?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中國古代婚姻六禮:1、納採納採是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採擇之禮」。
  • 古人結婚時有哪些儀式
    結婚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古人結婚時有哪些儀式呢?《儀禮》的「士昏禮」中記載了結婚的六個步驟: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也被稱為「六禮」。所謂納採,就是發出婚議,如果男方覺得某家有女可做議婚對象,便請媒人帶著大雁作拜見之禮,進行說合。納採是訂婚的第一步,納採時必須用雁,這是什麼原因呢?
  • 有三書六禮是娶妻,沒三書六禮是私奔,你知道什麼是三書六禮嗎?
    六禮不備,謂之奔。聘者為妻,奔者為妾。」傳統的中式婚禮,必須有三書六禮。有三書六禮,才叫娶妻。沒有三書六禮,就是私奔。娶回來的是正妻,奔過來的是妾室。古代的時候,中國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只能有一個六禮而聘的正妻,其他的女人,再得寵也只能是小妾。
  • 唐朝人結婚都有哪些流程?良辰吉日、三書六禮,一樣不能少
    結婚向來是人生大事,無論男女,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盛大婚禮。事實上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很早就形成了,在幾千年的時間裡不斷發展演變,到了唐朝時期,經濟繁榮,社會風氣開放,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禮儀式,並藉助唐朝的強大影響力輻射東亞文化圈,對日韓和東南亞等國的婚姻習俗都造成了深遠影響。
  • 古代拜師時候,講究送給老師六禮束脩,這六禮束脩居然是這些物品
    前一段看過一則報導,有學校效仿古人這種做法,讓學生身著漢服,給學校老師行拜師禮,禮物也是按照古時候的六禮束脩,這活動主要是傳承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更加讓學生深知「禮,儀」意義是深遠並且很值得深思。六禮是指六種我們尋常之物,只不過寓意很好,就像前一段一個小視頻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小小的書包了面,居然背著一個碩大無比的大蔥,蔥諧音「聰」,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呢,只不過這孩子太小,而蔥又太過於碩大,這段小視頻讓你看的很開心不已。
  • 為什麼叫做婚禮?婚禮有哪些儀式?這裡統統告訴你
    這兩天,張姐姐一直在催我說,看你寫了那麼多的傳統文化文章,為什麼不寫寫中國傳統的結婚文化呢?畢竟這個是你最近一段時間要使用到的啊?想來也是,作為一個奔三的人,熟悉中國的結婚文化,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且作為人生中的重要大事件,婚禮的儀式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熟悉婚禮文化,顯得尤為必要。
  • 你的彩禮是多少,為什麼說女孩是賠錢貨,看看古人的彩禮就知道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隨著我們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重男輕女的觀念早已被取代,在男女平等的社會裡,女性的地位也隨之上升,但就婚姻彩禮來說,卻成了廣大男性同胞最大的難題。不知道大家那邊結婚的彩禮是多少。結婚彩禮是婚禮習俗中一直存在的,一般稱為聘禮、納彩等,是我國傳承數千年的婚嫁習俗。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周代時期,禮儀制度已經逐步完善,同時,也出現了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這一整套的婚姻禮儀被稱為「六禮」,這「六禮」分別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其中的「納徵」就相當於現在的「彩禮」。
  • 古代女子出嫁必備的物品,一件羞於啟齒,另一件卻要在人前炫耀
    而現在,我們討論結婚事宜的時候,討論的更多的是女方對男方的要求,比如說對男方會要求他有房,是否有車,是否有穩定的工作。當然到了結婚這一步時,會看重男方的彩禮,如果男方給的彩禮夠多,女方也要回應相應數量的嫁妝,不能太寒酸。
  • 古代人的婚書,只看這浪漫婉約的結婚誓詞,就忍不住想要嫁人
    古代人的婚書,只看這浪漫婉約的結婚誓詞,就忍不住想要嫁人在中國古代,成婚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誰都沒有辦法拒絕。古人非常看重子嗣的繁衍,只有生了下一代,才能對得起列祖列宗,才不會被別人在背後說閒話。古人成親有一套很繁瑣的步驟,在現在人看來,那就是麻煩。雖然麻煩,但是每一道步驟,都寄託了人們對這對新人最真切的祝福。古人結婚一般要遵循六禮,為「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納採就是,男委託媒人去女方家求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問名,很好理解,就是男女雙方互通姓名,還有生辰八字。
  • 古代婚嫁原來有這麼多的講究,嫁娶真不容易啊!
    最近看了幾本古代的小說,裡面涉及的古代婚嫁寫得很詳細,突然想要了解一下古代的婚嫁都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古人是真講究,對比起來,現代的婚禮是真的很簡潔了。這將婚禮當天的喜悅都表達進去了,兩姓喜結姻緣,著實是令人高興地日子,要高興,就有許多的講究了。古時婚嫁有「六禮」之說,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而且在這六禮之中,還有許多禮可講,不過對比娶妻的喜悅,這些講究也不算什麼了,畢竟「洞房花燭夜」堪稱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了。
  • 古代結婚,女方會陪嫁兩樣奇怪的物品,要是今天的人絕對不會要
    自古以來,結婚一直都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但凡結婚就必須要涉及到兩個問題,就是:嫁妝和彩禮。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即將要成為親家的兩家人對此都十分看重。現代人都講究自由戀愛,只要男女雙方看對眼,領一張結婚證,聚齊親朋好友,辦一場浪漫難忘的婚禮,便是結婚。
  • 歷史冷知識:古人為什麼選在晚上結婚?
    1、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行刑?我國古代非常注意死刑執行的時間,除了某些重要罪犯是立即處決的,一般都是定在秋後處決。因為秋季草木凋零,呈現一派肅殺之氣,行刑也就順應肅殺之威。那麼為什麼選擇「午時三刻」行刑呢?在古代,午時三刻將近12點,對於古人來說,此時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他們認為殺人屬於「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其鬼魂總會纏繞監斬官、劊子手等與其有關聯的人。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壓抑鬼魂不敢出現,這便是「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2、詔獄是什麼獄?
  • 為什麼把男女結合稱為「婚」,「婚」究竟指的什麼意思?
    「婚」其實有兩個意思,一是指男婚女嫁的婚禮這件事,二是指女方的父母。相對的男方的父母就被稱為「姻」。所以,中國的婚姻自古以來,都不但是男女夫妻二人的小事,而是關係到兩個家庭的大事。因為古人講究天人合一,男女成婚是陰陽相合的事情,那也要遵循陰陽交替的自然規律,天亮之前,甚至三更半夜接親,黃昏拜堂是我國古代傳承幾千年的習俗。
  • 結婚儀式為什麼要放在晚上?想在中午辦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婚姻最浪漫的事應該就是詩經中這句話所描述的:夫妻兩人一起慢慢變老……古人十分重視婚禮,現在在電視上或其他媒體上看到的,只是婚禮整個程序的一部分迎親或拜堂。其實古人的婚禮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古人為何如此重視婚禮?
  • 今後結婚可挑頒證人,你想讓地方領導還是社會明星給你髮結婚證?
    古人結婚講究「六禮」,儀式感滿滿古人云:婚姻是為「上以事宗廟,下以利後嗣」,婚姻不僅關乎男歡女愛,更是盡孝的表現,可見其重要性。西周時,人們為了表示對婚姻的重視程度,還專門規定了「六禮」制度,只有滿足「六禮」,婚姻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