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許昌發布的《許昌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明確,到2020年,許昌市城市公交公司新能源汽車1100輛(合標準車約13000輛),新能源汽車佔比70%以上;主城區計程車新能源汽車佔比力爭達到30%以上。
到2020年,培育1-2個全國新能源汽車知名品牌,初步建成以「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等)、整車製造、質量檢測與試驗、充電設施、市場營運、電池回收再利用」為核心的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
實現純電動商用車產能10萬輛,銷售收入450億元;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達到5萬輛,銷售收入50億元。鋰離子動力電池產能達到20GWh(十億瓦時),電池及電池材料銷售收入400億元;超級電容器產能達到160億安時,銷售收入200億元;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配套產能50萬套,銷售收入50億元。充電樁產能60萬臺,銷售收入80億元,建成國內一流的充電樁生產基地。
力爭2020年建成服務於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充電網絡,其中中心城區建成快速充電站20座,集中交流充電站8座,交直流混合充電站點30座,城市分散交流充電口3000個,住宅小區充電設施實現全覆蓋。
落實好中心城區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設施建設三年補貼辦法,對公共領域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交流、直流充電樁每千瓦分別給予300元、600元補貼,對電動汽車充電監控服務平臺充電樁接入量達到500個的運營企業給予100萬元運營啟動補貼。
關於印發許昌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現將《許昌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7年11月20日
許昌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
為推動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轉型發展,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按照國家政策支持方向,緊跟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前沿技術,以「純電驅動」為主攻方向,實施「一龍頭、兩系列、三重點、四突破、五體系」戰略,即以整車生產企業為龍頭,突出乘用車、商用車兩大系列,瞄準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重點,推動關鍵技術、招商引資、產能規模、示範推廣四大突破,構建整車與配套產業鏈、技術研發與檢測、充換電設施配套、服務保障網絡、示範推廣應用五大體系,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作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千億元產業集群,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二)主要原則
1.堅持突出優勢與協調發展相結合。持續加大新能源商用車功能性新產品開發,擴大和鞏固商用車優勢地位。同時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建設,形成商用車、乘用車協調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格局。
2.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加強創新發展,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品牌。充分利用外部創新資源,深層次開展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
3.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在產業培育期,積極發揮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聚集資源,支持新能源汽車的開發生產,引導市場消費。進入產業成熟期後,充分發揮市場對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和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4.堅持培育產業與配套服務相結合。以整車為龍頭,培育並帶動動力電池、電機、汽車電子等產業鏈加快發展。加快充電設施建設,促進充電設施與智能電網、新能源產業協調發展,做好市場營銷、售後服務以及電池回收利用,形成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
(三)產業布局
按照產業鏈條發展需求和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實際,產業總體布局為「一集群、兩中心、三基地」。一集群:依託電氣谷核心區、長葛市產業集聚區,打造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兩中心:依託電氣谷核心區,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檢驗中心和服務保障網絡中心;三基地:以電氣谷核心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為重點的整車生產基地;以許繼集團、黃河集團、森源集團為龍頭的充換電設備生產基地;以黃河工業園、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瑞貝卡天一超級電容產業園為重點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四)發展目標
到2020年,培育1—2個全國新能源汽車知名品牌,初步建成以「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等)、整車製造、質量檢測與試驗、充電設施、市場營運、電池回收再利用」為核心的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
1.整車:純電動商用車產能10萬輛,銷售收入450億元;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達到5萬輛,銷售收入50億元。
2.關鍵零部件:鋰離子動力電池產能達到20GWh(十億瓦時),電池及電池材料銷售收入400億元;超級電容器產能達到160億安時,銷售收入200億元;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配套產能50萬套,銷售收入50億元。
3.充換電設備:充電樁產能60萬臺,銷售收入80億元,建成國內一流的充電樁生產基地。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以整車為龍頭的產業鏈體系
1.培育整車龍頭企業。依託森源重工,著力推進純電動商用車、乘用車協調發展。
鞏固商用車優勢地位。重點發展純電動掃路車、多功能抑塵車、自裝卸垃圾車等環衛系列專用車,純電動廂式運輸車、冷藏車、快遞車等物流系列專用車,增加功能品種,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市場份額,鞏固商用車優勢地位。加快培育和引進新能源客車整車生產企業。
加快乘用車提升發展。重點推進森源重工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建設,爭取儘早獲得項目核准和生產資質,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按照「提升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要求,支持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規範發展、提升發展,適時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產品升級。
2.強化核心零部件環節。重點圍繞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完善產業鏈條。
加快動力電池研發和產業化。著力擴大磷酸鐵鋰電池、三元正極鋰電池規模,加大石墨烯在鋰電池、超級電容領域應用的研發力度。重點推進河南力旋科技公司、沃特瑪聯盟等企業動力鋰電池生產線建設,提高磷酸鐵鋰電池、三元正極鋰電池生產能力和單體能量密度,力爭2020年鋰離子電池產能達到20GWh;依託黃河集團等企業,加快石墨烯技術研發,實現石墨烯+超級電容技術的重大突破,改善電池性能,提高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以瑞貝卡天一超級電容產業園項目為龍頭,加快超級電容產業化步伐,力爭2020年實現160億安時的產能規模,增加動力電池供電能力;加大動力電池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原材料研發力度,提高產業化水平和產能規模,增強配套能力。
增強電機、電控配套能力。以森源電動汽車產業園為重點,加快50萬套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集成系統生產線建設,提升整車配套能力;支持許昌禾潤機電、恆豐實業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在集成式電機總成、輪轂電機、量子電機等動力電機系統實現科技新突破,加快推進產業化。
促進零部件模塊化。圍繞「電池、電機、電控」三大共性關鍵技術,積極推進動力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單元等關鍵零部件的模塊化、系列化、通用化,推進產品由單一零部件加工向系統化、總成化和模塊化方向發展,以及推動整車動力總成的模塊化,切實提高整車系統集成控制能力。
3.高起點發展汽車電子系統。汽車電子系統是許昌汽車零部件中最薄弱的環節。重點圍繞先進動力總成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車身電控系統、車聯網和車載電子信息系統、汽車總線網絡及嵌入式系統等五大系統以及汽車晶片、傳感器及執行器等關鍵元器件,完善汽車產業鏈汽車電子系統環節,支持現有汽車電子企業上檔次、上規模,大力引進汽車發達地區的汽車電子系統生產企業,鼓勵和引導許繼集團等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非汽車行業企業參與新能源汽車領域汽車電子系統的研發與生產。
(二)構建完善的研發與質量檢測體系
4.創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以森源重工現有的河南省電動專用車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託,發揮森源重工研發團隊的技術優勢,按照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標準要求,進一步加大研發設備投入,培育和引進高端人才,完善研發條件,建立創新機制,掌握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創建國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技術中心,提升龍頭企業研發創新帶動能力,增強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競爭力。
5.打造設施完備的檢測試驗基地。以森源重工河南省電動專用汽車工程實驗室為依託,完善包括整車環境試驗室(底盤測功試驗、整車側傾試驗)、零部件試驗室(電池、線束、控制器、電機、高低溫等試驗)、電磁兼容試驗室、理化分析試驗室以及整車性能試驗道路等軟硬體設施,同時,整合許昌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人才與科技資源,建立許昌市整車及零部件檢測試驗基地、建立新能源汽車行業公共測試平臺、產品開發資料庫,增強新能源汽車開發實驗能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打造全國新能源汽車檢測試驗基地。
6.發揮異地合作研發機構作用。依託森源集團北京森源電動汽車技術研究院,持續加強與清華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試驗所等知名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提升研發團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領域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充分利用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宏瑞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成果,提升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支持恆豐實業與浙江大學開展輪轂電機研發合作,並建立產業化基地。
(三)構建完善的充電設施生產服務體系
7.建設國內一流的充電設備研發生產基地。提高產能規模。加快許繼集團5條年產智能充電樁30萬臺套生產線建設,確保持續保持新能源汽車充電產品及關鍵技術的領先優勢;推進黃河集團藍電智能科技公司22條充電樁自動化生產線建設,實現日產400臺產能規模;增強森源集團、智能繼電器公司充電設施生產能力,實現規模化生產。推動充電產品技術升級。依託許繼集團、黃河集團等企業,加大高效自適應的智能快速充電技術、高適應性的動力電池快速更換技術、多源信息互聯互通融合運營技術、無線充電技術等方面的研發力度,加快研發柔性自動功率分配控制的「一對多」充電技術產品,提高充電服務能力;努力解決互聯互通的充電服務信息共享技術,實現充電設施位置、狀態、參數及交易信息的跨平臺共享;加快研製動態無線充電系統樣機,建設無線充電試驗路段,突破無線充電技術。
8.推進我市重點領域充電設施建設。認真落實《許昌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16—2020年)》,加大公共資源整合力度,科學確定建設規模和空間布局,同步建設充電智能服務平臺,形成較為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並按照「樁站先行」的要求,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力度,以PPP模式,通過公開競爭,授予特許經營權,在車樁融合發展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分類有序推進樁站建設,快速建成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確保建設規模適度超前。重點推進公共服務領域、居住地、單位內部停車場、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建設「六網絡一平臺」,即車樁一體智能電動公交車充電網絡、租車充電網絡、分時租賃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市政電動汽車充電網絡、住宅小區電動車充電網絡、網格化公共充電設施網絡和智慧充電服務平臺。力爭2020年建成服務於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充電網絡,其中中心城區建成快速充電站20座,集中交流充電站8座,交直流混合充電站點30座,城市分散交流充電口3000個,住宅小區充電設施實現全覆蓋。
9.提升充電設備國內市場佔有率。依託許繼集團、黃河集團等龍頭企業,發揮技術優勢和標準優勢,利用新模式,全力開拓國內市場,提高充電設備市場佔有率。支持許繼集團繼續全面參與國家電網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確保國家電網充電樁市場佔有份額的領先優勢;積極與國內一線車廠進行車樁配套,爭取與宇通、中通、金龍、比亞迪、北汽、東風、力帆等國內客車、乘用車配套合作;深入與各地交通投資公司合作,以不同模式參與各地城市公交等充電網絡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廣泛與系統外建設運營商合作,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提供產品、技術、工程承包等系列服務,同時,針對居住地、商場等慢充市場,積極與華夏幸福、萬達、丹尼斯以及出租、滴滴、共享等公司開展合作,探索市場開拓新模式。
(四)構建服務保障網絡體系
10.強化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整合許繼集團、城市公交公司、萬裡集團以及許昌市各類資源,以車聯網運行管理系統為載體,建設覆蓋全市新能源乘用車、公交客車、出租汽車、環衛車、快遞物流車、充換電站等智能化、數位化服務網絡。
11.強化車輛安全運行監控。以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平臺為核心,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充電設備事故預警信息系統及緊急處置機制,對運營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充電設備進行實時跟蹤、數據採集、統計分析、故障診斷,建立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體系。
12.強化汽車服務保障。以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推廣應用企業為骨幹,規劃建設一批安全責任明確、服務質量保障的固定綜合服務站,負責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保養與維修,定期對在線運行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安全檢查和性能測試,確保新能源汽車運行正常。
(五)構建完善的示範推廣應用體系
13.開展公共領域示範推廣。各級行政事業單位購買或更新公務用車,公交、計程車領域新增或更新車輛,鼓勵採購新能源汽車。到2020年,許昌市城市公交公司新能源汽車1100輛(合標準車約13000輛),新能源汽車佔比70%以上;主城區計程車新能源汽車佔比力爭達到30%以上。
14.推廣商業運營新模式。在全國範圍內廣泛複製推廣新能源汽車運營許昌模式,搞活商業運營企業,拓展生產企業市場,壯大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支持萬裡運輸、森源重工等新能源乘用車運營和生產企業在市內外開展或參與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務,研究建立與公眾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資源、停車資源等相適應的車輛投放機制,使其與城市公共運輸、出租汽車等出行方式協調發展,形成多層次、差異化的城市交通出行體系,同時,構建完善的信息網絡平臺,提升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力爭2020年許昌投放共享新能源汽車1000輛以上。鼓勵森源重工等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融資租賃新型商業模式,推進租賃業務與現代信息平臺融合。支持萬裡運輸、城市公交公司、沃特瑪聯盟等新能源汽車運營企業跨區域開展定製客運班線、定製巴士、定製公務用車、城際約租、貨運物流出租等租賃模式靈活的定製化服務,構建信息化引領的「新能源+新服務+新網絡」的全新營運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協調推進機制。成立由常務副市長牽頭,市發改委具體負責、工信委配合,長葛市、示範區以及森源集團參與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發展領導小組,落實國家和省產業政策,重點負責制定和落實《許昌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建立許昌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建立產業運行監測評估機制,適時開展工作督查,定期通報產業轉型發展情況。
(二)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建立專項基金。建立2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專項基金,專項用於支持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項目建設,加快產業鏈企業發展。支持縣(市、區)建立專項基金,同時引導外部基金更多投向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完善的基金投入政策體系,著力解決產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問題。加大財政投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重大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公共研發平臺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落實好中心城區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設施建設三年補貼辦法,對公共領域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交流、直流充電樁每千瓦分別給予300元、600元補貼,對電動汽車充電監控服務平臺充電樁接入量達到500個的運營企業給予100萬元運營啟動補貼;認真落實國家四部委關於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積極爭取《河南省支持轉型發展攻堅戰若干財政政策》的支持。加大政府採購力度。落實政府強制採購和優先採購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積極開展政府新能源汽車採購合同融資,鼓勵金融機構為政府新能源汽車採購中標成交供應商提供融資服務。
(三)強化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圍繞乘用車、客車等整車和電機、汽車電子等關鍵零部件,以完善產業鏈缺失和薄弱環節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以延鏈補鏈和配套建設為抓手,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重點專項招商對接活動。支持現有車企利用基礎優勢與大型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展重組合作,建設整車生產基地,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效益,增強集群競爭優勢。
(四)建立項目推進機制。每年確定一批新能源汽車轉型發展重點項目,集聚財稅、金融、土地、環境容量等政策和資源,集中支持轉型發展。對投資規模大、競爭能力強、轉型帶動作用明顯的重大項目,實行市級領導對口分包。重點推進森源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瑞貝卡天一超級電容產業園、黃河工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實施周例會制度,建立工作檯帳,及時協調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項目進度。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認真落實「英才計劃」,對引進的領軍型、高層次、緊缺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分別給予不低於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的項目啟動扶持資金和不低於3000萬元、2000萬元、1000萬元股權投資基金以及場地供應支持;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可享受安家費、生活津貼、個人所得稅補助、一次性資助待遇;撥付年度專項培訓經費,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各類人才聯合培訓機制;廣泛開展各種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企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來源:第一電動網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zhengce/61023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