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琴,1968年生,2006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任職務是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廣西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廣西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委員。2020年7月20日,陳麗琴教授向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圖書館贈送《教育人類學視野下的京族民間文化傳承研究》一書。
8月4日,陳麗琴在家中和丈夫黃貴普遇害,殺人者為其兒子黃陳陽。10日,案發,17日,潛逃到柬埔寨的黃陳陽在金邊被抓。
黃貴普是廣西中均律師事務所的律師。
黃陳陽生於1998年,有人翻出了黃陳陽的qq空間留言。
可見,這個黃陳陽一直生活很陰暗的。
一些知識分子家庭,習慣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要求孩子複製自己的成功經歷。圈子內子弟,學歷攀比成風。
家長給孩子安排的路,第一種是:大學名校——碩士——博士——好工作——高收入。基本上,孩子35歲以前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另外一種是:高中——留學——拿綠卡——轉移資產——退休出國和孩子匯合。也有一些留學回來,回歸第一種路。
黃陳陽
孩子,也無非是他們實現下一個夢想的工具而已,他們的孩子,從小都在父母的嚴苛批評中長大。父子母子關係,看似親近,實際上很淡漠。
我同學夫妻都是重點大學畢業,現在都是教授,兒子考上大學,我們去祝賀。他們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批評孩子沒有考好,他們丟人,並要求下一步必須考碩博連讀。他的同事,也來參加慶賀,在一旁為我同學鼓勁。
本來是慶賀升學的喜事,他兒子卻如同奔喪,一臉苦相,一言不發。我和我同學的教育理念不一,但是他是夫妻雙教授,我說多了,有班門弄斧之歉,也不好意思說。
吃飯的時候,他兒子在我身邊。我問他:「讀書累嗎?」他看看他爸爸,偷偷對我說:「叔叔,我覺得我現在讀書都讀傻了。大學四年,加博士,我得再十年奮鬥。我怕我頂不住,還沒有讀完,就神經失常了。」——可見,孩子對父母充滿了怨恨。
我只好安慰他:「大一先放鬆一年,大二熟悉了大學,再考慮以後的事情不晚。」
另外兩個碩士夫婦,搞醫學的,孩子小時候聰明調皮,他們也不在乎。後來碩士畢業,工作雙雙調動。在一個211大學的附屬醫院買房子定居。同事們學歷攀比成風,我同學夫婦很快思想突變。讓孩子緊追別人,為了監督孩子學習,把孩子送到嶽父嶽母那裡,由嶽父嶽母天天盯著。
孩子在他們身邊,變得唯唯諾諾,迷迷瞪瞪地,看著可伶。後來考了一個普通高校,現在正在準備留學。
我問他:孩子願意出國嗎?
他說:孩子還小,懂什麼?我讓他去他就得去!我花血本讓他去外國,都是為他好!
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維,不願意給父母當機器。父母自以為優秀,說出的話,句句是真理。還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
一個只會聽話的孩子,能優秀到哪裡去?
陳麗琴教育孩子,很可能也有拔苗助長的急躁心理——去年她和兒子黃陳陽一起聯名發表論文,研究廣西印染歷史的演變。
當時,黃陳陽才21歲,大學還沒有畢業,能有什麼研究能力?無非是署一個名字,為以後的發展造資歷。大學中這種現象司空見慣。
黃陳陽事件很明顯:黃陳陽的經歷,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思想製造的。
法律上,黃陳陽已經22歲了,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行為,黃貴普作為律師,應該有這個意識。父母強行攔截孩子的思想,也有不對的地方。
看似對孩子很了解的父母,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實際上,他們根本不了解這個在英國多年的孩子,心理有了什麼變化。
最終引發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