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一個被人們尊稱為「先生」的女子,有著近一個世紀的傳奇人生。她對我國英語教育事業做出了開拓性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中科院最美的玫瑰」;飽受生活的一次次磨難,中年喪夫、晚年喪女;她堅毅的活著,把最美的人生奉獻給國家、奉獻給學生。
在她去世的第二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員會用李佩及其愛人郭永懷的名字命名了兩顆小行星。從此,在茫茫的太空中出現了「李佩星」和「郭永懷星」,當然,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夫妻行星,他們夫婦以後將在黑夜繼續發出耀眼的光芒。
別樣的青春時代
李佩原名李佩珍,1918年出生於北平的一個書香世家,家庭環境優越,1936年,李佩考上了北京大學經濟學系,她便將名字從「李佩珍」改為「李佩」,想從此煥然一新。
1937年戰爭爆發後,學生們被迫停課。在家待了半年之久的李佩按奈不住內心的焦慮,她時刻關注著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想儘自己的一份力,於是在1938年,她想盡辦法到了西南聯大繼續開始學習生涯。
1941年,李佩從聯大畢業後來到重慶,在中國勞動協會秘書處工作,參與創辦了工人夜校和工人託兒所。期間,她還曾作為代表,參加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工聯大會和世界婦女大會。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學習更多的知識,更好的服務國家,1947年李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在近代的中國,李佩的這些所作所為就是當時男子都很少有的,更別提女子,她的膽量、胸懷、眼界、學識不得不讓人佩服,大家確實應該稱她為「先生」。
異國喜結連理
在美國讀書期間,李佩結識了康奈爾大學的教授郭永懷。郭永懷同樣是愛國的有志青年,為夢想而出國。一樣的價值觀、人生觀,擁有共同語言的兩個中國人,1948年兩人結為伉儷。
1951年,李佩碩士畢業,隨後留校任教、講授中文,授課的主要對象為美國國務院挑選的優秀人才,這些學生是作為外交官的培養對象,學成後將將派往亞洲,從事外交工作。
郭永懷在美國時已經是世界著名的力學專家。在康奈爾大學的十年,是李佩和郭永懷夫婦生命中最美好的記憶,他們收入豐厚、生活穩定、事業有成,令人羨慕不已。
回國報效祖國
新中國成立後,牽動著無數海外兒女的心,他們歸心似箭,想立刻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國家的建設中。由於某些原因,他們的回國之路並不順暢,經過不斷的抗爭,1955年錢學森、蔣英夫婦終於回到了祖國。
1956年,郭永懷接受了錢學森先生的邀請,帶著李佩和女兒,告別紐約,踏上了回國的歸程。郭永懷被安排在中科院工作,擔任力學所副所長,負責人造地球衛星的設計工作。李佩先是擔任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中關村西郊辦公室副主任,後被調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
像錢學森、郭永懷、李佩那一代人,他們滿心想的都是國家的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他們用一生來為之不懈奮鬥,只要國家需要,一聲招呼,他們隨時都能做出任何奉獻。
中年喪夫、老年喪女
郭永懷回國後,在力學學科和兩彈一星的發展方面為我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68年12月4日,郭永懷正在試驗基地為中國第一顆飛彈熱核武器的發射進行試驗前的準備工作,恰在這時他發現了一個重要問題,需要連夜趕回北京匯報。不幸卻在這時降臨,次日凌晨,郭永懷搭乘的專機因大霧導致飛機墜落,他不幸遇難。這一年,李佩51歲,人生才走過了一半。
當聽到丈夫的噩耗後,李佩並沒有失聲痛哭,她極其冷靜。在郭永懷的追悼會上,她一人坐在凳子上,默默地忍受著這突如其來的痛苦。就在郭永懷去世的22天後,中國第一顆熱核飛彈試驗成功。1999年9月18日,郭永懷先生被授予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在愛人走後,李佩以非凡的精神、頑強地獨自面對人生,然而生活並不眷顧她,讓她再一次受到人生的重大打擊。1997年,她唯一的女兒郭芹,45歲患癌症病逝,白髮人送黑髮人。79歲的李佩,心中的悲痛難以想像,她沒有流眼淚,就在幾天後,人們看見的是李佩先生又像往常一樣去給博士生上課了,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
她的生活中不斷經歷著苦痛,中年喪夫、晚年喪女,可謂命運多舛,但李佩先生從未在外人面前表露過傷感。命運對她如此不公,她卻說:「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人還是得走下去,而且應該以更加積極的心態走下去」。
為教育事業默默耕耘
早在1974年,李佩先生被隔離審查長達6年之後重返教學崗位,這是她事業充滿陽光的開始。1978年,中科大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個研究生院,由李佩先生負責英語系的籌建工作,這時她已經快60歲了,她依然像年輕人一樣忘我地工作著。
當時國內還沒有研究生學習的英語教材,李佩先生就開始自己編寫,這也就是後來成為我國研究生英語的第一套系統教材,並獲得國家優秀圖書獎,該教材至今還被使用。
學生們回憶說,李佩先生很有親和力,上課時,經常一講就是幾個小時,她從來不大聲與學生說話,但話語中卻帶有一種「微笑的嚴厲」,深受學生們尊敬和愛戴。就這樣,李佩先生為新中國培養了最早的一批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從1979年起,李佩先生開始積極推動我國的出國留學工作,同時進行英語教學改革,因此被稱讚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李佩先生在我國的英語教育事業發展上,默默耕耘了半個多世紀,培養了無數的專業人才,她把大半生都奉獻給了課堂,她始終活躍講臺之上,把整個的生命都融入了教學當中,譜寫著玫瑰般的華麗人生。
1987年,李佩先生退休了,但她依然忙碌著。「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時此刻來形容李佩先生,再合適不過了。她70歲開始學電腦,80歲開辦大講壇。
1998年,李佩先生開設了「中關村大講壇」,每周一次,共辦了600多場,每場200多人,場場都是爆滿。她請的主講人都是各專業的領軍人物,如黃祖洽、資中筠、厲以寧等,內容也極為豐富。大講壇辦了4年,後來李佩先生實在幹不動了,才就此結束,另外,她還發起了「中科院老年大學」,中科院授予李佩先生「老有所為精英獎」。
生命不止、事業不息。李佩先生用她那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始終保持著思想和行動上的青春,她每一年齡段的事跡都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
先生離我們而去但光芒永在
2017年1月12日,李佩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臨終時她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與愛人郭永懷葬在一起。4月5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舉行了李佩與郭永懷骨灰合葬儀式,讓他們這對夫妻在相隔了半個世紀之後,可以再次相擁。
2018年7月2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公告,將李佩和郭永懷的名字分別命名了編號為212797和212796兩顆小行星,這在世界上是獨有的用夫妻二人名字來命名行星,這份崇高的榮譽也表達了對二人所做貢獻的敬佩之意,讓世人永記。
分別50年之後,兩位先生不僅骨灰相擁,還以行星的身份相遇,讓我們夜晚仰望著星空,祝福他們。
這就是李佩先生,給我們呈現了近一個世紀的非凡人生。儘管在幾十年中經歷了多種磨難,但她淡泊篤定、堅強剛毅;李佩先生一直都在孜孜不倦的奮鬥,把講臺作為人生舞臺,滿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執著,無私奉獻了大半生。她就是一支永遠綻放的「玫瑰」,一顆耀眼璀璨的「行星」。
李佩先生和郭永懷先生為祖國做出了彪炳史冊的突出貢獻,他們的奮鬥精神、奉獻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代人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