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在中國文化中有很多意思。例如古代對老師的稱呼、對帳房管帳的或從事文書工作者的一種稱呼。古代,先生絕大多數都是對男子的稱謂。然而到了近代,一些女性知識分子或者有身份的成年女子,也可以叫先生,這是對她們的一種尊稱。據了解,最早被稱為「先生」的女子是宋慶齡。另外,還有楊絳、冰心等人,也被稱為「先生」。能被稱為「先生」的女子屈指可數,她也是其中之一。而且,她和丈夫是全球唯一一對夫妻倆的名字都被命名為行星的人。
1917年,李佩出生在鎮江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母思想開明,她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曾在北京上小學,在教會學校讀完了中學。她非常聰明,成績優異。1936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經濟系,成了北大的高材生。由於戰爭,學校被迫南遷,李佩也跟著去了昆明西南聯合大學。
畢業後,李佩在中國勞動協會重慶分會工作,負責勞工福利和國際聯絡,改善工人的生活狀況等。1947年,她決定出國深造,去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在這裡,她遇見了大學時期的學長郭永懷,只不過他現在是康奈爾大學的教授。異國他鄉,兩顆漂泊在外的心逐漸靠攏。第二年,他們結婚了。
1949年,郭永懷開創了一種計算簡便、實用性強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從而解決了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一個難題,他因此在國際上出名。1951年,李佩在康奈爾大學語言系教授中文。雖然夫妻倆生活在美國,但他們一直想回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可美國政府出了規定:禁止中國學者出境,夫妻倆只好等待一個良機回國。韓戰技術後,經我方的努力,美國被迫取消了禁令。不過,美方仍以「維護國家安全」為藉口設置重重障礙,阻止在美的中國人才回國。
1956年10月,郭永懷和李佩帶著孩子衝破了層層阻礙,終於回到了祖國。之後,兩人都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丈夫在中科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任職,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兩彈一星元勳」。妻子負責中關村的後勤建設,還創辦了醫院,並加入我黨。1961年初,她也被調到中國科技大學,擔任外語教研室英語老師,和丈夫一起工作。多年來,李佩為我國培養了很多人才,很多知名學者都是她的學生,為外語教學和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1968年12月5日,徐永懷院士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李佩先生得知這個消息後很傷心。隨後,她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被隔離審查6年多。唯一的女兒也到鄉下插隊,後因病回京。她沒有被打倒,把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事業上,直到1987年才退休。1996年,女兒病逝,令她大受打擊。200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45周年校慶之際,李佩先生將丈夫獲得的「兩彈一星」元勳金質獎章捐給了學校,還把全部積蓄和丈夫的遺物分三次捐給了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和中國科技大學。
2016年5月底,李佩先生因為肺部感染住進了醫院,各界人士紛紛前去探望。2017年1月12日1時26分,她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99歲。2018年7月,為了感謝郭永懷院士和李佩先生所作出的貢獻,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把212797號的小行星永久命名為「李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