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提到:「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意思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懂得知足,不會顯耀自己;有自愛之心的人,不會自以為高貴,處處追求特殊待遇。千百年後,美國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也印證了這一道理。
品格表率
石油大王哈默的尊嚴
1914年冬天,美國加州沃而遜小鎮來了一群逃難的流亡者,善良而樸實的沃爾遜人給這些流亡者送去飲食,他們個個狼吞虎咽,連一句感謝的話都來不及說。只有一個年輕人除外,當鎮長傑克遜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時,這個骨瘦如柴、飢腸轆轆的逃難者問:「吃你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讓我幹嗎?」傑克遜說:「不,我沒什麼活需要你來做。」
這個年輕人目光立刻暗淡下來,說:「那我不能沒有經過勞動便平白吃您的東西。」傑克遜想了想說:「我想起來了,我家確實有一些活需要你幫忙。不過,要等你吃過飯後,我再給你派活。」「不,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這些東西。」傑克遜只好說道:「小夥子,你願意為我捶背嗎?」於是這個年輕人彎下腰,十分認真地給傑克遜捶背。
後來,這個年輕人留在了傑克遜的莊園裡幹活,並成為一把好手。兩年後,傑克遜又把女兒瑪格珍妮許配給他,且對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一無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果然不出所料,20年後,這個年輕人真成了億萬富翁,他就是美國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
品格教訓
自暴自棄的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十六歲時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恥於去蘇州當小吏,又覺得沒有臉面回家。就這樣在外遊蕩了一年多後,銀子花光了,雖感「近鄉情更怯」,最後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回歸故裡。曾經歷人生的低谷,唐伯虎性情也大變,可以說自暴自棄,頹廢沮喪,放浪形骸,狎妓聚飲,縱酒澆愁,一副「看透事態炎涼」的態勢。
晚年時期的唐伯虎不論是賣文,還是賣畫,收入總是無法盡如人意,常常是入不敷出,晚景十分悽涼。
◎品格討論
明代政治家呂坤曾在《呻吟語選`補遺》裡寫道:「人不自愛,則無所不為,過於自愛,則一無所為。」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自愛,將會什麼事都幹,包括壞事;而一個人過於自愛,那麼將什麼事也幹不成。歷史上「忍辱負重」的典故不勝枚舉,放在今天來看,如何把握自尊自愛的度也成為了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追求自愛,但是不可過分,成為了自戀、自私的人。愛自己,是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潔身自好,並非一味的謀求私利。所以,就讓我們認真思考一下這其中關係,以及你自己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end
本文選自《新家長報》577-578期
聲明: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轉載或引用新家長報原創稿件請標明完整來源:新家長報。本公眾號轉載之文圖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新家長報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