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70後、80後對動畫片中的一休哥印象深刻,聰明機智又可愛的一休哥可以說是哪個時代最受人喜愛的明星。在日本,一休哥是有原型的,他是根據日本高僧一休宗純塑造的。但是,現實中的一休和電視中的差別很大。
一休宗純(1394—1481),名宗純,法號一休,諱宗純,曾自稱狂雲子、夢閨、瞎驢等。出生於日本京都西部嵯峨山天竜寺。
一休宗純的父親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後小松天皇,母親是日野中納言的女兒伊予局。一休宗純是日本佛教史上最為著名的三位和尚之一,也是日本佛教史上少見的瘋狂的禪僧,和「惡僧」道鏡、「佛法大師」空海並稱日本三大奇僧。
一休禪師於佛學、詩文、和歌、書法等廣泛的領域都有著非凡的歷史成就,是「五山文化」的傑出代表。一休宗純在書法上承前人諸家,形成「自由狂逸」的藝術個性,樹立起日本「禪宗書法」這座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峰,對後世產生了較大影響,尤其對「現代書法」發展的啟迪意義非凡。
被譽為「五山文藝雙璧」的絕海中津和義堂周信,處於南北朝時代和室町時代的更替時期,二人在詩文、和歌和書法上成就卓著,被日本《書道全集》稱為「五山文學的最高峰」。這一歷史定位,對於他們的詩文和歌賦當無質疑,但在書法上則過於籠統,本人存有異議。
絕海中津和義堂周信書法的成就都在楷書上,雖然前者的楷書深得趙子昂書法精髓,而後者頗具碑版意趣,但都未能脫前人藩籬而成自家面目,他們的意義也因此定位在對前人的繼承和推動上,未能達到形成「自我」的高度。
而隨後室町初期的一休宗純在日本書法史上則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價值,他的書法既有廣泛性,又有獨立性,所謂廣泛性則是對前賢法書的廣泛學習和汲取,為後來的獨立性形成深厚的積澱;獨立性則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藝術思想進行提煉,展現出不同於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
室町時代被《圖說日本書道史》稱為「書法的不毛時代」。此時在藝術性的追求上只是衍續著宗系門派的相傳,而沒有新的思想體系的形成。如果站在整個日本書法史的高度來看,室町時代有一位一休宗純足矣,其足可以扛起室町時代整個的「書法江山」。
一休宗純遺傳下來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七佛通戒偈》《題靈山澈翁和尚法語》《與紹省偈》《遺偈》《葉室字號》等。《七佛通戒偈》現藏日本京都的珍珠庵,是一件偈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對聯。該作在用筆上,狂放而又不失傳統技法;用墨厚重,而又不失「墨分五色」之繽紛靈動;章法上,氣貫始終一氣呵成,錯落收放相得彰彩,同內容表現的意義形成了完美統一。
一休宗純的書法成就首先取決於他的「善根」。一休宗純所處的時代,佛教界表面極其興盛,內部卻非常墮落,許多僧侶忘記修行而結交權門,追求名利。一休宗純卻是以民眾為友,避開權門與榮譽,甘做一個灑脫、理智的名僧,受到萬民的仰慕。
他的境界超越世間的物慾與法執,以徹底的金剛乘修行方式而過著高榮的人生,終其一生,以其無我的大智大愛濟世度人。這種無界的「大善」「大愛」成為了其書法發展的思想基礎,在這一思想基礎之上,一休禪師對傳統書法進行了廣泛的涉獵,以他不羈的性格之筆創作出不同於前人的風格特徵。
一休宗純之所以能超出眾多書人而成就卓著,其主要原因是能突破「時代風氣」,不受其影響,從傳統上遠追隋唐,近學蘇黃,兼融碑版,達到解放思想、自成風貌的藝術理想。一休宗純的書法表現元素,同他諷刺當時禪宗弊風的詩賦、和歌及其禪學思想構成了一個狂逸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世界又以書法表現出來,樸素、瀟灑、超世。
作者:任欽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