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傳統中鋒式微的時代,擁有內線自主進攻能力的大個子球員絕對是各支球隊拼命爭搶的香餑餑,他們能夠為球隊提供更多的戰術選擇,並以最穩定的方式將球送進籃筐。
而作為一名進攻手段非常豐富的內線,坎特似乎並沒有藉助時代便利,得到和自身實力相匹配的待遇,上賽季他被尼克斯無情裁掉之後輾轉波特蘭,跟隨開拓者一路闖進西部決賽,最後卻並沒有得到球隊的續約,隨即加盟凱爾特人,如今只能在泰斯的背後扮演著默默奉獻的角色。
從「讓路者」到不可替代品,坎特在綠軍找到定位
或許很多人不敢相信,坎特是2011年以探花秀的身份在爵士隊開啟職業生涯的,可以說起點非常之高,作為艾爾-傑弗森的替補,他新秀賽季場均上場13.3分鐘,得到4.6分4.2籃板,憑藉自己出色的進攻技術和不錯的投籃覆蓋面積,一步步從板凳爬到了首發位置。
不過爵士是一支提倡防守的球隊,內線大閘戈貝爾的異軍突起,令坎特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身為一名2.13米的中鋒,他在爵士隊從未有過場均蓋帽超過1次的賽季,殘酷的「二選一」現實迫使爵士將他交易到了雷霆隊,這也是坎特生涯第一次嘗到了成為「讓路者」的滋味。
被交易後的坎特全面爆發,在14-15賽季最後26場比賽裡場均上場31.1分鐘,砍下18.7分11.0籃板的兩雙數據,本以為他能在俄城找到歸宿,沒想到以籃板和防守見長的亞當斯開始嶄露頭角,攻強於守的坎特再次從首發淪為了替補,並在17年休賽期被交易到了尼克斯,這是他第二次成為「讓路者」。尼克斯拖著「萬年爛隊」的名號,尚有遠大抱負的坎特自然不甘心在這裡浪費大好歲月,被球隊裁掉之後,他加盟了看似前途無量的開拓者隊。
因為努爾基奇的意外受傷導致賽季報銷,坎特上賽季季後賽場均以11.4分9.6籃板的數據一路為後場雙槍保駕護航,順利走到了西部決賽,可這樣的表現依然難入球隊法眼,最後開拓者選擇了引進懷特塞德,坎特的第三次成為「讓路者」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了。
其實坎特去年休賽期加盟凱爾特人的操作並不被外界看好,畢竟從他的生涯經歷來看,每一次被球隊拋棄都是因為防守能力達不到標準,而綠軍恰恰是以防守立本的豪門球隊,即便內線再缺人,使用只知道進攻得分的坎特來填補禁區空缺也絕對是下下之策。
本賽季至今,坎特場均上場17.5分鐘,得到8.2分7.7籃板1.0助攻,隨著賽季深入,史蒂文斯教練更加傾向於讓擋拆質量高、防守意識更好的泰斯擔任首發,坎特在被貶為替補後似乎又要成為那個倒黴的「讓路者」了,但這回坎特卻讓自己成為球隊的不可替代品。
一方面,泰斯雖然防守更加穩定,但他並不是那種可以連續使用一整場的一流內線,以低位單打和二次進攻得分見長的坎特在內線的功能上其實和首發的泰斯是極度互補的,另一方面,無論是泰斯還是坎特,他們都能和球隊核心塔圖姆形成良好的配合,前者和塔圖姆同時在場時球隊百回合能夠淨勝對手9.3分,後者和塔圖姆的組合百回合也能淨勝對手6.3分。
這種「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現象導致綠軍不可能捨棄兩人中的任何一個,在替補席明確功能定位並且默默奉獻的坎特正在成為綠軍爭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趨向均衡,坎特如何在攻防兩端影響球隊?
通常來說,我們在評價一名球員時,「攻防一體」已經是最高級的形容詞了,對於進攻上沒有什麼問題的坎特,如今受到凱爾特人的防守文化薰陶,也正在向攻防趨於均衡的狀態不斷發展,作為球隊的主力中鋒之一,已經足夠撐起綠軍內線的一片天。
先說進攻,坎特本賽季的基礎相對與生涯平均水準來說十分一般,不過換算成36分鐘的話,也是16.9分15.8籃板2.1助攻的大號兩雙,基本上等同於籃板王德拉蒙德的場均貢獻,在僅僅只有6.1次的出手機會下,他真實命中率達到了59.4%,於中鋒位置上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要知道被認為是聯盟第一中鋒的恩比德本賽季的真實命中率也只有59.2%。
從投籃分布來看,坎特作為內線在籃下區域284投166中,佔到了總出手的91.3%,命中率高達58.5%,超過了聯盟平均水平,中距離區域一共11投4中,命中率是36.4%,遠距離兩分區域10投5中,命中率50%,除此之外,坎特在三分線外也有7次出手,命中了其中1個,射程覆蓋面幾乎擴大到了半場,但是也逃不過「離籃筐越遠命中越低」的法則。
難能可貴的是,坎特有22.7%的進攻回合以低位背身單打完成的,還有31.3%的二次進攻得分,首發中鋒泰斯的這項數據是扎眼的0%,可以看出來,雖然坎特僅僅是一名替補,可實際上,當球隊需要內線自主進攻的時候,坎特依然是他們唯一的禁區武器。
至於防守端,坎特做出的改變確實是太大了,他本賽季在綠軍強大的整體防守加成下,個人防守效率是恐怖的99.7,高居聯盟第8,排在他前面的中鋒球員只有小加索爾和恩比德,這些人都是各自球隊的中流砥柱,多少也能詮釋坎特在綠軍內線的存在價值。
如果說防守效率尚有隊友幫助的因素存在,那麼-0.3的DIFF%則騙不了人,在他的防守下,對手的總體投籃命中率是低於平均值的,除此之外,他還有多項防守數據都令人感到滿意,雖然數值增加並不多,但也已經足以說明坎特在防守上的長足進步。
——場均封蓋達到生涯新高的0.7次,這對於一向不以蓋帽見長的坎特來說確實很難得,換算成36分鐘的話,就是1.44次,勉強可以算是一個防守及格的中鋒。
——場均幹擾兩分投籃4.7次,位居聯盟第56,坎特不是理想的內線屏障,但是他的身材優勢不可忽視,在綠軍的防守體系中,儘量做到幹擾對手的出手還是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場均卡位3.6次,位居聯盟第22,籃板是坎特的專業,本賽季他以21.8%的籃板率高居聯盟第2,而這大都歸功於出色的卡位意識,可以看出他防守拼搶上的積極性。
這些攻防兩端的貢獻,造就了坎特的個人淨效率高達14.2,排在聯盟第2,治軍嚴厲的凱爾特人給了坎特防守端的自律性,如今無論從冷冰冰的數據還是實際效果來看,二者都可以說是天作之合。
坎特在有限的機會下如何繼續提升?
在凱爾特人陣容結構已經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泰斯很可能還會是球隊未來的首發中鋒,而現在的坎特明確了自己的當下的球隊位置,在有限的機會之下他還有那些提升空間呢?
一、藉助體系的優勢,繼續加強防守站位的意識
坎特的各項防守數據確實在綠軍整體防守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好,但防守技巧和防守意識卻並非短時間內可以產生質變的,坎特目前的內線防守站位依舊不夠積極,當對手衝向籃筐的時候,他需要成為最後一道堅固的屏障,如此一步步刻意去改變自己的防守風格和態度,相信會最大程度獲得少帥的信任,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出場時間。
二、在出色的內線殺傷力基礎上提升罰球命中率
坎特的背身單打佔比和得分效率都十分可觀,這為他在不多的時間裡博取到1.7次罰球,不過本賽季他的罰球命中率僅僅只有70.8%,是生涯第二低的水準,想要保證能在罰球線上得到更多的分數,提升罰籃效率是當務之急,這一點對於生涯罰球命中率達到77.8%的坎特來說或許並非難事。
總結
一個優秀的團隊往往不需要太多個人能力出色的精英,反而更加需要有某項專長的合適人才,坎特有成為球隊內線核心的基本能力,但在整體實力更加強大的綠軍,他確實更適合作為替補默默奉獻,球隊高居東部第三的戰績也很好證明了這一點。
或許他的防守依舊沒有達到少帥對一名首發中鋒的要求,不過這很可能會持續激發坎特體內剩餘的潛力,別忘了他才剛剛28歲,正是一名球員迎來生涯巔峰期的黃金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