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比2018年減少58萬人,這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出生人口連續三年下降。
由於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以及人們的生育意願普遍低迷等原因,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出生人口將會持續減少。
為維持我國人口的可持續發展,建議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讓更多育齡夫婦生得起孩子,養得起孩子。
由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細花今年將在全國兩會上提交《關於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建議》。
其中建議有:
1、建議取消生育限制,取消生育三孩以上的處罰政策;
2、建議由財政部統籌發放生育補貼,從出生一直到滿6周歲時為止,國家財政每月發給一定金額的育兒補貼,具體金額可參考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3、建議要轉變生育觀念,減輕育兒成本,補助託幼服務,加強對妊娠期女職工的勞動保護,促進婦女持續就業。
看完這些建議,我覺得取消生育限制,取消生育三孩以上的處罰政策和發放育兒補貼的建議非常好。以三個三孩職場媽媽為例來說說。
擺攤的媽媽
第一個媽媽是擺豬肉攤的。每天一大早老公去屠宰場把豬肉擺到攤上,做些簡單處理,然後再去廠裡做工。
她在家裡安排好三個孩子的早餐後,老大上五年級,留在家自己上網課做作業,老二二年級,跟著老大在家做作業。老三三歲,背在背上賣豬肉。
孩子困了趴背上睡,餓了,就著麵包牛奶吃幾口,無聊想玩了,就放到旁邊的大紙箱裡玩玩具。
進廠做工的媽媽
第二個媽媽是進廠做事,老公工地做事。沒人幫忙帶孩子。只能把孩子都帶到廠裡。老大才小學3年級,老二大班,老么三歲。
廠裡福利較好,疫情期間,學校幼兒園沒開課,允許廠裡員工把孩子帶到廠裡,但要看好自家孩子。
每天也是活得跟打仗似的,早上五六點就要吃完早飯,需要做作業的孩子把作業帶上,到廠裡做。老二叫老大看著,老么背在背上。到了飯點,買菜做飯,中午沒空休息,然後又去廠裡。晚上回來又搞各種家務。
坐班制的職場媽媽
第三個媽媽好點,有人幫忙帶孩子。在公司辦公室上班。每個月休息四天,可以安心陪孩子。白天一天在公司跟客戶打交道,下午六點下班後回家。但回家後,搞家務,輔導作業也是忙得筋疲力盡。等到娃們睡著了,自己也困得睜不開眼睛了。
當然,也有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媽媽,但相同的是經濟壓力大,媽媽都很累。如果能取消生三胎以上罰款,給予生育補貼的話,至少可以緩解一部分壓力。
另外,生孩子養孩子對女性的職場生涯真的影響很大。很大部分不願意生就是怕自己的剛起色的事業被生孩子耽誤了。特別是全職媽媽。等孩子能上幼兒園了,上小學了,發現自己與社會脫節了。
以為自己可以去學點東西,重新融入社會,卻發現需要一個家長陪讀啊。當了全職媽媽這麼久,這個人不是你還有誰?
可以這麼說,生了孩子,女人一輩子基本就跟孩子綁在一起了。要麼做點跟孩子相關的事業,要麼蹉跎歲月,碌碌無為又時時悔恨焦慮。這對本來是獨生子女的80後90後可是個不小的挑戰啊!
很多適齡女性都被身邊的帶娃事例或者網上的吐槽給嚇住了。轉變生育觀念,整體社會環境對女性好點,任重而道遠啊。
寫在最後
孩子總是要有的,儘管生孩子養孩子很辛苦,但孩子帶來的樂趣會讓一切辛苦都值得的。
對此,您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