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旅社開在居民樓還是無證經營 小區居民犯嘀咕

2020-12-20 網易新聞

東南網6月2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趙楊)自從知道樓上開了家青年旅社,家住福州倉山金港路和園小區13號樓的多位鄰裡就坐不住了,昨日投訴至本報,擔心小區安全。而福建花開富貴物業公司表示,已經與青年旅社方面進行交涉,並向派出所反饋了情況。

陌生人突然變多小區居民犯嘀咕

家住和園小區13號樓的蘭女士說,此前樓上開了家青年旅社,其他業主並不知情。最近一兩個月,大家突然發現樓道多了好多陌生人,拎著箱包上上下下,晚上還特別吵。有一天,她攔了個上樓的陌生人問了問,這才知道樓上608室開了家青年旅社,他們是在網上預訂後,到這裡來住的。

和鄰裡們一說,大家直犯嘀咕。到608室一看,室外並沒有顯眼的異樣,可這套複式樓卻已經被改成了大大小小6個房間,擺放了多張雙層木床或榻榻米,不過並沒有看到任何營業執照等信息。

「每天形形色色的人進出,大家都覺得不安全,家裡有小孩的更是擔心。」一位業主說,在酒店,入住都需要登記身份證等信息,這種沒有強制登記環節的社區青年旅社,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該旅社無證經營物業曾多次交涉

在美團網上,記者找到了這家青年旅社的相關信息。這家名為「福州聯友青年旅舍公寓」的青年旅社,包含有沙發床、四人間、六人間、八人間、單人間等不同選擇,價格從15元到58元不等。網絡上提供的內部圖片,也證實了業主們的說法。而這家青年旅社,單單在美團網上就售出了近200份團購券。記者昨日探訪,發現該小區位於倉山繁華地段,一路之隔,就是倉山萬達廣場。

福建花開富貴物業公司和園小區物業處的工作人員昨證實,已經收到業主投訴,而該旅社的確沒有相關證照,物業已多次交涉,並向派出所反饋了此事。

福州開元律師事務所楊大成律師表示,《物權法》明確規定,業主或租戶將民房改為商用,應該不做擾民的營業行為,並事先徵得有利害關係的業主書面同意;若民房商用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業主可向業委會等提出權利主張,糾正商家的不規範經營。況且經營酒店需獲得消防安全合格鑑定書、特種行業許可證、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對於居民小區內開設公寓、酒店的情況,應由相關部門查處。

作者:趙楊

本文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以青年旅社為名經營日租房 兩名違法房東被拘留
    最近,金沙湖派出所民警在排查中發現兩家無證違法經營的日租房,對兩名房東進行了行政拘留的處罰。  2月21日凌晨,金沙湖派出所接到了一位市民打來的求助電話,稱其在網上訂了一家旅館,但一直找不到具體的位置。  「我訂的是一家青年旅社,一晚上90幾塊錢,網上寫的地址是在金沙湖地鐵站附近。」
  • 石家莊「青年旅社」漸火 面臨無證尷尬(圖)
    田思雨 攝    ■宿舍式住宿價格便宜,三四十元一晚,成背包客首選    ■多數開在居民樓辦不下執照,律師建議政府扶持、行業自律    像大學宿舍一樣的上下鋪,有廚房有衛生間,可以做飯可以洗澡,床單、被罩、枕套以及洗漱用品都是自助式的……這就是現在大受年輕背包客歡迎的私人個性旅社,有人也把它叫作
  • 昆明一小區居民樓裡開民宿 住戶苦不堪言
    周女士說,自己在這裡住了近10年,樓上這家業主是兩年前購買的二手房,沒想到這名業主裝修後就把房屋作為民宿來經營。她曾查看過小區監控視頻,經常半夜有人入住,有的時候一間小戶型複式樓竟然住了7個人,而自己家就住在樓下,晚上休息難免受到了影響。周女士:「入住了以後他還洗衣服,洗衣機的震動,然後還拖板凳,聲音持續到一點左右。」
  • 網紅「青旅」170平米能塞40人 「黑旅社」堂而皇之進入美團等網絡...
    對像這樣人在旅途,有短租需求的年輕人來說,青年旅社是他們的首選。但無論是什麼旅社,都必須有合法經營資質。可就在南京夫子廟景區附近的京隆名府小區,不少居民向記者反映,最近小區裡冒出來多家網紅「青年旅社」,讓進出小區的人員變得複雜,影響正常生活。居民們還表示,這些旅社存在不少問題。
  • 網紅青年旅舍真面目:170平米能塞40人一個房間八張床
    對像這樣人在旅途,有短租需求的年輕人來說,青年旅社是他們的首選。但無論是什麼旅社,都必須有合法經營資質。  可就在南京夫子廟景區附近的京隆名府小區,不少居民向記者反映,最近小區裡冒出來多家網紅「青年旅社」,讓進出小區的人員變得複雜,影響正常生活。居民們還表示,這些旅社存在不少問題。
  • 鄭州一小區開3家轟趴館噪音大「轟趴」小區居民
    投訴|轟趴館噪音大,鄰居無奈在外租房張女士家住鄭州文化路與開元路交叉口附近的邙山新區小區,該小區是一個別墅區,一共39棟樓179戶。去年,她一家人剛搬進小區,卻碰到了一個頭疼的問題。張女士說,2015年開始,小區內陸續有人開轟趴館。「每天晚上亂糟糟的,噪聲可大,三四十個人擠在一個房子裡,抽菸、喝酒、唱歌、打麻將,對面屋裡歡歌笑語,我咋都睡不著。」
  • 安陽市百樂門國際俱樂部KTV無證經營被依法取締
    「百樂門」)等娛樂場所無證經營。12月14日晚,安陽市文化執法部門進行了突擊檢查,兩家KTV因無證經營被執法部門依法查處。   市民舉報娛樂場所無證經營  「興社家園樓下的KTV好像證件不齊全,涉嫌無證經營。」近日,有市民反映稱,「百樂門」等娛樂場所就位於小區住宅樓下,而且百樂門緊挨著小區門口,有時候前去唱歌的顧客在KTV門口大聲吵鬧,影響休息。
  • 居民樓裡辦幼兒園 吵得鄰居受不了
    說起原因,小海一臉無奈:「樓下的居民房裡開了個幼兒園,周內每天早上8點老師就帶著娃們在院子裡的廣場上做操跳舞,用音箱放音樂,吵得很,根本就睡不成。」 和許多人一樣,小海(化名)最盼周末,可他盼周末不是因為這兩天不上班,而是因為終於可以清靜地睡個踏實覺了。
  • 小區門口開汽修店,油漆味刺鼻讓居民受不了:有寶寶的都搬家了!
    龍女士家住武漢市礄口區天順園小區。去年起,小區裡不時傳來的異味,成了龍女士和小區居民們的煩心事兒。在這個管道周圍有一些居民們自發張貼的告示。小區居民稱,這些排氣管道的存在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 開在小區內的青年旅舍,你會住嗎?
    其中一旅社1個房間放8張床,客廳還擺了四五個帳篷,170平米的公寓若住滿可塞進約40人。小區內的青年旅舍與正規青年旅舍是一樣的嗎?住這麼多人安全嗎?該辦理的證都辦理了嗎?入住要不要登記?為此,天府早報記者走訪了幾家成都青年旅舍。在走訪中發現,某小區內竟有七八家這樣的青年旅舍,除了小區居民外,一般人都不知道,入住的人也是通過網上查詢得知。
  • 望京南湖東園小區老樓「穿新衣」,樓體美化由居民自繪
    這不,在望京南湖東園小區,有一棟樓的居民拿起畫筆和板刷,為自家的老樓「穿上了新衣」。走進南湖東園小區,記者向路人打聽「漂亮樓門」。居民葉女士脫口而出:「知道!樓號是227,他們刷的可好了!一眼就能看見!」按著路牌的指引,記者很快就找到了「漂亮樓門」。和其他未進行美化的居民樓相比,227樓確實十分亮眼。
  • 樓下開起花圈店 小區居民意見大
    本報11月27日訊(記者 張龍)「在小區裡開喪葬用品店根本就沒有想過我們業主的感受!」27日,歷下區盛福花園小區業主趙先生(化名)向黨報熱線反映,半年前,小區步行街的一間板房開始出售喪葬用品,讓小區業主們心裡很「膈應」(濟南俗語,不舒服)。
  • 深圳現最牛居民樓 航拍一秒揭秘奇葩小區
    深圳現最牛居民樓 航拍一秒揭秘奇葩小區 房天下
  • 早起「室溫15℃」,大方裡小區一居民樓部分住宅室溫不達標|濱江...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23日上午,道外區大方裡小區123棟多位居民向報新晚報記者反映,自家室溫不達標,「有人家屋裡溫度計顯示15℃。有人家窗戶今年新換了3層玻璃,室溫只有18℃。有居民家溫度低,窗戶掛霜反潮,只好放乾燥劑祛溼。」
  • 上海「網紅」蔥油餅涉無證經營被關 曾上BBC節目(圖)
    本文圖片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張新燕實習生劉嘉煒原標題:上過BBC的上海網紅蔥油餅可能吃不到了,涉無證經營被停業位於上海茂名路上的阿大蔥油餅店每天清晨6時開門,顧客卻早在5時起排隊,據說一般不等上四五個鐘頭根本買不上。這家原本服務於周邊居民的早餐點自從被BBC(英國廣播公司)的美食節目報導後人氣更旺,周邊有居民稱感覺排隊時間更長了。
  • 小區房屋變短租「民宿」 租客天天換居民很無奈
    在同一小區,還有三四家房屋都掛在該平臺進行短租。居民生活受到影響,卻又無可奈何。「鄰居」走馬燈似地換打浦路80弄的海麗小區,地處市中心,周圍交通便利。87歲的獨居老人李阿婆在此居住了多年,然而,平靜的生活在這個夏天被打破,緣於隔壁不斷變換的「鄰居」。李阿婆家住12樓,一梯四戶。
  • 居民投訴小區大門太低了:消防車沒開進來
    第一城小區的「迷宮通道」惹人憂:要是再著火了 消防車還開不進來可咋辦?發生於年前的一場火災,令鐵西區第一城小區的居民很擔心:小區鐵鑄大門雖然美觀,但門洞較低,消防車恐怕開不進來;小區內道路設置了大石球、鐵護欄,消防車無法通過;小區的幾處消防通道被園區外的機動車佔據,形同虛設……2月7日,就上述居民們反映的問題,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年前,小區突燃大火,消防車趕到後卻沒開進小區。
  • 小區裡頭開了一家店,居民每次路過都害怕 這個店到底是賣啥的
    現在大家選住宅都願意選擇生活便利的,比如說樓下有餐飲啊洗衣店啊什麼的,可是最近新美家園小區居民說院子裡新開了一家店,讓大家來迴路過的時候都有點害怕!居民們說的這家殯葬用品店位於新美家園小區161號,一進院子大門的左手邊,在這個小區就開這個確實是有點害怕!我們看到這個殯葬用品店在一號樓的一樓馬上就要開業了,原本是家媒體會館,牌匾還沒有更換,因為這裡是大家進院的必經之路,所以居民看到屋內的陳設心裡不太舒服,有點挺接受不了的。
  • 北京居民樓內培訓班依舊:12家中僅2家有備案 安全難保障
    在小該區中的多棟居民樓中,美術、英語等培訓機構選擇在這裡辦班。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培訓機構選擇在住宅小區中開設培訓班,不僅對周圍居民產生影響,安全問題與辦學資質也成為此類培訓機構的癥結所在。培訓類型多 臥室變教室東四環慈雲寺附近的遠洋天地小區中,一家美術培訓機構開在小區中,二層房間的玻璃上貼著紅色的培訓機構名稱。
  • 海興花園小區停電兩天 居民摸黑挨餓還得爬樓
    瀋陽晚報記者調查發現,杜先生居住的海興花園小區停電背後引出的諸多問題讓人吃驚:房子沒驗收,住戶用的是臨時電,煤氣沒入戶……  昨日14時,小區負責維修電路的工作人員說,儘管領導要求當日必須修好電路,保障居民的生活用電,可由於居民超負荷用電,即便修好也面臨再次斷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