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梵語檀那(da^na)之音譯,布施之意,佛家六度之首,又名檀波羅密。
《法界次第初門》云:「若內有信心,外有福田,家有財物,三事和合時,心生舍法,能破慳貪,是名為檀」。
《翻譯名義集》卷一:檀即施;此人行施,越貧窮海,故稱檀越。心生舍法,能破慳貪,是為檀那。
因紫檀木及檀香木無木能及的地位,「檀」字似乎也成為木材高貴與神聖的象片。
在攀名附貴之下,現在紅木市場可謂亂檀叢生,紅、綠、青、白、黑等等各類「檀」讓人犯暈,弄成紅木版的「百家講檀」了。
有很多不了解的木友「顧名思義」,很容易被誤導,以為這些種種檀只是顏色有區別,其木質基本相似。
但事實上,這些「檀」均為不同的木材屬種,其材質有極大區別。
在此,我們考證了「紫、紅、綠、黑、白、青」這些檀的真身,在此與諸位木友分享,以免被那些花哨的名字所誤導。
紫檀篇
雖然在紅木國標中紫檀屬花梨木類均以「XX紫檀」命名,但被公認的「紫檀」只有紫檀屬紫檀木類的檀香紫檀一種。
檀香紫檀為紅木國標中的紫檀屬、紫檀木類,主產於印度安德拉邦(網傳為印度邁索爾,有誤!),俗稱「小葉紫檀」,也是傳統概念中唯一的「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被尊為木中之王。
該木材幾乎歸集了名貴木材的所有優點於一身,並且生長期極其緩慢,且樹多空心,在民間素有「十檀九空,百年寸檀」的說法。
關於小葉紫檀(檀香紫檀),關注本公眾號的木友應對其不陌生,在此不作過多講述,需要了解的木友可查閱本公眾號歷史文章。
紅檀篇
「紅檀」只是一種市場俗稱,並非學術名稱,也被俗稱為黃檀。
因為它的結構、材色、紋理、密度等很多特點都類似於紅酸枝,所以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曾為誤認為是紅酸枝,至今在市場上仍有「非洲紅酸枝」的俗稱。
在2001年底以前,一些院校和林科院將其鑑定為黃檀屬紅酸枝木,2002年初已正式確定其不屬於紅酸枝,而是非洲的鐵木豆。
對此,北京六個紅木企業負責人到林科院木材所理論,最後得到答覆:
1、這種木材不是紅酸枝,也不會定為紅木;
2、2002年3月1日以前企業銷售的產品由林科院負責解釋,3月14日以後再將其按紅木賣的,責任由企業自負。
另外,非洲的鐵木豆屬的兩個樹種在1997年被另立新屬:Bobgunnia(鮑古豆)。
市場上常見的紅檀包括兩種,一種是俗稱小葉紅檀的馬達加斯加鮑古豆,另一種是俗稱大葉紅檀的管狀葉鮑古豆。
小葉紅檀
學名:1826年被命名為Swartzia madagascariensis[馬達加斯加鐵木豆],1997年被更改為Bobgunnia madagascariensis[馬達加斯加鮑古豆]。
俗稱:紅檀,小葉紅檀
樹木與分布:豆科,蝶形花科植物,小喬木,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的半乾旱區,從塞內加爾-甘比亞向東直至中非共和國,赤道雨林地帶以南從剛果民主共和國至坦尚尼亞,向南直到納米比亞卡普裡維地帶、波札那北部至莫三比克,南非有引種。這個樹種在馬達加斯加島沒有分布。(來源:木材地理)
散孔材,心材暗紅褐色至紫色,有多種顏色的條紋,從黃色到暗褐色,邊材黃色,寬2-3釐米,與心材區別非常明顯。
氣幹密度:0.89-1.0克/立方釐米。(數據來源:進口木材原色圖鑑)
木材生長輪常出現扭轉情況,因此花紋美觀,極具裝飾效果,紋理會出現水波狀或交錯。結構質地中至細,乃至甚細。
幹縮性較大,溼材至爐幹徑向收縮率3.5%,弦向收縮率5.8%。
小葉紅檀雖然不是國標紅木,但隨著國標紅木的日漸稀缺以及國際瀕危保護的限制,一些業內人士將目光投向了小葉紅檀。
作為一種紅木替代用材,小葉紅檀無論從木材性能上還是紋理方面均有上佳表現,受到了很多家具廠和消費者的喜愛,在市場上有著不錯的口碑。
大葉紅檀
學名:1826年被命名為Swartzia fistuloides[蔥葉狀鐵木豆],1997年被更改為Bobgunnia fistuloides[管狀葉(蔥葉狀)鮑古豆]。
俗稱:紅檀、大紅檀、大葉紅檀
大葉紅檀,中等大小的喬木,分布於非洲西部象牙海岸、加納至奈及利亞和喀麥隆等幾內亞灣沿岸國家,並向南延伸到安哥拉,在剛果(布)、剛果(金)、赤道幾內亞、加彭和中非共和國同樣也有分布。
氣幹密度:0.89-1.04克/立方釐米(數據來源:進口木材原色圖鑑),從溼材至全乾,徑向收縮率3.8%-4.8%,弦向5.7%-6.2%。
目前,大葉紅檀的市場知名度及價格均低於小葉紅檀,國內的用量較少。
綠檀篇
逛過紅木工藝品市場、文玩市場、夜市、地攤的木友可能都會見過一種淡綠色木材做的手串、梳子工藝品,在商家的口中,這種木材被稱之為綠檀。
綠檀做成的工藝品重量比較「紮實」,有沉甸甸的感覺,並且帶有一種酷似檀香的濃鬱香氣。
常理來說,這種材質做成的工藝品應該價格不菲,但實際上,綠檀木工藝品的售價一般都很低,一個手串、一把梳子僅幾塊、幾十塊而已!
大多人在得知價格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種檀香味是人工添加的香精、香油,不是天然的。
其實,這真有點冤枉了商家:這種香味確實是綠檀自身的香味(絕大多數情況下)。
「綠檀」是什麼木材?在網絡上和業內人的口中,有的稱其為愈瘡木,也有人稱其為維臘木。主要的說法為以下二屬四種:
一、維臘木屬Bulnesia spp;
1、 中文學名:薩米維臘木
英文學名:Palo Santo, LignumVitae;
拉丁文學名:Bulnesia sarmientoi
別名(俗稱):玉檀香、綠檀、綠檀香、降香綠檀、
產地:主要分布於南美南部的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之間的大查科草原地帶。
氣幹密度:大於1g/cm3;
2、 中文學名:喬木維臘木
英文學名:Verawood ,Veraaceituna ,Vera pocktree;
拉丁文學名:Bulnesia arborea
別名(俗稱):綠檀、綠檀木
產地:主要分布於南美北部的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蓋亞那。
氣幹密度:1.14~1.25g/cm3;
二、愈瘡木屬Guaiacum spp;
1、 中文學名:藥用愈瘡木
英文學名:Lignum Vitae ,Palo santo,Guayacan;
拉丁文學名:Guaiacum officinale
別名(俗稱):聖檀木、百樂聖檀、綠檀、
產地:主要分布於北美洲、中美洲和拉丁美洲;
氣幹密度:1.05~1.28g/cm3。
2、 中文學名:神聖愈瘡木
英文學名:Lignum vitae,Ironwood;
拉丁文學名:Guaiacum sanctum
別名(俗稱):聖檀木、百樂聖檀、綠檀、
產地:主要分布於北美洲、中美洲和拉丁美洲;
氣幹密度:1.05~1.28g/cm3
經相關的專家、行家、商家們介紹,目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綠檀基本都為維臘木屬木材。
維臘木和愈瘡木都是硬重材之一,又同隸屬[蒺藜科Zygophyllaceae]類木材,兩種木材外表和性質十分接近,極難區分,但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出其不同之處。
另據了解,流通我國市面俗稱[綠檀香]的木材應是(薩米維臘木Bulnesia sarmientoi),主要來自阿根廷和巴拉圭;
而俗稱[綠檀]的應是(喬木維臘木Bulnesiaarborea),主要來自哥倫比亞和蓋亞那。
綠檀木進入我國市場應在九十年代後期,其濃鬱香味和硬重材質按照正常來說應該早就揚名於家具市場了,但只到目前為止仍然還只是以小件為主,遊走於市場外圍。
經過與廠家溝通,我們了解到綠檀木在引入國內之後確實引起了很多商家的關注,在2005年前後曾有些東陽的廠家嘗試將其製作為家具,但因其材質穩定性不好,無法解決其開裂變形問題,「不堪大用」的缺憾導致其在家具市場上始終無法形成氣候。
另外,有人非常喜歡綠檀濃鬱的香味,也有一些木友認為綠檀木的香味「濃鬱」有餘而「沉穩」不足,登不了「大雅之堂」。
另外在市場上關於其香味對人體的影響方面也有些不利的說法,但目前還沒有權威的科學依據。
一種木材的興起,需要綜合指標的過硬,不僅要有可圈可點之處,還不能在任何一個方面存在嚴重的硬傷,否則都難以匯入主流。
如此看來,花梨、紫檀、酸枝之所以能夠稱冠於萬木,確因其有過人之處且無硬傷,能夠長盛不衰也絕非偶然。
青檀篇
說起青檀,知名度不高,並且也不是市場的俗稱,而確有學名為青檀的木材,拉丁學名: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為榆科、青檀屬中唯一的樹種。
又名翼樸,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零星或成片分布於遼寧(大連蛇島)、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南部、青海東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貴州等中國的19個省區。
由於自然植被的破壞,常被大量砍伐,致使分布區逐漸縮小,林相殘破,有些地區殘留極少,已不易找到。現在,已經被列入《中國稀有瀕危植物名錄》稀有類3級保護植物。
如果說青檀不是那麼廣為人知,那麼用它製造出的宣紙則是馳名於國內外了。
青檀是製作宣紙的頂紙材質,同時,青檀也是珍貴稀少的鄉土樹種,樹形美觀,樹冠球形,樹皮暗灰色,片狀剝落,千年古樹蟠龍穹枝,形態各異,秋葉金黃,季相分明,極具觀賞價值。可孤植、片植於庭院、山嶺、溪邊,也可作為行道樹成行栽植,是不可多得的園林景觀樹種;青檀壽命長,耐修剪,也是優良的盆景觀賞樹種。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除根雕擺件之外,用青檀製作的工藝品和家具並不多見,在一些景區,會有商家將綠檀的小工藝品稱為青檀做的,需要注意鑑別!
白檀篇
不知名雜木所制的「白檀」
除了市場上有一些不知名雜木所制的「白檀」,一般來說,市場俗稱的白檀是指檀香木。
檀香,佛家謂之「栴檀」,素有「香料之王」的美譽。它取自檀香科喬木檀香樹的木質心材(或其樹脂),愈近樹心與根部的材質愈好。
常製成木粉、木條、木塊等或提煉成檀香精油,用檀香制香歷來被奉為珍品。
佛家對檀香木更是推崇備至,以至佛寺也常被尊稱為「檀林」。佛家習稱檀香為「栴檀」,意思是「與樂」,「給人愉悅」。
如《慧琳音義》所記:「栴檀,此雲與樂,謂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皆是除疾身安之樂,故名與樂也」。
「赤檀」即「紫檀」,紫檀木剛採伐下來的時候,心材呈鮮紅或橘紅,久露在外才慢慢變為紫紅,所以紫檀也被稱為赤檀。
佛經中多見的「牛頭旃檀」,則是指北俱蘆洲的秣刺耶牛頭山所出產的一種品質最優的白檀。
作為佛家最推崇的名木,市場上一般認為產地印度的老山檀為佳,並以「黃肉、紅肉、黑肉」這個的等級來評價檀香木的品質。關於檀香木的詳細介紹,可參考本公眾號《檀香木的鑑別與收藏》等文章。
黑檀篇
首先明確一點:黑檀不是學術上的名稱,只是市場上的俗稱,並且還是非常籠統的一個俗稱,類似「紅木」包含了33種木材的概念一樣,「黑檀」這個名稱也包含了很多種木頭,可以說是各種「X檀」中最能把人搞暈的一個。
梳理一下,市場上常見稱為黑檀的主要是以下幾種木材:
1、風車木
目前工藝品市場上被稱為黑檀的木材,風車木是最常見的一種,進入國內的市場的大多產於莫三比克。
在原木市場上一般都稱其為「皮灰」,也有稱其為「黑紫檀」,雖然皮灰和黑紫檀也是俗稱,但也是有名有姓的特指,說了名稱大家都知道是什麼,不會搞錯。
而一旦製成了成品,到了工藝品市場上,基本就都被籠統的稱為「黑檀」,從此隱去了「真身」。
相當於把對一個人的稱呼變成了一類人的稱呼,如:黑人、白人、黃種人。。。而同類的人又太多,所以根本不知道講的是誰。
2、條紋烏木/烏木
市場上有人認為最正宗的「黑檀」指的是紅木國標條紋烏木類中蘇拉威西烏木,主產於印尼,有人為了「打假」,與風車木(皮灰)分開,將蘇拉威西烏木稱為「印尼黑檀」,把風車木稱為「非洲黑檀」。
事實上,紅木國標中所有烏木、條紋烏木的都有人稱為黑檀。其實,不管烏木也好,條紋烏木也好,真想把它與其它的木頭區別開來,到市場上就別總是弄一個籠統的黑檀來叫,黑檀本來就是一個模糊的、籠統的叫法,誰是真的?誰是假的,根本談不上「真假」。
另外,新木友以還有一個可能搞混的名稱就是「烏木」,除了紅木國標中的烏木,市場上經常被稱為烏木的還有陰沉木,陰沉木是各種樹木因自然環境變化而被埋入淤泥中,在缺氧狀態下,經過數千年的碳化形成的,因為一般都是顏色發黑,所以被很多人稱為「烏木」。這與紅木國標中所指的烏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3、二級黑檀(沉貴寶)
原木市場上的二級黑檀(沉貴寶),在成品市場大多也被俗稱為黑檀。
該木材也是多產於莫三比克,屬古夷蘇木中的一種,而據有關資料,古夷蘇木屬的木材共有15種,其中非洲有11種,而二級黑檀(沉貴寶)應為愛裡古夷蘇木(ovengkol)。
4、紫光檀
紅木國標黑酸枝木類,學名東非黑黃檀。在市場上大多稱其為紫光檀,主要是因其已被市場關注許久,並且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極具潛力。
可以說它自身的知名度已超過所謂的「黑檀」,所以不必再往上面湊降低自己的了。但因此黑色特質,偶爾也有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商家將其稱為黑檀。
5、加納烏木
加納烏木在2013年至2014時大量進入國內,並在國內造成了嚴重的積壓。加納烏木在成品市場上也基本都是以黑檀的叫法出售。
其真實的學名我們也一直沒有確定,包括向海關商檢的老師諮詢也未得到明確結論。
市場上所謂的「黑檀」大多是以上幾種。但黑檀這個概念確實太過籠統,似乎顏色發黑的木頭都有被人稱為「黑檀」,所以,要真想把「黑檀」這個概念科學的、細緻的、深層次的理清楚,可能得像當年修定紅木國標一樣,由國家級機構指派一個小組大操大辦。而這顯然不是我們現在能做的,所以我們只能是大概的梳理一下,讓木友們有個基本的了解。
當今,亂檀叢生,以上僅為以「色」命名的檀,其它還有數不勝數的各種「檀」。
此文也主要是為木友們提個醒,千萬不要「顧名思義」,有時雖只是一字之差,但已與印象中的木頭相去甚遠!
編輯:木雕匯 來源:網絡 版權歸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