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過了春節,新的一年就開始了,所以又叫新春,過年等,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要舉行各種各樣慶祝新春的活動,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春節也是在外漂泊的遊子回家與親人團圓的時刻,大家一起貼春聯,放鞭炮,掛燈籠等等,最後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頓餃子象徵著團團圓圓。同時在新的一年,也為對方送去真誠的祝福。
關於春節這個話題,每個人都會有說不完的話,然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古人筆下關於春節的詩詞,你都知道多少?和大家一起領略詩詞的魅力,同時也送上新春最美好的祝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王安石寫的一首詩《元日》。意思就是,轟隆隆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溫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人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古代過年都是燃燒爆竹,現在都演變成放鞭炮,桃符就相當於現在的春聯。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這是宋代陸遊寫的一首詩《除夜雪》。意思就是,在除夕之夜,四更天剛到,大概就是晚上一點到三點左右。北風吹來一場大雪,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瑞雪,預示著來年豐收的喜悅。裝了半盞屠蘇酒的杯子還沒有來得及舉起來慶祝,我依舊在燈下用草字體趕寫著新春的桃符。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這是唐代李世民寫的一首詩《守歲》。意思就是,傍晚的夕陽餘暉灑落在宮殿上面,歲月讓宮廷更加美麗。年終歲寒,冬雪開始逐漸消融,暖洋洋的宮廷裡吹來了和煦的春風。梅花盛開,飄來一陣陣清香,宮廷內外到處都是張燈結彩,光輝燦爛,人們點燃蠟燭擺上供品,通宵歌舞歡度新春,一起辭舊迎新。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這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寫的一首詩《守歲》。意思就是,要知道將要告別的年歲,宛如遊向溝壑裡的長蛇。長長的鱗甲一半已經不見。離去的心意誰也無法阻攔,況且想系住它的尾巴。雖然勤勉明知是無可奈何,兒童不睡覺努力掙扎。相守在夜間笑語喧譁。晨雞啊請你不要鳴叫,一聲聲更鼓催促也叫人懼怕。長久夜坐燈花點點墜落,起身觀看北鬥星已經傾斜。明年難道再沒有年節,心裡非常擔心虛度年華,努力愛惜這個夜晚,少年意氣還可以自誇。這首詩與前幾首描寫新春的詩詞不同,他沒有描寫新春的熱鬧氣氛,而是勸告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年華。過了新春一年的時間就過去了,要珍惜自己寶貴的時間。
「年年此夕費吟呻,兒女燈前竊笑頻。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這是林伯渠寫的一首詩《春節看花市》。意思就是,每年的除夕都要哼哼唧唧地寫詩,兒女看見便在燈下偷笑我又要寫詩。你們別笑,我也後悔該不該作詩,枉費心力想要做個詩人卻一無所用。這首關於春節的詩詞沒有描寫熱鬧的場景,而是側重於詩人自己和孩子之間一些有趣的故事,語言質樸又幽默感十足,為這個新春增添了一些喜悅的氣氛。
以上就是幾首關於新春的詩詞,總的來說,古代的春節和今天的春節都是大同小異,然而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心中那永恆的鄉愁,時間越久越感到清香。
文字難免有疏漏之處,望多多批評指正為盼,請留下您的精彩點評。覺得不錯,關注一下,點個讚鼓勵一下吧,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文字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深深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