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走紅 看國外流行哪些中國詩詞(圖)

2020-12-11 中國僑網

  中國網新聞2月8日訊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於春節期間開播以來,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節目從百人團與選手的答題,到專家的點評以及現場絢麗的舞美和古風配樂,都深刻展示了中國古典詩詞之美,為觀眾獻上了一場文化盛宴。

  眾所周知,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最精深的一部分,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流傳千年的中國古詩詞不僅啟迪國人的智慧,還在不同時期影響了東西方各國的文學和藝術。

中央電視臺大型文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自春節播出以來廣受歡迎。節目堅持從詩詞文化中汲取營養,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故事進行高度凝鍊,從傳統文化中挖掘時代內涵,透過耳熟能詳的詩詞名句,引導觀眾不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感和歸屬感。(央視截圖)

  詩詞達人走紅網絡

  春節長假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武亦姝憑藉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的驚豔表現走紅。這位「00」後詩詞儲備量多達2000餘首,現場表現從容自信。

  事實上,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像武亦姝一樣的才子才女不在少數:13歲的初一學生葉飛擅長用文言文寫作,北大工科博士陳更才情滿懷……這些在微博熱搜上頻頻出現的古詩詞達人被網友們稱讚為「行走的詩詞庫」。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是由中央電視臺與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的文化益智類節目。節目通過一百餘位詩詞達人的比賽,帶領全國電視觀眾重溫經典詩詞。主辦方希望用流行的方式引導國人傳承中華血脈裡的文化基因,同時滋養心靈,陶冶情操。

  詩詞漢風影響東西方文化

  從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到戰國時期的楚辭,再到漢魏六朝詩和唐詩宋詞,中國古典詩詞延綿數千年,流傳下來大批輝煌篇章。中國優秀詩詞在國內傳承的同時,也漂洋過海,對東西方諸多國家的文學創作產生影響。

  美國

  1915年,美國詩人和文學評論家埃茲拉·龐德翻譯的《神州集》一經問世即引起轟動。這本僅收錄了19首中國古詩的小冊子,被認為是龐德對英語詩歌「最持久的貢獻」,詩歌現代派運動領袖T.S。艾略特更稱龐德是「為當代發明了中國詩的人」。

  龐德把中國詩歌傳統帶進了西方現代派文化中,推動了美國新詩運動的發展。他所倡導的意象派詩歌運動也開啟了英美現代詩歌的先河,其美學核心即意象。

  此外,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席捲歐美的「寒山熱」也可見到中國古典詩詞的影響力。寒山原本是中國唐代中期一位籍籍無名的詩人,他的詩歌風格平易,富含哲理。詩作被翻譯成英文後受到極大推崇,寒山被「垮掉的一代」奉為偶像,與當時「嬉皮士」文化風潮相契合,一度形成了歷時近20年之久的「寒山熱」,影響了諸多讀者和文學家。

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於1980年創作了著名交響樂《大地之歌》,他用中國唐代著名的詩篇作為其中的歌詞,深受我國古典音樂愛好者的喜愛。(網頁截圖)

  奧地利

  中國古典詩歌蘊含聲韻之美,自古也經常譜曲吟唱。古詩詞藉助詩樂合一的優勢,在流傳過程中,有不少被國外音樂家譜成歌曲,藉助音樂,流傳愈廣。

  1905年,德國作家貝特格出版了譯詩集《中國之笛》,其中有園林、涼亭、池塘、小橋等意象,奧地利作曲家韋伯恩後來將其中的唐詩譜成歌曲。

  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的知名交響曲《大地之歌》,歌詞取材於李白《悲歌行》、《宴陶家亭子》、《採蓮曲》、《春日醉起言志》,王維《送別》等唐詩名作,作家的音樂才華與唐詩意境完美融合。

  韓國

  同屬於漢字文化圈的韓國在文字、藝術、生活等各方面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韓國古典詩歌更是如此。在世宗大王創造「訓民正音」之前,朝鮮半島使用的文字只有漢字。

  韓國詩歌創作始於9世紀,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崔致遠在唐朝求學為官16年,享有「東國儒宗」的稱譽,漢詩作品可謂登峰造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引用崔致遠《泛海》中的詩句「掛席浮滄海,長風萬裡通」來強調中韓兩國的深厚友誼。

  韓國古代詩歌主要受唐宋詩詞影響,尤其是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對韓國漢詩創作有著重要作用。高麗王朝中期的文人崔茲曾言「言詩不及杜,如言儒不及夫子」。早在1483年,韓國已經將杜甫的1400餘首詩歌翻譯成韓語。韓國初中和高中的課本還收錄了杜甫的《春望》等詩作。

2016年4月2日,江蘇揚州瘦西湖景區,央視詩詞大會擂主給揚州市汶河小學國學班的孩子們講授有關揚州詩詞,孩子們身著古裝,跟隨夏昆老師邊遊邊學,孩子們在充分遊覽的同時學習國學文化。(劉江瑞)

  繼承詩詞文化重在審美

  典雅而不失靈性的中國古典詩詞再一次引起大眾關注,其實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親近。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大康認為,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積澱的精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了適當平臺,自然會在更大視野中迸發出來。

  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應隨著時代變遷推陳出新,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繼承並不否定適度娛樂化的形式。像近年的《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節目節目,通過精選內容,加以現代傳媒方式進行傳播,也會達到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的效果。

  《中國詩詞大會》學術顧問、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李定廣教授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學習古詩詞還是基於實用主義,儘管中小學教材中古詩詞比重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學仍以應試為主,學生不容易體會到詩詞中的意境和美感。

  如何對學生加強古詩詞審美教育?李定廣說,教師應更多闡釋詩詞的美妙之處,從藝術和情感兩方面講明其美在何處、妙在何處,引導學生自然地、自發地體會詩詞中的溫暖和情意。(戚易斌 宋文靜)

相關焦點

  • 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在綜藝檔再現「流行體質」
    收視數據僅次於《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再次證明了它播一季火一季的「流行體質」。《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落幕,它之所以一季更比一季火,無非說透了一些本質——今天的我們該怎樣正確地理解和親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詩心不分文理,本質是體現人類文明的愛美向善之心理工科學霸多了——這是觀眾對第四季最直觀的印象之一。
  • 《中國詩詞大會》舞臺背景圖出自中國節氣申遺畫作第一人
    隨著火爆全國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幕,節目背後的出題故事也被爆炒。但大家是否知道在網上瘋傳、詩情畫意的背景圖又是出自哪位高人之手?昨日,記者了解到,這組圖出自中山大學的老師林帝浣之手。網友們對這組圖紛紛點讚,還有人稱美醉了!現年41歲的林帝浣,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系,目前在中大公共實驗教學中心工作,擔負傳播與設計學院公選課的講課任務。
  • 從《中國詩詞大會》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題:詩心不死 情懷依舊——從《中國詩詞大會》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    新華社記者白瀛、史競男、施雨岑    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幕,一場詩詞嘉年華暫告一段落。節目嘉賓、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說,詩歌是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部中國詩歌史既是中華文明在語言文字上的濃縮精華,更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精神風貌的展示。    本屆《中國詩詞大會》的入選詩詞從中國詩歌的緣起《詩經》開始,包括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延續到當代名人詩詞,時間跨度數千年。
  • 用詩詞打擂臺 高冷的《中國詩詞大會》咋這麼火
    陳: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武: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裡照平沙。  春節期間,一檔看似沒有多少綜藝節目基因的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突然謎之走紅。以上是兩位對擂人員武亦姝和陳思婷就「月」這個主題的終極較量。
  • 從《中國詩詞大會》看媒體人的文化情懷與擔當
    中國故事能不能講好,中國聲音能不能傳播好,關鍵要看受眾是否願意聽、聽得懂,能否形成良性互動,產生更多共鳴。    融媒體時代,不但要求我們的新聞作品生動精彩、接地氣,還要求媒體從業者創新表達方式,彰顯思想和文化價值,從而觸動讀者的心靈,傳遞重要的社會價值。    雞年春節期間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了。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在哪裡看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什麼時候播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於1月28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開播。大家熟悉的康震、蒙曼、王立群、楊雨、酈波等人,繼續坐鎮點評席。主持人由新人龍洋擔任。第五季的《中國詩詞大會》一共10期節目,分三個時段播出,第一時段是從正月初四到初七(1—4期),第二時段從正月初十到十四(5—9期),第三時段於正月十六播出(總決賽,第10期)。參加本次《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年齡跨度很大,最年長者劉影已經90歲高齡,最年輕的選手是6歲的王恆屹,2歲時便開始接觸詩詞。據介紹,主持人龍洋,2011年進入南京電視臺擔任《直播南京》節目主持人。
  • 北大才女陳更:因《中國詩詞大會》走紅,為何六年還沒博士畢業
    近些年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頗受關注,也因此衍生出了一些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的綜藝節目,如《經典永流傳》和《中國詩詞大會》等,這些節目在傳承文化的同時也讓不少的才子才女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就比如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出現的高中才女武亦姝憑藉著自己高超的詩詞水平一舉奪下第二屆的冠軍。
  • 姜修亮「中國詩詞大會」遇見「香港詩詞創作比賽」
    中國詩詞大會」已經成為熱點話題
  • 《中國詩詞大會》被吐槽是背詩大會?雷海為的成功,說明問題本質
    《中國詩詞大會》被吐槽是背詩大會?雷海為的成功,說明問題本質在春晚一統江湖的時候,每逢新春佳節,一家人都會圍著電視看春晚。今非昔比,隨著春晚的沒落,《中國詩詞大會》異軍突起。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持續走紅,新的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質疑,最具爭議性的就是被吐槽是背詩大會。這個爭議是否真的就冤枉了《中國詩詞大會》,不妨看一下雷海為的成功,很能說明問題本質。《中國詩詞大會》本質上屬於綜藝節目,既然帶有一定的娛樂性,那麼首先就會考慮收視率問題。
  • 《中國詩詞大會》引發古典詩詞閱讀升溫
    光明日報北京2月9日電(記者杜羽)央視近日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在引起收視熱潮的同時,也帶動了相關古典詩詞圖書的閱讀。  一篇題為《中國詩詞大會:繁華落幕,速去讀書》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發表不久就達到了「10萬+」的閱讀量。
  • 中國詩詞大會上的北大才女陳更: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1月29日至2月7日,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科教頻道播出。本季詩詞大會延續了「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節目宗旨,採用第一季百人團對戰的賽制,同時又增加了「飛花令」升級必答題。在第一季憑藉出色表現而被大家熟知的北京大學機器人女博士陳更再次登上央視舞臺並成為擂主,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石家莊教師王子龍搶眼「中國詩詞大會」(圖)
    從1月29日起在央視開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到昨晚總決賽落幕,連播10天引發話題無數。有些石家莊人好奇,選手中有莊裡老鄉嗎?答案是:當然有,而且表現還很搶眼。他就是34歲的石家莊學院青年教師王子龍:接連兩次從「百人團」中突圍上臺答題,更在7日晚播出的「總決賽」中與本屆詩詞大會人氣王、上海女高中生武亦姝比拼「飛花令」。
  • 談《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獨特魅力
    摘要:《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化益智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帶領觀眾走進古典詩詞的瑰麗世界,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一經播出就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和絕佳的口碑,一時間掀起一股詩詞熱。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激活傳統詩詞文化的創造力
    這個小男孩是近日開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第一位選手,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詩詞歷久彌新的魅力,也看到了薪火相傳的美好未來。《中國詩詞大會》已經陪伴我們走過了五年的美好時光,一季接一季,甘蔗節節甜。從第一季到第五季,這個節目所喚起的文化共鳴,依然還是那麼熱烈而真摯。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圖:胡適,現代中國文學改良的主帥可以說,中國傳統詩詞該不該去平仄格律,實際上呶呶不休爭吵上百年了,至今也沒個定論——中心原因當在於,這不只是某種文學形式變革的問題。圖:獲《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的「外賣小哥」雷海在數千年時光中,尤其是隋唐以後,以絕、律為主體的古典詩詞就是中國人的「國詩」,所有人要作詩就必需亦步亦趨地遵循它的規則,這是鐵律,從來都是這個樣子,沒有人會有意見,更不會對平仄格律存廢有想法。
  • 《中國詩詞大會》開場詞是如何「煉成」的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研究員冷凇: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辛曉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中國詩詞大會》題庫專家王珊:《中國詩詞大會》主力導演,科教頻道《考古公開課》製片人
  • 《中國詩詞大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大眾愛上詩詞
    為期十天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圓滿落幕,在十天的節目中,各路選手你方唱罷我登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展示出深厚卓越的詩詞功底,主持人董卿和幾位點評嘉賓妙語連珠,則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另一大看點,而且,關於詩詞大會的相關話題仍然在熱烈討論。
  • 彭敏奪冠,中國詩詞大會落下帷幕!
    這時的他,已經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熱播,變得家喻戶曉,也被選手們稱為「終極BOSS」。 然而這次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中,「終極BOSS」彭敏卻在決賽中被當時的「外賣小哥」雷海為5-1橫掃。
  • 看看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怎麼說
    近日數批日本抗疫物資上的古詩句走紅網絡讓網友們讚嘆不已↓↓↓日本鶴舞市政府捐贈給遼寧大連的防疫物資上寫著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彭敏回應日本抗疫詩面對日本友人的引經據典,眾多網友慨嘆現代漢語使用的草率蒼白,發出「除了『武漢加油』我們還能說什麼?」的疑問。
  • 流行音樂與中國古典詩詞
    作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 陳小奇  永遠跟著時代走,緊跟審美潮流  什麼是流行音樂?在中國大陸,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並列,成為三大音樂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