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修亮「中國詩詞大會」遇見「香港詩詞創作比賽」

2021-03-01 獨立思考和科學思維

中國詩詞大會」已經成為熱點話題。基於央視媒體的強大影響力,再加上目前教育缺乏批判性認識,可以預期在大中小學也會逐漸興起毫無選擇性的詩詞教育和記憶。這是一件大好事?還是一件小好事?要我說啊,頂多算是一件小好事,弄不好就成為弄巧成拙之敗筆。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與「全港詩詞創作比賽」

請大家看看「中國詩詞大會」這六個字。

   第一,大家能夠知道這是「國字號」的節目,能代表全國的最高水平和氣場。真是這樣的嗎?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不是因為是央視製作的節目就立刻化身為覆蓋一切,力壓群雄的節目呢?

第二,大家接著看「詩詞大會」這四個字。很多人一看到「詩詞」就立刻聯想到「驚天地,泣鬼神」的搖頭吟誦,而很少想到「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詞創作過程。總認為創作詩詞是專業人士的高大上舉動,與普通人無關。基於此,一提到創作詩歌,尤其是小朋友創作詩歌就更會遭到大人們或者有些「文化人」的嗤之以鼻。

第三,大家看看「大會」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百度詞彙的解釋是:1. 規模大或內容重要的會議2. 人數很多的集會、聚會。大家可以簡單的理解到「詩詞大會」的準確內涵是不確定的,如果說有,那就是「湊到一起搞個賽詩會」,怎麼賽?按照約定俗成,心照不宣內涵來界定,就是大家一起比比誰記憶的多,比比誰懂的的多。比來比去還是拼知識量,而不是拼創作創新能力。

講解和描述詩歌的內涵和歷史背景沒有問題,但這遠遠沒有結束。我們不能期待源遠流長的詩教傳統僅僅用記憶海量的詩詞來傳承。其實這不是傳承,就是簡單的記憶。

請注意「傳承」這個詞的內涵:「傳承」一詞從字面上理解一是傳播,二是繼承。而這個「繼承」不是只有記憶多少海量的詩詞歌賦,能記憶多少僅僅是「一枚硬幣」的一個方面;「繼承」內涵的另一面就是創新,要有革故鼎新和推陳出新。

如果僅僅用某某人能記憶多少詩詞就說他是在「傳承」詩詞,這是極其不恰當的。就像大家理解「網際網路+教育」的融合,很多人就認為網際網路和教育邊邊角角都是吻合的。其實「網際網路+教育」的融合的真實內涵是:網際網路和教育既有衝突的一面也有一致的一面,兩者的融合是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讓我們回到通過傳承詩詞文化的主題上來。我們對待詩詞的態度和行動絕不能僅僅局限於記憶。我們可否引導孩子從小就開始作詩作詞?這時,很多反對的聲音就冒出來了:一個小屁孩懂個啥?能寫出什麼狗屁詩歌?我還真告訴你:現在的兒童教育中真是有一個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教著孩子做「兒童詩」。這兒童詩歌不是用來同那些「詩仙」「詩聖」做比較的而是教著孩子從小奠定良好的詩歌素養,這便是對詩歌最好的發揚和傳承。

香港特區從1991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已經堅持了26屆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與文化事務署中央圖書館聯合舉辦。重要的是,它不是比賽背誦,而是創作。

只看節目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創作」是該節目的主題。主題清晰,要做什麼很明確。富有生機和活力,充滿了進取和探索精神。在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詩詞文化是這樣的被傳承,不能不令我們大陸人刮目相看,也值得央視取取經。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首冠軍作品

《贈人移居國外》作者是聖公會曾肇添中學學生林梓鳳:

幽女萬裡一身孤,靜看千星墜劍鑪。

霜積月輪迷曠漠,風凌鵬背泣窮途。

恆娥藥煉青煙冷,姑射龍回夜氣紆。

寒影徘徊徒對嘆,相忘爾我在江湖。

【背景簡析】1994年,香港回歸前夕,港人曾掀起一波移民浪潮。詩中描寫同學好友悽涼慘澹的話彆氣氛。

在萬事都可以娛樂的圈內能有央視這樣文化氛圍濃厚的文化娛樂節目已經是值得珍惜得了。在我們點讚的同時,也不免想起:在應試教育夾縫裡傳承傳統文化有多難

相關焦點

  • 《中國詩詞大會》走紅 看國外流行哪些中國詩詞(圖)
    流傳千年的中國古詩詞不僅啟迪國人的智慧,還在不同時期影響了東西方各國的文學和藝術。中央電視臺大型文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自春節播出以來廣受歡迎。節目堅持從詩詞文化中汲取營養,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故事進行高度凝鍊,從傳統文化中挖掘時代內涵,透過耳熟能詳的詩詞名句,引導觀眾不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感和歸屬感。
  •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將播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將播 高凱 攝   中新網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 高凱)21日,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會議宣布《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將於3月23日正式拉開大幕,而「超級飛花令」和「詩詞接龍」等新的節目形式將令這檔以中國傳統詩詞之美感染觀眾的節目更加緊張、精彩。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激活傳統詩詞文化的創造力
    這個小男孩是近日開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第一位選手,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詩詞歷久彌新的魅力,也看到了薪火相傳的美好未來。《中國詩詞大會》已經陪伴我們走過了五年的美好時光,一季接一季,甘蔗節節甜。從第一季到第五季,這個節目所喚起的文化共鳴,依然還是那麼熱烈而真摯。
  • 詩詞小達人們,第四屆番禺區中小學生詩詞大會來啦
    宣講會向師生說明第四屆詩詞大會活動內容、亮點、參與方式、介紹線上答題系統、解釋考核範圍以及題型等;花城出版社編輯、資深配音員、百萬收聽兒童故事播講人謝沐希講解了詩詞設計大賽內容;著名配音演員繆燕飛作朗誦指導和示範;現場還舉行互動環節。本屆大會創新設置了詩詞知識競賽、詩詞設計大賽、詩詞創作大賽三項大賽,大大提升了詩詞大會的知識性、創作性和參與度。
  • @詩詞小達人們,第四屆番禺區中小學生詩詞大會來啦
    宣講會向師生說明第四屆詩詞大會活動內容、亮點、參與方式、介紹線上答題系統、解釋考核範圍以及題型等;花城出版社編輯、資深配音員、百萬收聽兒童故事播講人謝沐希講解了詩詞設計大賽內容;著名配音演員繆燕飛作朗誦指導和示範;現場還舉行互動環節。本屆大會創新設置了詩詞知識競賽、詩詞設計大賽、詩詞創作大賽三項大賽,大大提升了詩詞大會的知識性、創作性和參與度。
  • 從《中國詩詞大會》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幕,一場詩詞嘉年華暫告一段落。節目嘉賓、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說,詩歌是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部中國詩歌史既是中華文明在語言文字上的濃縮精華,更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精神風貌的展示。    本屆《中國詩詞大會》的入選詩詞從中國詩歌的緣起《詩經》開始,包括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延續到當代名人詩詞,時間跨度數千年。
  • 用詩詞打擂臺 高冷的《中國詩詞大會》咋這麼火
    春節期間,一檔看似沒有多少綜藝節目基因的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突然謎之走紅。以上是兩位對擂人員武亦姝和陳思婷就「月」這個主題的終極較量。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年僅16歲的高中生武亦姝成為擂主。她在節目裡自信而沉著的表現也令她圈粉無數。  受到她的帶動傳播,《中國詩詞大會》也收穫了更高的關注度。
  • 電視欄目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形式分析
    摘 要:2016年2月至4月第一季《中國詩詞大會》的開播為當下電視節目帶來了一股文化氣息,作為一檔原創本土文化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一經播出就創下同一時段的收視高潮,並掀起了國人對中國詩詞的學習熱潮。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總決賽改變比賽規則,百人團成了擺設?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總決賽改變比賽規則,百人團成了擺設?時間:2020-02-10 22:59   來源:大象和小羊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總決賽改變比賽規則,百人團成了擺設?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總決賽,比賽規則跟第四季有了很大的不同。
  • 廈門版「中國詩詞大會」來啦
    臺海網8月1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李玲)廈門版「中國詩詞大會」終於來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選手們趕緊報名吧。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市文聯指導,市書院協會主辦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動——「興業銀行杯」2020鷺島首屆「中華愛心詩會」即將開賽,目前共有2500名中小學生報名參賽。
  • 中華詩詞發展報告2018——詩詞文化活動
    中央電視臺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舉辦,讓詩詞熱在全國範圍內持續升溫。6月至10月,中華詩詞研究院與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中華詩詞學會共同主辦2018年聶紺弩杯大學生中華詩詞邀請賽。11月由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中國出版集團中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在暨南大學舉行第四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
  • 《中國詩詞大會》帶火重慶奉節 宅家也能遇見詩和遠方
    「楊柳那個青青江水平,聞郎那個江上唱歌聲……」在3日晚央視CCTV-1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節目中,來自「中華詩城」重慶奉節的百行團選手胡紅引用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的詩詞進行創作吟唱。
  • 「南財好青年」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
    據悉,這位19歲的大二小才女前段時間剛剛通過兩輪選拔,站上《中國詩詞大會》江蘇賽區選拔賽的舞臺,並成為江蘇賽區通關選手,正在為站上央視舞臺而備戰。  曾卓爾的父親曾寧江雖是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卻對古詩詞情有獨鍾。曾卓爾的詩詞啟蒙便來自於父親,「我爸爸喜歡把詩詞抄寫下來貼在家裡的牆壁上,我從小在詩詞的環境中長大,久而久之便對古詩詞有了興趣。」
  • 《中國詩詞大會》如何喚醒文化自信 詩心需要被激活
    《中國詩詞大會》選手武亦姝在比賽中。光明圖片  《中國詩詞大會》選手彭敏在比賽中。光明圖片  《中國詩詞大會》選手張淼淼在比賽中。光明圖片  【《中國詩詞大會》熱播透視】  新春伊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強勢回歸,連續十集熱播,為新春佳節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至第四集,《中國詩詞大會》已累計吸引2.75億觀眾收看,節目話題總閱讀量1億多人次,一舉衝入全國上星收視排名第三位和新浪話題榜單前三名。
  • 從《中國詩詞大會》看媒體人的文化情懷與擔當
    中國故事能不能講好,中國聲音能不能傳播好,關鍵要看受眾是否願意聽、聽得懂,能否形成良性互動,產生更多共鳴。    融媒體時代,不但要求我們的新聞作品生動精彩、接地氣,還要求媒體從業者創新表達方式,彰顯思想和文化價值,從而觸動讀者的心靈,傳遞重要的社會價值。    雞年春節期間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了。
  • 【教育快訊】涉縣詩詞大會等你來!
    點開連結,關注七色光平臺,關注詩詞大會最新推薦。,傳承國學經典,大力弘揚中國詩詞文化,激發全民誦讀及創作詩詞熱情,進一步推進詩詞文化進校園活動落到實處,經涉縣教體局研究決定,在全縣舉辦「詩詞大會」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涉縣詩詞大會 二、活動時間 2020年1月—2020年12月 三、主辦單位 涉縣教育體育局 四、參加人員
  • 石家莊教師王子龍搶眼「中國詩詞大會」(圖)
    從1月29日起在央視開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到昨晚總決賽落幕,連播10天引發話題無數。有些石家莊人好奇,選手中有莊裡老鄉嗎?答案是:當然有,而且表現還很搶眼。他就是34歲的石家莊學院青年教師王子龍:接連兩次從「百人團」中突圍上臺答題,更在7日晚播出的「總決賽」中與本屆詩詞大會人氣王、上海女高中生武亦姝比拼「飛花令」。
  • 廣西師範大學舉辦第二屆詩詞大會
    原題:以文化人誦名篇,經世致用承國魂——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辦第二屆詩詞大會 詩和詞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學創作體裁,古人擅以詞言志,以詩抒懷。為傳承詩歌精神內涵,讓大學生深入感受古典詩詞裡的意蘊。
  • 葉嘉瑩先生關於《中國詩詞大會》的對話
    葉先生說: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詩詞傳給下一代人。「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葉先生是用整個生命去傳承和傳播古典詩詞,同時她非常關心古典詩詞的普及工作。最近,葉先生和她的弟子南開大學的張靜老師,由《中國詩詞大會》緣起,談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薪火相傳,她欣喜於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對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
  • 《中國詩詞大會》引發古典詩詞閱讀升溫
    光明日報北京2月9日電(記者杜羽)央視近日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在引起收視熱潮的同時,也帶動了相關古典詩詞圖書的閱讀。  一篇題為《中國詩詞大會:繁華落幕,速去讀書》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發表不久就達到了「10萬+」的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