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公園遇到與仔仔年齡相仿的孩子,免不了與大人聊起孩子來。當聊到孩子學爬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許多嬰幼兒小朋友根本不會爬,包括已經會走路的小朋友,許多都沒有爬的過程,而且比例之高使我驚訝。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孩子學會爬到底有多重要。
第一階段:鍛鍊孩子學會趴著
有一點必須要承認,那就是現在仍有許多人認為:孩子越早學會走路越好。殊不知這一嚴重的錯誤觀點已經完全違反了人類自然發展的規律。
昨天遇到的那位奶奶帶孫子的就是,孫子4個月不到就學了站立,現在一歲3個月孩子還是不會自己走路,而且很嚴重的是那個小朋友的腿,現在還是彎曲的非常明顯。
第二階段:鍛鍊孩子自己爬行
現在無論是去任何醫療機構,醫生們都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學爬,可就是為什麼有些家長聽不進去呢?我實在是想不通,所以今天把爬行對孩子的幾點好處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閱讀者有所幫助。
第三階段:孩子爬著爬著就站起來啦
以上三張圖片很清楚的展示了孩子學會走路之前要經過的三個階段:趴、爬、站。我來一一分享:
1、趴:大部分孩子都喜歡趴著,因為Ta出生以後全是躺著的,趴著看到的世界與躺著完全不一樣,加上孩子本身的好奇心,所以這一階段的孩子都喜歡且能做到。
好處就是:孩子的頸椎及其周邊肌肉得到很好的鍛鍊,頭部的平衡訓練的很好,為將來走路保持頭部的平衡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同時利於寶寶的胳膊和腿部骨骼和肌肉發育,為第二階段的爬打下了力量基礎。
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長不願孩子趴著,原因很簡單:孩子趴著容易流口水、孩子趴一會累了會哭鬧,家長此時會選擇將孩子抱起來(此時孩子的哭鬧並不是不喜歡趴著而是ta累了/著急了)。
2、爬:這個階段的寶寶要想爬的早,第一階段的培養至關重要。因為要求寶寶的身體協調性要好,不然孩子很容易就會翻滾過去。
這一階段完成的好處是:寶寶的身體協調性、平衡性得到很好的發展,自己能控制身體的平衡,不會翻車,同時寶寶的腿部、手臂力量都得到了鍛鍊,頭部的平衡也更加嫻熟,身體的節奏感也非常棒。
3、站:這裡的站指的不是寶寶自己會走路,而是從爬到自己走中間的階段。
這一階段的好處:身體平衡性要好、腿部力量好、骨骼發育足夠強壯(尤其是腿部的骨骼和力量)。寶寶趴著趴著自己站立起來,扶著沙發或者牆體自己能走,自然的身體的平衡性和協調性非常好。
看到這兒您肯定知道了:要想孩子會爬,必須先練習孩子趴著(如上所述,千萬不要孩子一哭就抱起來,ta很可能是趴累了想歇會),這是爬的基礎;而孩子能不能走路走的穩,爬的好、爬的快至關重要,可以說爬才是寶寶整個成長階段最主要學習的。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呢?
1、不要覺得地上涼、地上髒不讓孩子爬(拿這個藉口說話的父母,我只能說你比較懶,自己圖省事,卻誤了孩子);
2、不要強迫孩子提前學走路(到現在這點許多人還在犯),不要違背動物的自然成長規律;
3、孩子會爬高(沙發、坐墊、桌子等)是非常好的信號,一定要鼓勵;
至於其他方面的問題,歡迎你在評論區提出,我將盡我所能分享自己科學的育兒經驗。
如果你覺得這片內容對你有幫助,也歡迎收藏、點讚、轉發、評論;讓更多的人看到你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