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小劉,兒子十個月了,小傢伙很聰明,有時候抓住爸爸的衣角就可以站起來,甚至還試探著要抬腳走路,婆婆誇寶寶真厲害,10個月就要走路了。但小劉高興不起來,因為她聽說,寶寶如果不會爬行,而直接會走路的話,可能是智力低的表現。於是整天憂心忡忡的,擔心寶寶智商有問題。
相信很多家長也有類似的煩惱,雖說有"三翻六坐九爬"的老話,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有一定的人體差異,所以爬行與智力發育無直接關係,家長不必擔心。有的人說孩子不會爬,照樣會走,甚至會跑,對,他們是跳過了爬的這個階段。
但是你要知道孩子永遠都越不過去,即便一開始沒有學爬的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他也會補上這一課!所以有的家長會發現,寶寶已經四五歲了,為什麼整天在地上爬。
那是因為他學爬的時候沒有上好這一課。一般來說寶寶六七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學習爬行,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對寶寶進行相關的引導,來幫助寶寶掌握爬行的技能。帶寶寶學會爬行後再教寶寶進行走路。
爬行對寶寶來說,有很多的好處:
首先,爬可以強身健體,剛開始練習爬動作,寶寶看起來很吃力笨拙,手臂不能夠撐著地面,等開始爬的時候四肢又不夠協調。但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不斷反覆地鍛鍊,頭部、腹部以及四肢的肌肉都得到了鍛鍊。
第二,爬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比如說孩子在爬的過程中,四肢協調會刺激到大腦的神經系統,同時也可以鍛鍊小腦的平衡能力。另外在爬行過程中會遇到障礙物,寶寶要考慮如何繞過障礙到達目的地。
第三,爬可以擴大孩子的視野,當孩子會爬以後,他可以到處去看,所以一個嶄新的世界就向他打開了,會發現孩子在爬的過程當中樂此不疲,不用再受空間的限制了。
第四,孩子在爬的過程中,不僅在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手腳協調能力。並且他用手和腳在不斷地感觸著這個陌生的世界。
什麼時候可以訓練寶寶爬行呢?並不是局限在寶寶8、9個月的時候,而是當寶寶有了翻身力量和坐的力量後,大軀幹力量就開始不斷下移,腿部力量開始發展!這時候,嘗試爬行是鍛鍊力量與平衡的最好途徑。
家長首先要給寶寶一個適合爬行的環境,
有些寶寶不願意爬,家長需要考慮是不是有下面幾個因素:床鋪爬行——太軟,寶寶找不到發力感! 木地板或瓷磚——太硬,寶寶膝蓋受不住。(有的寶寶痛覺很敏感)爬行空間有限或太小——寶寶無法在成人引導下充分嘗試。
如果是如上的原因,一個辦法就解決,爬行毯一張,把家裡客廳茶几挪開,爬行毯直接放置在地板上,最好一邊用沙發壓住固定,每天引導寶寶,一般十天到一個月寶寶就能嘗試獨立爬行了!
其次要主動引導寶寶爬行
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寶寶前面,引導寶寶往前爬。如果寶寶無動於衷,或只是眼睛盯著看,但並不心動。那麼家長可以做示範,爬行去拿,讓寶寶進行模仿。也可以和寶寶比賽,鍛鍊孩子的靈敏度和速度。
最後要注意糾正寶寶的爬行動作
孩子的爬行姿勢都不一樣,有的匍匐前進,有的還會倒著爬行。家長必須要注意觀察,及時糾正寶寶錯誤的爬行姿勢。
寄語:爬行是孩子運動發育過程當中的一個裡程碑,對於孩子腦部神經發育是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另外爬行也可以強身健體,對寶寶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議家長,多讓孩子爬爬再走,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