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2019年過去了,珠海的中小學課後託管開展得咋樣?去各個醫院就醫有無更加便利?不少市民關心的燃氣開通了沒?日前,南都記者從珠海多個部門了解到,2019年民生實事進展順利。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都完成了既定目標。
教育服務
2020年課後服務實現全覆蓋
南都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展課後服務的公辦小學達115所,佔全市小學比例為97.44%,已超額完成2019年的既定目標70%。其中,橫琴新區、香洲區、鬥門區、高欄港區校內課後服務已覆蓋全區所有小學;金灣區有11所小學提供校內課後服務,覆蓋率為84.6%;高新區覆蓋率為83%。
目前還未開展校內課後服務、未實現「全覆蓋」的原因是部分西部地區學校硬體設施比較差,需要完善設備設施才能開展此項工作。
下一步校內課後服務工作如何走?珠海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在普惠面上加大力度,繼續擴大課後服務範圍,計劃到2020年底,實現全市所有具備條件的公辦小學為全部有需求的小學生提供校內課後服務。與此同時,市教育局將繼續爭取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由市、區兩級財政投入資金,完善校內課後服務的設備設施,以公益普惠原則加大課後服務補貼力度,保障校內課後服務順利實施。
針對學校提供校內課後服務人手不足的問題,市教育局將探索積極引入多元化主體參與課後基本服務,即看管服務,統籌解決學校人員不足問題,切實減輕學校教師的工作強度。如各區在實施過程中,可積極鼓勵離退休教師、社會熱心人士、志願者、家長參與課後服務工作;對於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確實無法完成看管服務工作的,可以探索通過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符合資質的第三方社會機構實施學生課後基本服務。
健康醫療
電子健康碼註冊人數已接近270萬
在市民關注的就醫方面,2019年珠海要在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實施一碼通用、一網聯通、一鍵診療、一站會診、一體服務的信息便民就醫措施。
記者從珠海市衛生健康局獲悉,醫療衛生信息便民服務改善後,居民通過「健康珠海」APP及微信公眾號,醫生通過「醫生工作站」,可以查閱本人或服務對象在全市各醫療機構的門診就診、住院、檢驗檢查、公共衛生等記錄,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各項「網際網路+」服務推進,有效緩解了珠海居民看病排隊時間長等問題,讓市民在健康生活中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目前,全市32家醫療機構已進行數據採集工作,將為大數據分析、運用、共享、可研、監測提供數據支撐;已完成居民健康檔案瀏覽器系統改造,居民通過「健康珠海」APP及微信公眾號,醫生通過「醫生工作站」,可以查閱本人或服務對象在全市各醫療機構的門診就診、住院、檢驗檢查、公共衛生等記錄,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
目前,全市多個便民的診療服務終端已投入使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健康珠海」APP及微信公眾號註冊人數約7.2萬,使用「健康珠海」APP及微信公眾號就診約3萬人次。門診預約渠道由早些年的現場掛號、電話預約逐步擴展為微信公眾號、支付寶、APP、珠海市統一預約平臺等方式,由固定場景升級為移動場景,預約掛號更加方便。在現場掛號和繳費方面,除傳統人工窗口外,通過加強引導員和志願者的現場引導,大力推廣自助設備的使用,分流就醫人群,極大地減少了「排長龍」現象。
2019年5月,珠海在橫琴舉辦了「珠海市醫療衛生信息便民服務一碼通啟動儀式」。目前,珠海已在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啟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電子健康碼註冊人數已接近270萬。今年,珠海加強建設兩級健康信息平臺,實現醫療衛生機構「一網聯通」,具體包括:醫療健康數據採集、居民健康檔案瀏覽器改造、醫改監測系統等內容。
為有效促進分級診療工作開展,目前珠海有8家遠程會診試點醫院已完成建設並試運行。珠海積極推動5G技術與醫療健康事業融合發展,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醫療機構5G全覆蓋。
為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實現線上線下「一體服務」,珠海市人民醫院作為全省首批20家網際網路醫院之一,自去年4月下旬正式掛牌至今共有5.96萬市民註冊,281名醫生註冊,就診記錄6247人次,有效地擴大醫療服務半徑,幫助醫生提高門診效率,同時有效緩解患者排隊問題。
公共運輸
2019年新增500輛純電動公交車
2019年,珠海承諾新增10條公交線路,重點開通跨區快速公交,新增投放500輛純電動公交車,支持發展定製公交,增加微循環公交,打通園區、村居出行「最後一公裡」。記者從珠海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目前該項工作已順利完成。
其中,500輛純電動公交車已全部完成生產,陸續投入運營。截至11月30日,珠海全市已新開通公交線路22條,開通了Z17路(夏灣-夏灣農貿市場-夏灣)環線、Z149路(高欄港大廈—高欄港大廈)環線、Z151路(南水車站—精細化工專區)、Z152路(大海環三隊—連灣七隊)等4條微公交線路,停開Z57路的同時開通洪灣漁港專線(香洲總站-洪灣漁港)等。
定製公交方面,針對市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公交出行需求,珠海公交與阿里雲、託旺團隊開發的定製公交平臺於6月3日正式上線。目前,平臺支持智慧巴士1、2、3號線線上購票、掃碼乘車、線路招募等功能,並同步加快公交網約車等功能板塊開發工作,為學校、工業園區、醫院等特殊出行群體量身定製精準化、個性化的公交服務。
交通方面,珠海的「陸島交通公交化」也取得很大成果。「新海濱」「新海亮」「新海天」「新海洋」「新海珠」等五艘高速客輪相繼投入使用,使得珠海海島淡季航班增加至30個,旺季航班增加至38個,這讓「說走就走」的海島之旅成為現實。隨著運力提升和航班優化,陸島交通的公交化運行將更加便捷。
此外,還實行了海島常住人口五折、珠海市戶籍人口八折票價優惠政策。
燃氣工程
完成45公裡市政燃氣管道建設
對於不少居住在老舊小區的居民來說,燃氣問題始終是最為關心的。據悉,加快普及管道天然氣工作,已連續兩年被列入珠海政府工作報告十項民生實事。
截至目前,珠海2019年管道燃氣經營企業投資完成了45公裡市政燃氣管道及配套設施建設;各區(功能區)共撥付財政補貼資金約1.1億元,完成超過5萬戶老舊小區住宅戶外公共燃氣管道加建工作,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自2018年全面啟動老舊小區加建管道燃氣設施工作,兩年來,珠海各區共累計撥付財政補貼資金近3億元,已完成超過13萬戶老舊小區住宅戶外公共燃氣管道加建工作。
2020年,還將持續推進約30公裡市政燃氣管道及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高管道天然氣覆蓋範圍和保供能力,指導各區繼續推進具備條件的老舊小區加建戶外公共燃氣管道工作,進一步推廣普及管道天然氣。
採寫:南都記者 朱鵬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