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踏進過婦產科了,猛然走進來,對裡面的熙熙攘攘有些不習慣。人們的目標都很一致:生一個健康的孩子,或者阻止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有一對年輕的夫妻讓我莫名感動起來。妻子穿著黑色長裙、平底球鞋,扎著馬尾,腹部略微有些隆起,臉色不太好,年齡看起來比她丈夫大很多。丈夫是個乾乾淨淨書生模樣的人,白衣黑褲,像扶著一個貴人一樣,每走一步都很小心,生怕妻子被旁人蹭到,那種專注的表情充滿了神聖感。
也有很多大大咧咧的夫妻們,已經習慣了婦產科漫長的等待。十月懷胎,每一項檢查都不能忽視,查血、驗尿、做B超、諮詢醫生的意見,這些常規的活動幾乎每隔兩個月就要經歷一次,他們已經習慣了。跟以前不同的是,有些二胎媽媽帶著娃一起過來做檢查,這讓婦產科變得嘈雜又生機勃勃。
《肚子怎麼了》劇照
當然,這裡有希望,也有絕望。
臨下班的時候,醫生已經露出了長時間上班的煩躁和倦怠。然而,有個肚子已經凸顯的孕婦一直想搞清楚,她的羊水穿刺檢查報告出來了,寶寶到底有沒有問題。從衣著打扮來看,應該是從鄉下專程過來諮詢醫生的。年近五旬的女醫生對各種狀況見怪不怪,並沒有給她輕言細語的安慰,只是直奔主題,麻利地跟孕婦解釋:「多了條染色體,這是典型的二十一三體症候群,孩子肯定是不能要的。你們也不希望孩子生下來有缺陷對吧?」這意味著孕婦前幾個月的苦都白受了,接下來還要接著受苦,才能結束這次孕育,她的淚水馬上就湧出來了,直到醫生下班前,她還坐在候診區流眼淚。但是誰又能過來安慰她呢?也許她和家人都對胎兒寄予了100%的希望,但是檢查卻要讓她接受結果是零的事實。
在懷孕這件事情上,很少有人能夠感同身受,恐慌、焦慮、擔心、絕望、無助,種種感覺只有即將成為母親的人獨自承擔。
《生門》劇照
婦產科的醫生們也是風格不一的。大主任是個不緊不慢、慈眉善目的人,她看病時好像聊天的成分更多一些,甚至還跟病號分享自己是怎麼孕育二孩的,花了多少代價。聊著聊著,半個小時就過去了,排隊等候的人未免有些著急。她會朝好的方面給孕婦分析利弊,譬如高齡產婦並不意味著遺傳基因就會有問題,大孩和二孩之間年齡差距大或小都不會影響生活質量,多年前吃過的藥並不會影響胎兒的基因⋯⋯她一般會鼓勵女人們懷孕之後就儘量把孩子生下來,畢竟現在哪個年齡階段懷孕都不輕鬆。
《產科醫鴻鳥2》劇照
有的醫生是竹筒倒豆子的性格,有一說一,看到B超單直接問:你們想不想要這個孩子?的確,這就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但是這麼直接的話術讓孕婦一時很難做出回答。
以前國家禁止生二胎的時候,我一旦懷孕就會有一種焦慮感和罪惡感,現在這些壞感覺好像變成了一種烙印,很難再改變了。在猶豫中懷孕之後,儘管上高中的大寶和丈夫都不反對,認為決定權在我,但我始終有畏難情緒,孕吐、生產、餵奶、熬夜、擔驚受怕⋯⋯把所有的苦都重新吃一遍,又是為了什麼呢?
媽媽說,你已經有一個基因好的孩子了,萬一現在生出一個基因不好的呢?她再三強調,她不鼓勵我生二胎,不是怕我以後沒有精力和經濟實力照顧她,而是怕我吃苦。
反覆考慮了很久,下決心在人流手術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的時候,我的眼淚還是忍不住流下來了。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個人問題」欄目讀者投稿文章。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三聯生活周刊》投稿郵箱
個人問題投稿
yourproblem@lifeweek.com.cn
微信公號投稿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讀者來信投稿
letter@lifeweek.com.cn
生活圓桌投稿
roundtable@lifeweek.com.cn
頭條號「粉絲信箱」
toutiaoxinxiang@lifeweek.com.cn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封面圖,一鍵下單
「綜藝時代的演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