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數據免遭洩露

2020-12-13 TechWeb

[TechWeb編譯]技術的進步使我們密切關注Internet和計算機上的個人數據。計算機技術進入我們生活的速度越快,保護我們的個人數據就越重要。你應該怎麼做才能不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在本文中,我們將回答這個問題,並告訴您如何保護您的設備免受黑客攻擊和數據洩漏給第三方。

科技進步讓我們可以在電腦和手機上做很多事情,包括儲存個人照片、進行商業交易以及創建銀行帳戶。因此,保護個人信息的問題變得尤為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準備了這篇關於如何避免黑客攻擊和個人數據洩露的文章。

黑客攻擊有多種類型。重要的是要了解黑客用來入侵計算機的最常見的攻擊類型。

郵件轟炸。這是最古老的黑客攻擊類型之一。流量和發送的消息數量的顯著增加導致伺服器故障。它不僅使您的郵件癱瘓,而且使郵件伺服器本身的工作癱瘓。今天很少使用這種類型的攻擊。
病毒,木馬,蠕蟲,嗅探器。這種類型的攻擊結合了各種第三方程序。這些程序的運行目的和原則可能極其多樣化,因此對每一個程序進行詳細討論是沒有意義的。所有這些程序都是統一的,因為它們的主要目標是訪問和「感染」系統。

中間人攻擊。黑客攔截了兩個應用程式之間的通信通道。結果,他可以訪問通過此通道的所有信息。攻擊的目的不僅是盜竊,還包括偽造信息。

DoS(拒絕服務) —一種攻擊,旨在使伺服器不響應請求。這種類型的攻擊並不直接暗示獲得某些秘密信息,而是用於使目標服務的工作癱瘓。

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 – DoS攻擊的子類型,具有與DoS相同的目的。但這是從屬於同一網絡的多臺計算機進行的。這導致受害者伺服器的故障。如果常規DoS無效,則使用DDoS。

現在我們知道攻擊者如何和為什麼可以入侵計算機。是時候分享一些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的技巧了。

在線購物時要小心。最好不要從其他人的設備上進行購買,因為它可以保存您的用戶名和密碼,銀行卡信息等。攻擊者可以複製您的數據並將其用於自己的目的。您需要做的所有事情:使用安全的網絡,使用強密碼,確保您訪問安全的在線商店,切勿將卡數據存儲在在線帳戶中,每周檢查一次銀行卡交易。

不要使用簡單的密碼。如果密碼為12345,對於專業的黑客來說,入侵計算機並不難。請使用複雜的加密。例如,單詞中的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將數字和字母結合在一起,以便為您的帳戶創建密碼。

切勿長時間使筆記本電腦或智慧型手機處於解鎖狀態。即使您只是走了幾分鐘,讓小工具仍可訪問,專業的黑客也將有足夠的時間進入系統。

使用端到端數據加密。這種數據保護在公司中非常受歡迎,因為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數據保護之一。大多數Messenger都使用這種類型的保護,因此訪問密鑰僅存儲在用戶的設備上。這意味著,如果不訪問該設備,則第三方將無法訪問該信息。

定期檢查計算機上安裝的應用程式。不使用的應用程式應該在特殊工具和程序(如mackeper)的幫助下刪除。這將降低黑客入侵系統的風險,並提高計算機的性能。

雙因素認證。這不僅意味著一個強密碼,而且還意味著某些信息或一個用戶完全知道的事實。例如,可能是他的聲音、指紋、智慧卡或其他東西。

常見問題

我們是否應該使用VPN?
強烈建議在咖啡館或其他公共場所使用筆記本電腦的人員使用VPN服務。因此,流量將被重定向到另一臺伺服器,用戶將收到一個加密的連接地址。它降低了網絡欺詐者入侵的風險。

我應該讓應用程式訪問我的數據嗎?
下載到智慧型手機的每個應用程式都要求訪問您的個人數據。iOS和Android的用戶可以檢查應用程式和遊戲可以訪問哪些信息。如果發現可疑的內容,請立即在設置中禁止訪問或從設備中刪除。

是否應該一直打開地理定位?
發布照片時,您可能已經注意到可以自動設置地理位置。如果關閉地理位置,應用程式和服務將無法訪問有關設備位置的信息。因此,為了保護自己,最好限制對智慧型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地理位置的訪問。

有沒有可能用社交網絡入侵電腦?
你應該記住,你的個人資料可以通過查看社交網絡上的照片找到。例如,你可以從機場上傳一張照片,在那裡你會很開心,並用登機牌擺姿勢。但登機牌條碼是唯一的,可以用來搜索航空公司提供的個人信息。拍攝文檔也是個壞主意。

或許完全刪除社交網絡是有意義的?

毫無疑問,你不應該驚慌失措,從所有的社交網絡上刪除帳號,而應該簡單地使用上面的提示。他們會保護你免受意外和不愉快的情況。

不幸的是,沒有一種通用的方法來保護您的個人數據不被洩漏以及計算機不被黑客入侵。您可以通過結合高性能軟體和如何避免潛在威脅的知識來保護自己。因此,有必要儘可能頻繁地進行完整的計算機檢查,並在使用計算機時要小心。

相關焦點

  • 大數據安全 用戶隱私該如何保護
    但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一場如何構建數據安全新秩序的高端論壇讓她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每天上網的一個個小動作,會給自己帶來隱私洩露的風險。從Facebook用戶數據洩露,到攜程利用大數據「殺熟」,再到今日頭條虛假廣告風波……論壇嘉賓舉出的一個個案例,讓這個90後大學生意識到,隨著大數據產業的飛速發展,中國正在迎來一場空前的「隱私危機」。
  • 求職信洩露個人信息?大數據資訊時代如何拒絕隱私裸奔?
    同時,對現有的平臺監管、簡歷被洩露後的維權以及如何保護個人信息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報導。內容指出,有不少求職者在網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接到陌生騷擾電話和簡訊息。圖:熱搜榜截圖微博中出現#1元即可購買一條簡歷#、#簡歷被販賣或成騷擾電話源頭#等熱點話題,引發媒體機構和大量網民就「信息安全」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有關1元簡歷、隱私、陷阱、簡訊、求職、洩露、一條龍、產業等成為該話題的網絡熱詞。
  •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隱私 信息安全攻防戰永無止境
    原標題: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用戶隱私   大規模用戶隱私洩露事件又一次被爆出:萬豪國際集團旗下酒店客房預訂資料庫被黑客入侵,約5億名客人的信息或被洩露。業界稱,這是自之前雅虎30億用戶信息被竊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今年以來,用戶隱私洩露事件時有發生。
  • 大數據時代,如何更好的保護隱私
    那麼,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的保護隱私?網絡圖片。  如何在維護個人隱私權和數據利用之間保持平衡?  一種觀點認為,應該更加注重隱私的保護,這樣做的後果可能就是阻礙數字經濟的發展。而反對觀點則認為,應該更充分地利用數據,但這有可能導致隱私保護不力。
  • 給數據加「噪音」,差分隱私如何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
    其研究的重點就是如何分配隱私預算,也就是怎麼加噪聲、加多少噪聲,減少對模型有效性的影響,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結果,還能防止攻擊者通過查詢模型而洩露數據隱私。目前,蘋果和Facebook已經使用這種方法來收集聚合數據,而不需要識別特定的用戶。比如,蘋果公司需要搜集用戶數據,了解用戶習慣,從而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
  • 如何保護安卓手機個人隱私
    說到智慧型手機隱私安全問題,或許很多人並不知曉嚴重性何在,在安卓系統平臺,這一隱私問題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當然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下面小付就淺談如何更安全的使用安卓手機,儘可能的保護個人隱私安全。合理選擇下載渠道移動生態圈與PC端不同,各大應用市場紛紛爭搶移動端入口,通過應用下載期望從中獲取一杯美羹。由此,應用市場良莠不齊,各種app下載渠道俯拾即是。
  • 陳根:大數據時代下隱私洩露頻繁,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儘管數據洩露在網上已經非常普遍,但每一次數據洩露的事件都依舊駭人聽聞,我們誰也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下一個數據洩露事件的受害對象。上個月,安全研究人員Noam Rotem和Ran Locar在掃描開放的網際網路時,無意中發現了一組可公開訪問的亞馬遜網絡服務(AWS)數據包。
  • 100%的安卓APP在獲取手機隱私權限?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安全與防詐騙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保證個人隱私安全越發重要。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全面到來,用戶數據洩露事件頻頻發生。2018年由於洩露數據而成為輿論焦點的公司,不乏網際網路公司巨頭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 隨著普通用戶的隱私安全意識提高,移動網際網路上的隱私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多的獲得社會輿論的關注。
  • 舊手機是如何一步步洩露你的個人隱私的?保護隱私請這樣做!
    舊手機是如何一步步洩露你的個人信息的?時下,各種智慧型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不少手機用戶在更換新手機後都會選擇把「退休」的閒置手機賣給二手手機回收市場。這樣安全嗎?「恢復出廠設置」能否一了百了?手機中一般都保存了我們大量的私人信息,你能確保不被洩漏嗎?舊手機裡面的數據信息應該怎麼處理?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數據被收集、隱私被洩露……首次亮相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如何捍衛你我信息安全?
    用戶的網絡記錄被平臺擅自收集用於商業推銷、公民在相關機構登記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外傳……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公民個人隱私的邊界也頻頻遭遇挑戰。陝西省律師協會常務理事王浩公認為,以往立法中以能否「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作為對個人信息判斷標準,草案將其擴展到了「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增大了個人信息的保護範圍;同時,草案對個人信息的界定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信息,使立法保護的對象範圍更明確。
  • 數據被收集 隱私被洩露……首次亮相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如何捍衛你我信息安全?
    用戶的網絡記錄被平臺擅自收集用於商業推銷、公民在相關機構登記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外傳……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公民個人隱私的邊界也頻頻遭遇挑戰。陝西省律師協會常務理事王浩公認為,以往立法中以能否「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作為對個人信息判斷標準,草案將其擴展到了「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增大了個人信息的保護範圍;同時,草案對個人信息的界定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信息,使立法保護的對象範圍更明確。
  • ...2|為什麼進行數字營銷必須關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
    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區別與聯繫?  數據安全主要側重於在數據存儲、傳輸和使用過程當中的數據保護的安全級別,它針對的數據不僅僅是個人數據,也包括了企業業務數據,它依據的法律也是《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以及相關的標準。
  • 【提醒】數據被收集、隱私被洩露……首次亮相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如何捍衛你我信息安全?
    用戶的網絡記錄被平臺擅自收集用於商業推銷、公民在相關機構登記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外傳……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公民個人隱私的邊界也頻頻遭遇挑戰。、嚴格限制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明確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護義務等方面,全面加強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 保護個人隱私安全 我們該怎麼做
    保護個人隱私安全 我們該怎麼做 2020-12-18 2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線學習中的個人數據和隱私保護手冊》發布
    2020年6月18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阿拉伯教科文組織、北京師範大學與網龍網絡公司共建的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國際智慧學習環境協會聯合發起,網龍旗下在線社區Edmodo提供支持的「在線教育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國際研討會在線上召開。
  • 個人隱私無小事,大數據時代需要怎樣的隱私保護技術?
    導語:隱私保護VS數據共享,如何取捨?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會接到莫名奇妙的推銷電話,或者是收到很符合需求的推送?這些都是你的個人數據被洩露的表現。大數據時代,人們的個人信息、消費需求、甚至生活習慣都會形成數據,由個人數據織成的信息網覆蓋範圍極廣,且能產生巨大經濟價值,網上甚至形成了販賣用戶信息的「黑產」鏈條。
  • 4.68億個人信息洩露: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近日,央視報導了這一則新聞:「江蘇淮安警方依法打擊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緩存公民個人信息1億多條,4.68億個人信息洩露。」隱私數據,永遠都是用戶的。誰來用,用在哪,什麼時候用,永遠都是用戶的權利。
  • 網絡安全 | 注意網絡安全 保護個人隱私
    2020年9月15日,鞏留張家港實驗學校組織全體師生開展了以「注意網絡安全,保護個人隱私」為主題的網絡安全教育活動。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學生網絡安全意識。通過校園廣播、主題班會、觀看視頻等形式進一步普及網絡安全知識,讓全校師生對網絡安全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注意網絡安全,保護個人隱私,營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客戶信息,個人「隱私」該如何保護?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當前,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大數據時代, 個人行蹤、興趣愛好等隱私長期曝光在外, 第一千零三十九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國家機關、承擔行政職能的法定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於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不得洩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