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敘事不能被謊言誤導玷汙。要留下忠實於事實的信史,留下正確的人類集體記憶。歷史的「敘事權」,我們一定要捍衛、要爭取。「中國抗疫」的付出與犧牲,眾志成城的行動和風月同天的情懷,理應銘記在人類與疫病戰鬥的史冊上。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的擔當不僅體現在戰疫時刻,也要體現在保留戰疫記憶、守護歷史真實的時刻。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系統梳理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偉大曆程,全面總結中國抗疫的經驗做法,深刻闡明全球抗疫的中國行動、中國理念、中國主張。這一真實記錄中國抗疫艱辛歷程的重要文獻,客觀呈現了面對危難時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生動展現中國人民煥發出的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精氣神,全國上下強烈共鳴,國際社會廣泛關注。3.7萬字、30餘組重要數據、126個重要時間節點……白皮書濃縮的,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戰疫史。在這場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中,中國第一個遭受病毒侵襲,第一個拉響疫情警報,14億中國人民最早投入抗疫行動,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付出了巨大代價,承受了重大犧牲。今天,當戰疫硝煙漸漸消散,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我們正處於「搶回失去時光」的新一輪緊張忙碌之中。此時此刻,白皮書的發布,讓那段共克時艱、眾志成城的歲月躍然眼前,激蕩起國人的無盡感慨,釋放出濃烈的家國情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中國抗疫的核心邏輯,也是中國為什麼「行」的最好答案。疫情嚴峻、資源吃緊,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大考,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執政理念、治理能力的試金石。不同於某些國家的選擇,中國迅速建立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不拋棄、不放棄」,應收盡收、應檢盡檢,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正是這段不平凡的戰疫歷程,讓每個中國人以最直觀的方式感受到「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人的生命高於一切」的莊嚴承諾、「與子同袍,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誼。而記錄國家發展進程中這特殊一步,不僅將為我們此後應對重大災難提供參考,更關乎中華兒女的民族記憶,蘊藏著繼續前行的深厚力量。戰疫艱辛,而嘈雜不斷,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或出於意識形態偏見,逢中必反,或出於國內政治需要,以抹黑中國的方式甩鍋諉責,始終在不遺餘力地將疫情政治化、汙名化,「中國責任論」「中國賠償論」等層出不窮。面對造謠、中傷、濫訴鬧劇,白皮書的發布不僅是一部自我記錄的歷史呈現,同樣是對一些國家「政治病毒」的鮮明回擊。輿論阻擊戰也是戰疫的一部分,抗疫敘事不能被謊言誤導玷汙。要留下忠實於事實的信史,留下正確的人類集體記憶。有些人篤信謊話說一千遍就能變成真理,那我們就要堅定地拿事實說話,以中國行動捍衛公允地記錄、定義這段大歷史的權利。「誰都不能對抗歷史,因為歷史是絕對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的「敘事權」,我們一定要捍衛、要爭取。「中國抗疫」的付出與犧牲,眾志成城的行動和風月同天的情懷,理應銘記在人類與疾病鬥爭的史冊上。而要完成這一任務,顯然不能靠留存於社交媒體的隻言片語,不能靠道聽途說的片段式日記,必須是一次國家主導、全民參與的集體行動。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一個永葆清醒的民族,必然是善於總結的民族。近段時間,從國家圖書館啟動中國戰疫記憶庫建設項目,到新華社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再到國新辦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積極的國家行動,傳遞的信號十分明確: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的擔當不僅體現在戰疫時刻,也要體現在保留戰疫記憶、守護歷史真實的時刻。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但從未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抗擊疫情,中國人民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將始終同各國人民緊緊站在一起,休戚與共,並肩戰鬥。陽光總在風雨後。只要全世界人民心懷希望和夢想,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目標一致、團結前行,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鮑南
編輯:張砥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