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通過搭建全國領先的「便捷通關立體監管系統」助力經貿往來

2021-01-11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聰明」貨物才下輪船便上貨架

  萬噸巨輪踏浪而來,貨物川流不息。廣州南沙港每天有7300個進出口貨物貨櫃從貨輪上裝卸,忙而不亂:300多塊LED屏組成的智慧大屏在控制中心24小時不間斷地呈現65個監管現場的畫面;在5G查驗輔助機器人的幫助下,現場關員實現一天12小時查驗500個貨櫃的工作量;通過自動識別和採集貨櫃號信息,對碰貨物提前申報、查驗信息,無需查驗的貨物直接船邊分流送至銷售市場,實現「才下貨輪便上貨架」的「無縫銜接」……廣州海關通過搭建全國領先的「便捷通關立體監管系統」(簡稱「CAAS」),打造智慧海關,助力經貿往來。

  案例聚焦

  智!遠程「透視」貨物通關數據作業信息

  步入廣州海關CAAS運行控制中心,一面長約20米、寬近4米,由300多塊LED屏組成的CAAS智慧大屏24小時不間斷地滾動呈現關區65個監管現場視頻監控畫面,主要監管場所畫面還疊加著各種類型標籤數據。透過屏幕,廣州港南沙港區碼頭上正在裝卸貨物的國際航行船舶泊位電子標籤、船舶航行軌跡、靠泊時間、碼頭作業狀態一目了然……

  廣州海關綜合業務處副處長何敏慧介紹:「以往我們使用的視頻監控只是『視頻畫面』,實貨流與信息流相對分離,沒有辦法及時對碰,無法通過視頻監控全面掌握實貨的具體情況和通關狀態。」

  為攻克這個問題,廣州海關探索構建全方位立體智能感知體系,不僅可以通過實景監控畫面遠程「透視」貨物通關數據、作業信息,還可以動態追蹤監管場所內貨物、人員、運輸工具的情況,宛如身臨其境。在此基礎上,廣州海關部署動態預警功能,途經疫區預警、邊界圍網、機器人識別、人臉識別等智能分析,實時推送風險預警模型,輔助現場關員執法決策,邊界預警準確率、疫區預警有效處置率均達到了100%。

  關員與企業視頻連線 效率提升300%

  通過海關CAAS自動識別和採集貨櫃號信息,對碰貨物「提前申報」、查驗信息後,無需查驗的貨物直接「船邊分流」輸送至市場銷售,實現「才下貨輪便上貨架」的無縫銜接。

  據了解,自2019年12月,廣州海關在符合條件的出口申報前監管、進口目的地檢驗、企業日常監管等21類業務中推廣應用移動遠程監管,為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CAAS移動遠程監管,海關關員可與企業視頻連線,企業按指令進行錄像、拍照等操作,實現對監管作業過程、查驗關鍵環節的遠程檢查,在滿足海關監管作業要求的前提下,將貨物查驗時間由原來的平均4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壓縮了企業等待查驗的時間和經營成本,助力貨物快速進入市場流通。目前累計為廣汽豐田、四洲食品等超過400家試點企業開展移動遠程監管業務700餘次,涉及進出口貨物200餘報關批次、貨值1.5億元人民幣,作業效率提升300%。

  5G查驗輔助機器人不懼高溫能檢有害氣體

  人工查驗是較為常見的海關對進出境貨物的監管方式。海關關區監管業務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監管貨物、運輸工具、郵遞物品包羅萬象,商品品類特徵、形態風險千差萬別。「以前關員得先到現場核對貨櫃號和封志號,待卸貨後再進行查驗,至少跑兩趟。」 南沙海關南沙港查驗科科長徐忠華說,以一天工作12小時計算,現場關員一天查驗貨櫃數量300個左右,即需要跑幾十上百趟。尤其是盛夏正午,碼頭地面溫度長時間超過50攝氏度,影響了關員的工作進展。

  「現在5G查驗輔助機器人代替人工完成查驗前的準備工作,關員到場後馬上查驗,為我們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和人手。而且機器人還搭載了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功能,靈敏度很高。」徐忠華告訴記者,不懼高溫的5G查驗輔助機器人在盛夏正午依然可以正常作業,通過自主走位,自動採集、比對貨櫃號和封志號,驗核無異常的即可通知碼頭工人開櫃卸貨,全程無需海關關員介入,也減少了疫情期間人員的聚集。同時,並聯的作業模式大幅提升了查驗現場的工作效率。據了解,仍以一天工作12小時計算,如今現場關員查驗貨櫃數量可達到500個,效率提升了60%以上。

海關關員操作5G查驗輔助機器人

  基層思考

  南沙海關南沙港查驗科科長 徐忠華

  AR、AI、5G賦能智慧通關

  目前,國家正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對海關的通關時效提出更高要求。南沙進出口貨運量年年增長,2020年1-10月進出口貨櫃突破213萬標箱,同比增長6.5%。而通關提速正是企業翹首以盼的。

  「便捷通關立體監管系統」是廣州海關在全國通關一體化和全面深化業務改革2020的框架下搭建的,聚焦實貨監管,探索應用「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前沿技術,通過打造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的智能立體可視化系統,使國門安全防線更立體,監管效能最優化,通關效率超一流。

  比如,利用貨櫃識別、視頻追蹤、邊界預警等技術,連接海關監管與碼頭作業各環節,按風險類別分流貨物,低風險的自動驗放,實現24小時智能通關。在查驗環節,一方面,通過智能輔助機器人找鎖、拍照,提前完成貨櫃號、封志號核對;另外一方面,利用智能開櫃APP實現自動開櫃、關員派單「並聯」作業,數據採集、自動比對同步進行。

  專家聲音

  廣州海關總工程師 馮錦羨

  加強大數據現代化手段運用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國海關信息化、科技化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全面的跨越式發展,新技術應用始終貫穿於中國海關業務改革的發展歷程。特別是機構改革後,海關承擔的職責更多、範圍更廣、鏈條更長,新技術應用對推進海關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必須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槓桿加快智慧海關建設,強調要實現從發揮支撐保障作用到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的根本性轉變。

  下一步,廣州海關將繼續深化CAAS改革應用,力爭覆蓋關區90%以上的監管場所和核心業務領域,與海關信息化系統資源互聯互通率超過80%,節省一線查驗人員40%以上,在不增加人力的前提下實現24小時常態化智能通關。

  未來,我們將持續建立移動和開放應用生態,深入創新海關業務「自助式」「移動式」「智能式」模式,加強大數據等現代化手段在海關治理中的運用,提升海關精準監管、智能監管、有效監管水平,實現「管得住、放得開、效率高、成本低」,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廣州海關便捷通關立體監管運控中心-西大廳專業控臺及辦公桌椅項目...
    廣州海關便捷通關立體監管運控中心-西大廳專業控臺及辦公桌椅項目(0809-2041GDG12196)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廣州海關便捷通關立體監管運控中心-西大廳專業控臺及辦公桌椅項目 品目 貨物/家具用具/其他家具用具
  • 廣州海關依託「線上海關」推行遠程監管驗放新模式助力快速通關
    央廣網廣州1月4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關悅)據廣州海關1月3日消息,近日該關探索試點立體監管便捷通關改革,將網際網路技術與海關監管服務相融合,依託「線上海關」推行遠程監管驗放新模式,助力進出口商品通關再提速。
  • 聚焦需求完善監管 廣州海關保障進口醫用物資快速通關
    廣州海關所屬番禺海關關員對進口醫用直線加速器進行查驗(央廣網發 陳俊鋒 攝)央廣網廣州12月21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關悅)12月10日,廣州市澳漪進出口有限公司向海關申報進口兩套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急需使用的彩色超聲診斷系統。
  • 出口通關時間縮至2.91小時,廣州海關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效果顯現
    為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全力支持本屆網上廣交會,廣州海關推出了八大服務措施。 線上廣交會開啟首日,廣州海關綜合業務處副處長鄧貴波和廣州會展中心海關副關長徐越分別就廣州海關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和助力展覽品便捷通關的相關政策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 「網際網路+關郵e通」為廣州海關通關提速
    記者從「網際網路+關郵e通」改革新聞通氣會獲悉,廣州海關聯合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於2016年1月15日起,正式啟動「網際網路+關郵e通」改革,在全國率先將國際郵件通關的主要業務全部「遷移到線上」,老百姓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隨時隨地便捷自主辦理申報、繳稅、退運、查詢等各項國際郵件通關業務,「海淘」將享受更加快速、便捷、公開的通關服務
  • 「關郵e通」線上助力國際郵包通關 前7月廣州海關監管郵件量破億
    人民網廣州8月30日電 過去,國際郵包通關手續繁瑣、過程漫長,給「海淘」一族帶來諸多不便。在今年,廣州海關實行的「網際網路+關郵e通」平臺,為「海淘」提供了更加便捷、公開的服務。據了解,今年以來(截至7月底),廣州海關共監管進出境郵件1億多件,同比增長78.6%,日均郵件監管量達60萬件。
  • 【改革開放四十年】老海關人見證廣州海關通關手續不斷便利
    廣州海關通過推進關檢業務融合,加快智慧海關建設,助力廣州營造優質營商環境。圖為忙碌的南沙港。廣報全媒體記者 黎旭陽 攝「終端到戶」工程簡化通關手續,加快通關速度,受到了海關總署的高度重視,被列為全國海關科技興關試點工程之一,並為後來聯網監管改革打下了基礎。1998年起,海關總署以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為手段,以「電子手冊+聯網核查」為內容,啟動聯網監管改革。2001年底,順達電腦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家海關總署標準模式聯網監管企業,電子化監管逐步替代了紙本手冊監管。
  • 進口醫用物資快速通關!前11月廣州海關檢驗進口醫療器械27345萬美元
    廣州海關聚焦國內醫用物資需求,完善從醫療器械、特殊物品入境驗證、口岸查驗到目的地檢驗的閉環監管,打造移動遠程監管等新模式提高通關效率,在對進口醫用物資質量安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實現快速、便捷通關。 線上查檢更便捷 12月10日,廣州市澳漪進出口有限公司向海關申報進口兩套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急需使用的彩色超聲診斷系統。
  • 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工作推進:流程精簡 通關更便捷
    流程更精簡 通關更便捷(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跨境電商)  核心閱讀  簡化申報流程,推出監管便利化措施;提供線上線下指導,幫助企業更好了解業務流程;聚焦行業痛點,助力企業商品「出得去」「退得回」……一段時間以來,廣州海關發揮試點海關優勢,打通海、陸、空多渠道,跨境電商B2B(企業對企業)出口試點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 廣州海關全力保障「6·18」跨境電商通關效率 預計日均進出口清單...
    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關員在跨境電商倉庫進行巡倉監管(央廣網發 海關供圖)央廣網廣州6月17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關悅)據廣州海關消息,6月以來,受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促銷活動影響,廣州海關關區內廣州南沙、番禺、白雲機場和佛山禪城、順德等多地跨境電商業務持續升溫,6月1日至6月15日,廣州海關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監管進出口商品達1061.1
  • 全國海關推廣通關監管「雙隨機」保障「陽光」執法
    全國海關推廣通關監管「雙隨機」保障「陽光」執法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06 16:16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 王希)在位於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二樓的海關報關大廳接單處,天津通泉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在無紙化模式下通過網絡申報進口一票貨物。
  • 夜讀海關|進博會,上海準備好了;廣州海關「龍騰行動2019」查扣侵權...
    「海關對原有的託運行李五級安檢、手提行李一機雙屏等系統進行了設備整合和系統升級,在實現了監管『隱形化』的基礎上,保證海關對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監管的職權不變,效能提升。」沒有絲毫耽擱,首批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出境的旅客順利完成了通關手續。7時50分,CA757航班飛往泰國曼谷。9時13分,來自英國的BA039航班平穩降落。
  • 海關「三智」為粵港澳大灣區寄遞物流發展注入新活力
    近兩年來,廣州海關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寄遞物流發展實際,拓展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地區的進境郵件數據傳輸合作領域,推進郵件監管模式創新,大力推動港澳地區進境郵件實現「一點清關」。廣州海關所屬廣州郵局海關「一點清關」專崗使用信息化系統對港澳進境郵件進行監管。
  • 新橫琴口岸開啟大灣區「超級通道」 最快5秒通關
    在當天舉行的開通儀式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說:「橫琴口岸的正式開通,必將更大程度促進粵澳融合相通,為兩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適的服務。」2019年,珠海僅拱北口岸驗放旅客量就達1.45億人次,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
  • 福州海關助力馬尾琅岐至馬祖客運新航線開通
    相關人士表示,新航線的開通和新碼頭的啟用將成為「兩馬」交流的一個新起點,有助於進一步促進閩臺兩岸人員往來和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構建福州——馬祖「一日生活圈」。  2001年1月2日,「臺馬輪」搭載507名馬祖民眾從馬祖直航馬尾,拉開了兩岸海上直航的序幕。截至2018年,「兩馬」航線累計運送兩岸同胞65.9萬人次,成為兩岸同胞直接往來的重要通道。
  • 廣州海關:進出口食品通關政策及細則
    廣州海關一方面是希望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助力優質食品擴大進口,順利通關,豐富百姓餐桌。另一方面也幫助中國食品走出去,開闢更多元化的國際市場。 近日,廣州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調研員周軍、廣州海關技術中心食品與化妝品檢測研究所副主任董潔和廣州海關技術中心食品接觸材料檢測研究所研究員李丹就進出口食品通關政策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一、廣州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調研員周軍就出口食品通關政策做了以下4點分享。
  • 廣西:一體化平臺提升通關效率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新華社南寧8月27日電(記者胡佳麗)記者從南寧海關了解到,自南寧海關「智慧灣」系統上線以來,有力提升了通關效率,助力進出口企業降本增效。「智慧灣」項目是依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將廣西北部灣港現有的通關作業及國際貿易分散、獨立的系統整合升級,搭建的現代化通關一體化平臺。南寧海關口岸監管處處長黃伶俐介紹,「智慧灣」系統目前已開發上線艙單、理貨、查驗等4個模塊,卡口模塊已在北海試點,共減少作業單證24項,簡化流程環節14個,減免籤章6個。
  • 深圳海關驗放全國首票納入貨物通關一體化的C類快件
    順豐速遞申報進口的快件貨物——價值594元的棉布,由深圳海關所屬深圳郵局海關按照貨物通關一體化方式審結放行,這是全國首票C類快件(即低價快速貨物)納入貨物通關一體化改革試點業務。這項改革將大幅提升低價值貨物的通關效率,降低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圖為深圳海關關員在審核驗放C類快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