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助人為樂一直是中華民族的良好美德,幫助別人不分分量的輕重,只要是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獻出的心意,都值得被讚賞和尊敬。如今,不少經濟基礎比較好的人都喜歡做慈善,他們不僅僅是把所需之外的物質捐贈給了需要幫助的人,更是把人們之間相互幫助的傳統綿延了下去。
不少娛樂圈的明星都會做慈善,作為收入極高的行業,他們承擔起了這助人為樂的行為。不過,當一個人把獲取別人的幫助當作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的時候,那麼他的人生就無疑走上了索取無度,不懂回報的方向。
孫儷,1982年生人,她的家雖在上海,但尚且只是普通經濟水平。不過,父母對支持和培養女兒的愛好卻十分下功夫,看出女兒有跳舞的天賦,父母便擠了擠口袋中的錢,把她送去了少年宮。孫儷那時是個很懂得上進的小孩,學習舞蹈後,她一直非常刻苦,終於練就了一身紮實的舞蹈本領。
孫儷十四五歲被父母送去了文藝演出隊,隊伍中她的專業能力也十分突出,後來,她被貴人選中,進入了上海銀都藝術學校上學。畢業後,孫儷的事業道路發展的順風順水,一部《玉觀音》更是大火。她從此便走向了演藝道路,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
在2002年,她參加了一檔名叫《希望在山區》的節目,在這檔節目中,不少山區貧苦孩子的生活被記錄了下來,孫儷看見了一位名叫向海清的孩子,他因為家庭貧窮,只能輟學去打工幫助父母分擔經濟壓力,她看不下去小孩子小小年紀就沒有書讀,便決心要資助向海清。
被資助者向海清的故事
在無數貧窮的山中少年中,向海清無疑是幸運的,他不用輟學了,也不用利用他小小的身軀扛起千斤重的工作重擔,他只需要在意如何能夠讀好書這一點。孫儷定期給向海清匯款,一直資助他的生活,可一向成績優異的向海清卻莫名在高考中失利了。
孫儷認為,是向海清壓力過大了,她開導向海清,就像開導自己的親弟弟一樣,在孫儷的鼓勵下,向海清決定復讀,這一次,他終於考上了大學,孫儷很開心,她就像親姐姐一樣,獎勵了向海清一部手機。
起初,向海清非常感激孫儷,他認為孫儷是他人生中的一束光,帶給了他很多希望,讓他敢於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向海清得知了孫儷是電視上的大明星,他聽說明星賺錢賺到手軟,基本上都有非常雄厚的家底。從那時候開始,向海清開始萌生出,有錢人給自己的錢不過是手中的一點零頭,對她們來說算不了什麼的想法。
索取無度,變本加厲
向海清踏入大學校門後,與不少孩子一樣,開始進入「散漫」模式,他開始喜歡上了電子遊戲,也常常和同學攀比。因為有孫儷的資助,向海清有著一筆對當時同齡孩子們來說的巨額收入。他從不低調,他向同學炫耀自己有有錢人在背後幫助。在網吧一呆就是一天的他,會慷慨地為朋友們把錢全部結算了,就仿佛那些錢是他自己賺的一樣。
漸漸地,孫儷給向海清的錢抵不上他的花銷了,他雖有不好意思,但還是變本加厲地向孫儷要錢,兩個星期就會向孫儷要1000元。要知道,向海清曾經是個貧窮人家的小孩,一家人可能一個月都花不到1000元,而現在他獨自卻能一周解決掉1000元,可想而知他花錢的手筆。孫儷對於自己資助的男孩突然放肆要錢也很不解,況且他知道向海清還是個有貧困補助的大學生,一年有6000元,即使花銷再大,半學期的生活費也是能夠用的。
孫儷了解了一下向海清的情況,當得知自己曾經看好的孩子如今是這般不學無術的時候,她有些許不解。她資助了向海清整整四年,第四年,向海清的花銷近乎超過前三年的總和,面對如今這樣的向海清,孫儷表示,自己決定停止捐錢給他了,作為一個大學生,本就該自食其力了。
寫長文表達不滿
得知孫儷將放棄對自己的幫助,向海清憤怒極了,他甚至不解。與其說憤怒,那一刻,他是恐懼的,因為在沒有孫儷給予他的經濟自信了,花錢習慣了大手大腳的他一下子就失去了驕傲的揮霍資本。向海清在氣頭上,他寫了長達6000字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反咬一口,通過這封信,孫儷一時間被送上了風口浪尖。
向海清坦言,當自己知道孫儷是明星的那一刻,他的心理負擔就沒那麼重了,因為他知道孫儷是個非常能賺錢的人,給自己的錢不過是九牛一毛。而上了大學,成為了學生幹部的他,看著周圍同學穿名牌鞋,吃好穿好的光鮮外表,他頃刻間只感到自卑和委屈。他覺得世界對他來說不公平,為什麼別人可以有的東西,他卻要費勁很大的力氣才能得到。
漸漸地,向海清開始嘗試,他用孫儷給予自己的錢第一次出去消遣,第一次買名牌鞋,第一次交女朋友,第一次進出娛樂場所,他發現這樣的自己不再自卑了,也有很多人願意走向他和他交朋友。在友誼和自信的充斥下,向海清逐漸把吃好穿好當作了大學生的必要條件,理所應當。
這封信被他發送給了在電視臺工作的人員,經過新聞曝光,人們很快了解到了這段故事。觀者有的表示理解向海清,作為大學生的確容易在開闊的視野終形成新的格局。也有的則表示理解孫儷,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這世界上本沒有誰必須要愛誰的。兩邊的言論各不相同,但在這風聲中,孫儷始終未站出來說一句話。後來有知情人士將事情揭露了出來,向海清的謊言也站不住腳,還了孫儷一個清白。
結語
結束幫助向海清的孫儷並沒有對網上的罵名過多的回應,相反的,她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了對事業的建設上,如今,已經很少有人記得她曾經幫助過的向海清了,但人們記得她一部部優秀的作品。而向海清,他則在一個普通的小公司工作,對於本為農村出身的貧苦孩子,借著別人的幫助本可以更好,但只走到了小階層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