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反咬」恩人一口?升米恩,鬥米仇!

2020-12-19 微雨潤苗

我耐著性子、硬著頭皮把向海清寫給記者邱老師(記者邱朝舉)的5909字長信「重溫」一遍。看著向某人的信,想起當年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成為反咬恩人一口的「白眼狼」,這讓我情不自禁想起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

書信部分內容

一個人,可以暫時貧窮,但身為窮人,脊梁不能不堅實!這一封接近六千字的信,我看到了一個彎曲的脊梁,滿腹的心機和對恩人冷血的控訴。孫儷已經幫他幫到高中畢業,他還想讓人家繼續幫他搞定大學四年所有的費用,這種要求,資助他的孫儷是否必須無條件做到?一句很現實的一句話:孫儷幫他是情分,孫儷不幫是本分!

作為一名被資助的學生,向海清好像對學習不怎麼用心:第一次參加高考,他的高考成績很差,所以他準備復讀;第二次參加高考,他的成績好了一些,但也只能考入上海一個檔次不怎麼高的大學。上大學之後,向海清就開始墮入「情海」,開始找人生「靈魂之伴侶」——在經濟條件不怎麼樣的情況下開始談戀愛、花錢大手大腳,上大學後剛向孫儷要500元之後,第二周又打電話再要500,並經常向別人炫耀自己受到孫儷的資助。與此同時,他的學習成績也爛到泥土裡,很多科目「大紅燈籠高高掛」……當孫儷了解到向海清在大學的表現,並知道了他申請了六千元的助學金,而且孫儷估計也知道這是一個「餵不飽的白眼狼」,所以就不再對向海清進行資助。

向海清

14年前,六千元的助學金足以搞定大部分的生活費。在上海讀大學,只要願意俯下身子勤工儉學的話,哪怕撿瓶子去廢品站去賣,基本上都能賺到一筆解決經濟上的燃眉之急。「打鐵還需自身硬」,與其花很長的時間寫近六千字的長文給記者訴苦,還不如利用寶貴的時間去賺點生活費。一個二十多歲的男人,在信中哭哭啼啼,宛如「巨嬰」,給我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向海清

孫儷資助了向海清多久?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以每個月500元的額度捐助十多年時間!而是多年前的500塊錢是什麼概念,我想老一輩的人比我更清楚。人家明星可能是有錢的主,但人家的錢不是院子裡的牛拉出來的,也不是颱風刮過來的。當看到向海清如此以怨報德,孫儷很難受,其實換做任何一個人遇到這種恩將仇報之人,都不會有什麼好心情。

孫儷

向海清後來過得怎樣呢?他在大學畢業後,其人品被曝光後,幾乎沒有什麼用人單位喜歡用這樣的人,現在估計還是成為萬千打工者中的一員,想必是泯然眾人矣。我始終覺得,資助貧困學生,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讓其自立,讓貧困生做一個能挺起脊梁骨,學會懂得感恩的人。

相關焦點

  • 升米恩鬥米仇,當你資助他人的時候想到過會被人告嗎?
    看到一則新聞,一個老闆資助了個學生,好些年了,但是這個學生不思進取、不求上進,老闆對他心灰意冷。正好趕上自己結婚買房,生活支出費明顯增多,所以就停止了對他的資助。結果這個被資助人反告老闆大言不慚的說:你居然拿我的錢去養女人!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這其中有諸子百家,也有唐詩宋詞,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特點,稍有文化的寄情於詩歌,留下了不少傳承千古的經典詩歌,而那些普通人自然也有自己文化傳承的方式,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被後人們稱之為俗語
  • 揭秘何為「升米恩,鬥米仇」?韓信發達後對恩人的做法說明了一切
    中國有句古話叫「升米恩,鬥米仇」。當然,這句話還有很多版本,比如有的說法是「鬥米恩,擔米仇」,也有的說法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但是,韓信年輕的時候家裡非常貧窮,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上,老是在別人家(有點兒親朋故舊的關係)蹭吃蹭喝,而且韓信飯量很大、像頭餓狼。可是,韓信吃完喝完後啥錢也不給、啥活兒也不替人幹,只道聲謝就背著他的寶劍、拿著他的兵書到街上、河邊或城牆根閒逛去了。雖然韓信很聰明,經常換著人家蹭飯。但是時間一長,韓信這種吃白食的行為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 升米恩鬥米仇,「甄嬛」捐助的那個不知感恩的大學生,現在如何?
    開始的時候,高一的向海清得知有人願意幫助自己,還是心懷感恩之心的,他自己也說過自己在2002年五月從老師手中拿到鄧阿姨(孫儷母親)的第一筆捐助款的時候,他還是很感動的,據他回憶,當時他淚流滿面,就連老師拍他肩膀都沒有感覺到,而且他也馬上給鄧阿姨回了一封信,感謝她和姐姐資助自己。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
  • 孫儷樂於助人,卻被反咬一口,善良的種子卻結出了惡毒的果實
    孫儷母女即時發現了向海清的退縮,開始鼓勵他複課再考,還鼓勵說一定要考到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孫儷繼續承擔資助費用,並且經常寫信鼓勵向海清,就怕他知難而退,半途而廢,甚至承諾要負擔他將來大學的全部費用,直到他大學畢業。
  •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並不是再說某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是在描述一種社交關係,兩個人在付出與回報之間都會有衡量的標準,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恩仇觀念的產生。升米恩不一定是出自真心,鬥米仇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當一個人飢餓難耐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足以讓他活命,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定要對施恩者感恩戴德,以期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這種感恩可能是出自真心,更大的可能是迫於生活壓力做出的偽裝。
  •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道出柴進仗義疏財不得人心的奧秘
    筆者認為,問題就出在了柴進沒有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這才導致了他仗義疏財之舉的不得人心。什麼是「生米恩鬥米仇」定律?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定律是指:如果他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他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你的幫助稍有不足,就會招來他的怨恨。
  • 中國無私幫越南抗美20年,為何遭其反咬一口?升米恩鬥米仇!
    故事確實來源於生活,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不乏各類寓言故事、童話故事中描述過的事件出現,而這種事兒,也被中國撞上過,這個故事叫做「農夫與蛇」。大家也都知道,中國及其排斥戰爭,但是也避免不了直接衝著自己來的戰爭,這種情況下只能應戰。
  • 只因他忽視了升米恩鬥米仇
    我覺得,問題就出在了柴進忽略了「升米恩鬥米仇」,這才造成了他被人不喜的原因。宋江「升米恩鬥米仇」說的是,別人在危急的時候,你給他們一點幫助,他會很感謝你;但假如你給他們的幫助過多,讓其覺得理所當然了,一旦你的幫助減少,便會引來他的憎恨
  • 升米恩,鬥米仇(說得太現實,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人會恩將仇報呢?
    世上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不少,乍聽來會讓人詫異。妙在升米恩鬥米仇,還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要翻天的白眼狼。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道德壓力上,他就必須面對如此絕境:日後,當包龍星上門來,他怎麼報答?舍家以報?他當然不捨得。所以,只好掀桌子,來解決這種道德困境:「你爹當年不過給我個爛餅,我大不了還你個爛餅,但我深明大義,我還你一百倍!」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是啊,一個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對方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了憤恨。所以,爺爺常常告誡我:「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要牢記。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是指誰呢?
  • 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其實深究起來,與「救急不救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插圖【一種聲音】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一個人快餓死了,你給他一鬥米,他會當你是恩人。
  • 「升米恩,鬥米仇」老故事,解讀職場的人性智慧
    很多人不了解,這裡面說一個老故事,「升米恩,鬥米仇」是怎麼來的!唐朝,關中 有兩戶人家是老鄰居,子一輩,父一輩,平常關係不錯,李家比較富裕,王家稍差一些,李家為人寬容,所以在城裡家買賣,突然一年大旱,天災突降田裡絕產了,王家沒有別的來錢道,沒了收成,一家面臨了災難。李家聽說後,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王家沒有想到,人家主動幫忙,終於熬過了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去感謝富人。
  • 諺語「升米恩,鬥米仇」現實版:不要把別人的好看成理所當然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句自古流傳的諺語。有人家裡揭不開鍋了,你給了他一升米,他會感激你,可你天天給他米,他就會形成依賴,認為這都是應該的,當你有一天不給他米,他就會懷恨在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太多的哲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升」和「鬥」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記載:「量者,龠(yuè)、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漢唐時期規定,一鬥等於十升。而我國有一句俗語就和這兩個計量單位有關,這句俗語就是「升米養恩,鬥米養仇」,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升米恩、鬥米仇——是無慚無愧生起得太快
    從百度上百度一下就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