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耐著性子、硬著頭皮把向海清寫給記者邱老師(記者邱朝舉)的5909字長信「重溫」一遍。看著向某人的信,想起當年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成為反咬恩人一口的「白眼狼」,這讓我情不自禁想起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
一個人,可以暫時貧窮,但身為窮人,脊梁不能不堅實!這一封接近六千字的信,我看到了一個彎曲的脊梁,滿腹的心機和對恩人冷血的控訴。孫儷已經幫他幫到高中畢業,他還想讓人家繼續幫他搞定大學四年所有的費用,這種要求,資助他的孫儷是否必須無條件做到?一句很現實的一句話:孫儷幫他是情分,孫儷不幫是本分!
作為一名被資助的學生,向海清好像對學習不怎麼用心:第一次參加高考,他的高考成績很差,所以他準備復讀;第二次參加高考,他的成績好了一些,但也只能考入上海一個檔次不怎麼高的大學。上大學之後,向海清就開始墮入「情海」,開始找人生「靈魂之伴侶」——在經濟條件不怎麼樣的情況下開始談戀愛、花錢大手大腳,上大學後剛向孫儷要500元之後,第二周又打電話再要500,並經常向別人炫耀自己受到孫儷的資助。與此同時,他的學習成績也爛到泥土裡,很多科目「大紅燈籠高高掛」……當孫儷了解到向海清在大學的表現,並知道了他申請了六千元的助學金,而且孫儷估計也知道這是一個「餵不飽的白眼狼」,所以就不再對向海清進行資助。
14年前,六千元的助學金足以搞定大部分的生活費。在上海讀大學,只要願意俯下身子勤工儉學的話,哪怕撿瓶子去廢品站去賣,基本上都能賺到一筆解決經濟上的燃眉之急。「打鐵還需自身硬」,與其花很長的時間寫近六千字的長文給記者訴苦,還不如利用寶貴的時間去賺點生活費。一個二十多歲的男人,在信中哭哭啼啼,宛如「巨嬰」,給我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孫儷資助了向海清多久?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以每個月500元的額度捐助十多年時間!而是多年前的500塊錢是什麼概念,我想老一輩的人比我更清楚。人家明星可能是有錢的主,但人家的錢不是院子裡的牛拉出來的,也不是颱風刮過來的。當看到向海清如此以怨報德,孫儷很難受,其實換做任何一個人遇到這種恩將仇報之人,都不會有什麼好心情。
向海清後來過得怎樣呢?他在大學畢業後,其人品被曝光後,幾乎沒有什麼用人單位喜歡用這樣的人,現在估計還是成為萬千打工者中的一員,想必是泯然眾人矣。我始終覺得,資助貧困學生,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讓其自立,讓貧困生做一個能挺起脊梁骨,學會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