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恩,鬥米仇(說得太現實,深度好文)

2021-01-14 政商內參

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即可免費收閱政商內參


By政商內參 (微信最好的政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商信息,深度解讀政商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比較富裕。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

「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

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

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

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

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

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

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

一碗米不夠,兩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

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上癮的。

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閨女出嫁前,她說:「到了婆家,你可千萬不要做好事喲。」

閨女不解,問母親:「您不讓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壞事嗎?」

母親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

趙姬說的這番話很複雜,這裡不詳細分析。其中有一層意思就是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習慣了你這樣做,甚而認為你天生就該這樣做。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當你好心幫人的時候,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

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你應該為他做的。

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

我們都知道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當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們而去時,也許我們會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

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道理?

而我們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是否也因為接受了別人「一鬥米」而淡漠了人家施米的恩情?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
  • 諺語「升米恩,鬥米仇」現實版:不要把別人的好看成理所當然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句自古流傳的諺語。有人家裡揭不開鍋了,你給了他一升米,他會感激你,可你天天給他米,他就會形成依賴,認為這都是應該的,當你有一天不給他米,他就會懷恨在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太多的哲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並不是再說某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是在描述一種社交關係,兩個人在付出與回報之間都會有衡量的標準,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恩仇觀念的產生。升米恩不一定是出自真心,鬥米仇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當一個人飢餓難耐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足以讓他活命,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定要對施恩者感恩戴德,以期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這種感恩可能是出自真心,更大的可能是迫於生活壓力做出的偽裝。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人會恩將仇報呢?
    世上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不少,乍聽來會讓人詫異。妙在升米恩鬥米仇,還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要翻天的白眼狼。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而一旦掀了桌子,那就完全不要道德壓力了,就很容易變態釋放:許多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其實都是如此:法律上,受恩者沒有欠債,但精神道德上欠下了債。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俗語「升米恩,鬥米仇」指的就是人在為難的時候,如果你能給予他很小的幫助,他都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的幫助太多,讓對方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了幫助,就會讓對方忌恨,甚至還會產生出仇恨。這句俗語的原話其實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
  • 「升米恩,鬥米仇」老故事,解讀職場的人性智慧
    很多人不了解,這裡面說一個老故事,「升米恩,鬥米仇」是怎麼來的!唐朝,關中 有兩戶人家是老鄰居,子一輩,父一輩,平常關係不錯,李家比較富裕,王家稍差一些,李家為人寬容,所以在城裡家買賣,突然一年大旱,天災突降田裡絕產了,王家沒有別的來錢道,沒了收成,一家面臨了災難。李家聽說後,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王家沒有想到,人家主動幫忙,終於熬過了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去感謝富人。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
  • 升米恩、鬥米仇——是無慚無愧生起得太快
    從百度上百度一下就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現實版的中山狼那麼多?
    古人說升米恩鬥米仇,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別人為難的時候幫助他,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幫助太多,讓他產生可依賴,一旦某次你不幫他就會記恨你!現實社會中這樣的人很多,在生活中想做一個好人真的很難!就像現在的老人摔倒事件!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民間俗語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關於「升米恩,鬥米仇」,這裡有個典故:從前,村裡有兩個人,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平時都以種地為生,關係很好。
  • 《水滸傳》:為什麼宋江仗義疏財得人心,柴進卻「升米恩鬥米仇」
    柴進,綽號小旋風,在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排名第十,為後周皇族後裔,因此也被稱為柴大官人。也是由於柴進的家庭十分富裕,此人也比較喜歡仗義疏財,結交朋友,但是與其他人不同的是,柴進的仗義疏財並沒有獲得他人的感激,反而有的起了反效果。為什麼柴進的仗義疏財並沒有產生應有的回報呢?
  • 大媽扛300斤攪拌機上山,母愛如山之下是升米恩,鬥米仇
    導讀:「升米恩,鬥米仇」,原意本是說在人有困難的時候伸手幫一把,會形成恩情,但是幫多了,突然停止幫助反而會形成仇人。而這種現象,即使是在親人之間,甚至是在父母子女身上,依然會出現。父母給予子女太多,太過於溺愛,一旦無條件供給時,被長期溺愛的子女可能會反目成仇。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老祖宗這3句傳世名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但其實,做一個有愛心的好人,在現實中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在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個所謂的「濫好人」。如果沒有掌握好善心的度,很有可能就會反被人記恨,就像我們經常聽說的那句「升米恩,鬥米仇」,所以說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下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3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
  •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道出柴進仗義疏財不得人心的奧秘
    三人中又數柴進仗義疏財的力度最大,付出最多,但奇怪的是,偏偏是柴進仗義疏財收到的效果最差,往往不但沒得到好處,反倒讓有的人心生怨恨,可以說柴進的仗義疏財之舉是不得人心的。問題出在哪裡呢?筆者認為,問題就出在了柴進沒有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這才導致了他仗義疏財之舉的不得人心。什麼是「生米恩鬥米仇」定律?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是啊,一個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對方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了憤恨。所以,爺爺常常告誡我:「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要牢記。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是指誰呢?
  • 心理能量平衡——「升米恩,鬥米仇」的心理學解釋
    在心理學層面,一個人的所有行為和心理活動,都伴隨「心理能量」的「得與失」,即有些活動屬於心理能量的「消費支出」,比如討好別人、為了一個目標吃苦奮鬥等;有些活動屬於心理能量的「獲得收入」,比如接受他人的讚美,享受成功之後的成就感等。
  • 鬥米恩升米仇——做好人or做壞人?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不是沒有道理的。放在現實生活意思就是,偶爾的小恩小惠會讓人銘記於心,但一直以來的奉獻給予在別人眼裡這就是該做的!一旦違背,那就是深仇大恨!在現實生活中,「鬥米恩,升米仇」的事件也比比皆是!比如前幾年報導的資助貧困生,卻換來了被資助者的質問!
  • 揭秘何為「升米恩,鬥米仇」?韓信發達後對恩人的做法說明了一切
    中國有句古話叫「升米恩,鬥米仇」。當然,這句話還有很多版本,比如有的說法是「鬥米恩,擔米仇」,也有的說法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最終,亭長夫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並且獲得了亭長的默許。韓信後來和亭長及其夫人絕交,可能就是因為韓信覺得亭長不夠義氣,因為他沒有阻止他的夫人對自己下「逐客令」。亭長夫人究竟用了什麼辦法把韓信趕走了呢?《史記·淮陰侯列傳》是這樣記載的:「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 只因他忽視了升米恩鬥米仇
    接下來就是晁蓋,作為宋江之前梁山的老大,做人豁達,沒有什麼小心眼,但是不懂籠絡人心,最後下場不太好。我覺得,問題就出在了柴進忽略了「升米恩鬥米仇」,這才造成了他被人不喜的原因。宋江「升米恩鬥米仇」說的是,別人在危急的時候,你給他們一點幫助,他會很感謝你;但假如你給他們的幫助過多,讓其覺得理所當然了,一旦你的幫助減少,便會引來他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