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米恩升米仇——做好人or做壞人?

2020-12-19 無量生活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不是沒有道理的。放在現實生活意思就是,偶爾的小恩小惠會讓人銘記於心,但一直以來的奉獻給予在別人眼裡這就是該做的!一旦違背,那就是深仇大恨!

這就是人性!不容反駁!自古以來,對於這種大道理,大家都懂,但從來都是雙標的——別人不懂感恩就得批判,但自己就嘴上講講這道理罷了。

說白一點,人人都是現實中的「嶽不群」——

偽君子!

先來說說這句古語的典故吧,韓信未成為大將軍前,是個窮困潦倒的「二流子」,不屑做平民所做之事。所以他經常餓肚子,有位哥們與他交好,免費讓他到自己家裡吃,這一吃就白吃白喝一個月有餘,於是哥們的老婆有怨言了,就悄咪咪的把吃飯時間提前了,對此,韓信的哥們都是默許的,結果韓信當日生氣的扭頭就走,從此懷恨在心!

而後韓信為了維持生計,就到河邊釣魚,人背喝涼水都塞牙,他就是釣不到魚。這會兒在河邊洗衣的「漂母」看他可憐,就把自己口糧分一半給他,雖然沒有哥們家的米香,但是韓信卻銘記於心了。

韓信功成名就後,給予漂母千金以示感激,而對當初供他白吃白喝的哥們就沒什麼好臉色了,只給了區區一百錢還不忘數落一番:「汝昔日所為,非君子!」

同樣的事還發生在武松身上。柴大官人好心供著武松白吃白喝一年,給他提供避難所。結果呢,武松不僅喝酒鬧事,還對柴大官人頗有怨言,覺得柴大官人不夠重視自己!

反觀宋江哥哥就不一樣了,在為人處世方面賊強!小恩小惠就讓武松對他尊敬的不行!

韓信不曾想過如果沒有那位曾經的哥們,他或許還沒見到漂母,便餓死了;武松也不曾想過如果沒有柴大官人對他的庇護,或許他早就被官兵捉拿折磨致死了!

即便是他們這樣的人中翹楚,世人眼裡的英雄人物也不能「免俗」!更何況千千萬萬的平凡人呢?

在現實生活中,「鬥米恩,升米仇」的事件也比比皆是!比如前幾年報導的資助貧困生,卻換來了被資助者的質問!

老好人永遠都是吃虧的一方!

好事做久了,別人就會覺得這就該你做!你不做就是看不起我x某人!這麼點事你都不願意做,原來你平時都是裝的!真夠虛偽的!

想必對此,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吧!記得大學時,住的六人寢。宿舍要大掃除,但實際上每次都是我,舍友A和B三人在打掃,另外三人聽到打掃衛生就一聲不吭的溜走......

時間一長,我們不樂意了,就耗著,你們不動我們也不動。後來我正好有事出去一下,聽到一貨在其他寢室說我們三個一點都不講衛生,自私的要死,什麼都為自己著想.....

後來,那三個人的地方我們就再也沒打掃過......(當時我們的脾氣也是真的好,竟然沒揍那貨!)

有網友也分享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好心幫助老師搬水,有一次因為自己身體不舒服拒絕搬水,結果被老師當著全班的面辱罵......

還有幫助同學帶早餐的,結果耽誤了自己大量的時間,便拒絕再帶,結果被人譏諷。去找自己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帶早餐,結果人家不但不幫,反而倒打一耙......

此類事件真的數不勝數,再次就不一一列舉了。

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很多人就是喜歡把別人的情分當作本分!哪天別人沒有做到自己的「本分」,就開始對那個人「狂轟濫炸」。

然而這種有著典型的自我主義式認知的傢伙,

多的數不勝數!

說白了就是你不是天選之子,也不是萬眾矚目!走在路上甚至不如一坨狗屎顯眼!so~你憑啥覺得人人都得為你服務?都得對你馬首是瞻?別人幫你了,你還說三道四的?

說的再難聽點,對於這種人,我情願給狗屎找個合適的地埋了,也不願多瞅這個名義上為人的傢伙一眼!更別談幫助這樣的傢伙。

做好人有啥好下場?不如做壞人來的吃香。

我都不知道該吐槽是

社會的病態還是人性的醜惡了!

好人偶爾發一次脾氣,周圍的人就開始說三道四,「這個人太能裝,真虛偽!」「噁心這種人,心機真深!」「指不定是個變態,一直都在偽裝,我們離他遠點!」

然而壞人偶爾做一件好事,周圍的人又開始了,「這個人並沒有那麼壞嘛。」「給他一個機會吧,他本性不壞!」「以前還真看走眼了,這個人的心還是蠻善良的!」

有意思吧?好人不容許一丁點錯,還得義務服務大眾哦~不小心的話,明裡暗裡大家都會噴你,搞得你裡外不是人;壞人就不一樣了,平時可以呼風喚雨,胡作非為,大家都怕你都奉承你,頂多背地裡說點壞話,但只要做一件小好事,立馬風向大轉!大家明裡暗裡都不會對你有閒言碎語,還誇你!豈不是美滋滋?

服務人民最後落得罵名,其中有多委屈怕是只有自己才知道了。然而做壞人的話,就......就真的,真的,真的是很虛浮哇!

你看,12歲弒母的惡魔,竟然還能被放出來!之後不久就出現了弒雙親的13歲惡魔!講真,估摸著八成也會被放出來,為什麼?未成年啊!更何況還有那麼多「聖母」在!

二流子平日裡收收保護費,打打人,喝酒混夜店,有一天給一個路人搭了把手,群眾驚呼:「好人哇!」

老好人平日裡本本分分上班,幫他幫你,偶爾心情失落想早點回家拒絕了別人的請求,結果呢?切,斯文敗類,噁心,做作,虛偽!

講了這麼多,並不是說呼籲大家做一個偶爾做做好事的壞人,而是......好吧,我其實就是想讓大家多做做壞人,治一治那些生活裡的聖母婊,公主婊,矯情怪......

相關焦點

  •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並不是再說某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是在描述一種社交關係,兩個人在付出與回報之間都會有衡量的標準,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恩仇觀念的產生。升米恩不一定是出自真心,鬥米仇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當一個人飢餓難耐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足以讓他活命,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定要對施恩者感恩戴德,以期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這種感恩可能是出自真心,更大的可能是迫於生活壓力做出的偽裝。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人會恩將仇報呢?
    世上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不少,乍聽來會讓人詫異。妙在升米恩鬥米仇,還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要翻天的白眼狼。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而一旦掀了桌子,那就完全不要道德壓力了,就很容易變態釋放:許多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其實都是如此:法律上,受恩者沒有欠債,但精神道德上欠下了債。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
  • 「升米恩,鬥米仇」老故事,解讀職場的人性智慧
    很多人不了解,這裡面說一個老故事,「升米恩,鬥米仇」是怎麼來的!唐朝,關中 有兩戶人家是老鄰居,子一輩,父一輩,平常關係不錯,李家比較富裕,王家稍差一些,李家為人寬容,所以在城裡家買賣,突然一年大旱,天災突降田裡絕產了,王家沒有別的來錢道,沒了收成,一家面臨了災難。李家聽說後,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王家沒有想到,人家主動幫忙,終於熬過了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去感謝富人。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生活中有一種人,他們富有同情心,對人有求必應,為別人想得太多,以至於忽視了自己的利益或感受,並經常因費力不討好而陷入痛苦、失望之中。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濫好人」。做人,當然應該做好人,但應該是有原則、有主見的好人。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民間俗語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老祖宗這3句傳世名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我們的中國文化,從小就是要培養互幫互助的優秀品德,教大家做個好人。但其實,做一個有愛心的好人,在現實中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在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個所謂的「濫好人」。如果沒有掌握好善心的度,很有可能就會反被人記恨,就像我們經常聽說的那句「升米恩,鬥米仇」,所以說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下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3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
  • 《水滸傳》:為什麼宋江仗義疏財得人心,柴進卻「升米恩鬥米仇」
    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就是說,你施以適當的恩惠能夠能到別人的感恩,但如果給得過多可能恩情就變成了仇。我們可以先來對比一下柴進和宋江以及晁蓋的仗義疏財,宋江和晁蓋在書中也是樂於助人的人,他們對來投靠他們的人也十分大方,在人來的時候給他們提供住宿,陪著談心,走的時候再給予銀兩,因此眾人都很感激。而柴進則是將三五十人都養在莊子中,來者不拒,每日提供酒食飯菜,衣食住行全包,走了之後也給錢財。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俗語「升米恩,鬥米仇」指的就是人在為難的時候,如果你能給予他很小的幫助,他都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的幫助太多,讓對方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了幫助,就會讓對方忌恨,甚至還會產生出仇恨。這句俗語的原話其實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
  • 諺語「升米恩,鬥米仇」現實版:不要把別人的好看成理所當然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句自古流傳的諺語。有人家裡揭不開鍋了,你給了他一升米,他會感激你,可你天天給他米,他就會形成依賴,認為這都是應該的,當你有一天不給他米,他就會懷恨在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太多的哲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道出柴進仗義疏財不得人心的奧秘
    筆者認為,問題就出在了柴進沒有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這才導致了他仗義疏財之舉的不得人心。什麼是「生米恩鬥米仇」定律?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定律是指:如果他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他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你的幫助稍有不足,就會招來他的怨恨。
  • 升米恩,鬥米仇(說得太現實,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大媽扛300斤攪拌機上山,母愛如山之下是升米恩,鬥米仇
    導讀:「升米恩,鬥米仇」,原意本是說在人有困難的時候伸手幫一把,會形成恩情,但是幫多了,突然停止幫助反而會形成仇人。而這種現象,即使是在親人之間,甚至是在父母子女身上,依然會出現。父母給予子女太多,太過於溺愛,一旦無條件供給時,被長期溺愛的子女可能會反目成仇。
  • 升米恩鬥米仇,善良需要尺度,人與人之間如此,國家之間也是如此
    孟子認為人性在天生的善,因為人天生就有惻隱之心,人與人之間應該與人為善,才能和睦相處。升米恩,鬥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所以說與人為善也要掌握好一個尺度,否則過猶不及。
  • 升米恩、鬥米仇——是無慚無愧生起得太快
    從百度上百度一下就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大恩養仇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是啊,一個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對方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了憤恨。所以,爺爺常常告誡我:「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要牢記。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是指誰呢?
  • 心理能量平衡——「升米恩,鬥米仇」的心理學解釋
    在心理學層面,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及其行為,莫不如此。子女與父母之間,表面上看,是父母對孩子持續不斷,單向地付出,其實不然。「升米恩,鬥米仇」?繞的圈子太大了。從心理學層面講,所有的人對他人的付出都期待有回報,以達到「心理能量收支平衡」。回報可直接來源於相對一方,也可能來源於第三方。比如說慈善家收到的回報來源於社會反饋(口碑、榮譽稱號和宗教認可等),即回報和反饋並非一定來自於被救助方,從而也能達到某種心理能量的收支平衡。
  • 升米恩鬥米仇,施恩過多反而是個壞事,為什麼人會這樣恩將仇報
    世界上存在的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不在少數,剛聽到這個說法的人一定會十分的詫異。為什麼小恩惠會讓人感恩,而大恩卻會讓人反目呢?究其原因,其實是一個叫做「道德壓力」的東西在作祟。當時因為沒有文書憑證,自然做不到說等價的償還,只能在道德壓力上,他就必須面對此等的絕境了,日後當包龍星上門來的時候他又該怎麼報答呢?舍家以報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後只能是掀桌子來解決這種尷尬的道德困境了。
  • 揭秘何為「升米恩,鬥米仇」?韓信發達後對恩人的做法說明了一切
    中國有句古話叫「升米恩,鬥米仇」。當然,這句話還有很多版本,比如有的說法是「鬥米恩,擔米仇」,也有的說法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可是,韓信吃完喝完後啥錢也不給、啥活兒也不替人幹,只道聲謝就背著他的寶劍、拿著他的兵書到街上、河邊或城牆根閒逛去了。雖然韓信很聰明,經常換著人家蹭飯。但是時間一長,韓信這種吃白食的行為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於是家家戶戶都開始討厭他、對他不待見了,畢竟「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幸運的是,後來韓信遇上了比較欣賞自己、認為自己不是凡夫俗子的淮陰郡下鄉南昌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