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2020-12-17 小妖趣談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這其中有諸子百家,也有唐詩宋詞,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特點,稍有文化的寄情於詩歌,留下了不少傳承千古的經典詩歌,而那些普通人自然也有自己文化傳承的方式,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被後人們稱之為俗語,和詩歌不同的是,俗語大多比較容易理解,並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的,雖通俗易懂裡面卻不乏大道理,如今我們現在在農村等地也經常能從老一輩口中聽到一二,就如同我們今天所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句俗語是非常好理解的,那便是你給別人一鬥米別人會感激你的恩情,你給別人一擔米卻是給自己養了一個仇人,或許大家都不理解,這一鬥米難道比一擔米還多,為何給的多了反而會成了仇人呢?其實老祖宗說這話並非不是沒有道理的,人的欲望是得不到滿足的,當你在別人危難之時幫助了別人,被人感激是正常的,但若是你一直幫助別人,讓人形成對你的依賴,一旦有一天你不幫助他了,自然你們關係破裂,反目成仇。

從前有這樣的兩家人,兩家人是鄰居,一家窮一家富,兩家本來沒什麼來往,相安無事,有一年收成不好,窮人家便沒了糧食,此時富人家買了不少糧食,想著大家都是鄰居,便給了窮人家一些,救了窮人一家的性命,此時的窮人家非常感謝富人,後來又告訴富人自家明年種子沒有用著落,為此富人又給了他一些糧食,沒想到回到家後窮人卻萬分抱怨,說富人那麼有錢卻只給了自己那麼一點,此話傳到富人耳中,兩家老死不相往來,成了仇人。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就像大明星孫儷曾經資助了一個學生,從他高中的時候便一直資助他,後來他如願考上了大學,並知道了資助自己的人是一個大明星,和其他貧困山區走出的孩子不同,他開始花錢大手大腳,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出山區孩子的影子,最終孫儷停止了對他的資助,沒想到這位同學為了報復竟然在網上洋洋灑灑寫了六千字來抨擊孫儷,給孫儷生活工作帶來了不小影響,而當時的他已經二十歲了,完全可以憑藉自己能力兼職賺錢,加上他自己還有學校各種補助,但是他並沒有,甚至還反咬一口自己的恩人,這真是「擔米養仇」活生生的例子。

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在這世上不知多少人把這情分當作了本分,認為別人幫助自己是應該的,若是有一天不幫了那就是別人出了問題,有如此思想的人真是可悲,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禽獸尚且都知報答舐犢之恩,羊羔下跪報答母親恩情,烏鴉也知銜食回報母親情義,有的人卻不知,把自己恩人當作仇人,真是可悲可笑。

相關焦點

  •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
    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告訴你,什麼叫做人性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學會感恩,除了父母,沒有誰有義務幫助我們,所以當有人願意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一定要懷著感恩之心,並且尋求合適的機會回報對方。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武松一生的汙點,就因他不懂感恩
    所謂人無完人,就是這個道理,在英雄的好漢,也逃不過人情世故。武松的汙點不是他手刃潘金蓮,更不是他幫助施恩搶快活林,而是他在對柴進和宋江的態度。武松的作為,正應了老祖宗的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俗語。老祖宗早已看透了人心,才有此一言。當初武松在老家醉酒後和人爭鬥,一不小心將人家打暈了。武松是什麼力道?
  •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老話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呢?
    不是的,生活在當下,正因為我們的善良反而遭到這社會的理所當然而被傷害。一而再再而三的使人與人之間有了一種自我保護的屏障,而選擇冷漠。那麼在農村老人常說的這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又是什麼意思呢?從小就聽身邊老人家經常提起過「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老話,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一句的成語來源句也叫「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意思就是:在別人在最關鍵或者最困難的時候,你給他施以援助,他會非常的感激感謝你。
  • 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其實深究起來,與「救急不救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麼,農村老話常說的「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吧!插圖【一種聲音】送人一鬥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一個人快餓死了,你給他一鬥米,他會當你是恩人。
  • 農村老話:「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話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要給大夥說句農村俗語,大夥來看看有沒有聽過這句俗語呢?「擔米養仇、鬥米養恩」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俗語,事實上,這句話主要是講人情世故的。
  • 古人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這樣嗎?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
    實際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感恩。有的人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對他人感恩戴德。然而一旦習慣了他人的給予和付出,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散,甚至認為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古人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有著深刻的道理。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在農村廣為流傳,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我們也知道農村有很多廣為人知的俗語,農村的這句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你們聽說過嗎?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知道有很多農村的老人很相信這句俗語,儘管有的俗語根本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在我們眼中,農村老人的這一做法就有點迷信了,當然了,我們還是比較相信科學的。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人這麼說
    自古民間就流傳著一句俗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細想之後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現代的社會雖然說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很多了,但難免還是有一些人生活拮据,貧衣少食,有時偶爾看到,就算是個陌生人難免也會心生憐憫。
  • 農村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還有這一種用法
    農村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還有這一種用法文/尋瀾前幾年因為綜藝火了的大衣哥朱之文,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他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平時的出鏡率也比其他人少了很多。今天給大家講一下這句農村俗語的這種用法,農村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這就要從大衣哥說起,他沒有明星架子,他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記得自己是一位農民,他從不忘本,也不追逐名利。當然也像很多人出了名之後一樣,每天他們家門口都有好多人來看,而且很多媒體也都會在大衣哥家的門口來採訪或者是拍照。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許多人深有體會!
    民間有一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道盡了人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快要餓死時,你給他一鬥米,他會對你感恩,若你給了他一擔米,他就會抱怨你為什麼不能給的更多點,反而會因此對你心懷不滿。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老祖宗直指人性,一定要遠離這三種人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人性的至理名言。今天給大家選了三句,句句直指人性,教會我們遠離這三種人。一、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人的欲望是無限的,當他們發現索取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時,就會習慣性向別人伸手。並且索取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胃口越來越大。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對這幾種人太好,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想必大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在自己家裡長輩的口中聽到一些俗語,經常聽到他們說老祖宗的話不能不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具體更多的俗語大家可以買相關書籍來閱讀一下。很多人都把這些不當回事,但是有些話結合實際來看,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這一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 「評」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大衣哥」朱之文為啥被人常黑?
    (澎湃新聞綜合自 單縣公安局、@朱之文等)大衣哥朱之文曾發感慨「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引發了大家的一輪猜測。被人欠錢不還還?  很多網友在懷疑是不是大衣哥又借錢給別人沒收到好報了。有傳聞稱大衣哥陸陸續續借給村裡人一百萬,最終沒人還錢不說,人緣一點也沒有維下。另據報導,成名以後,老朱給村裡辦了不少事,但總有人不滿足,這讓他有點心煩。朱之文在成功後不僅努力為村裡修路,還為慈善拍賣大衣…可同村村民們竟然說:這對他是九牛一毛,他要想叫俺說他好,就為莊上每人買輛小轎車、一人再給1萬塊錢。
  • 老祖宗10句話說透人性: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有錢沒錢是小事,啥時候都不能沒有良心。 02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關係都是相處出來的,再好的關係,長期不走動也會變生疏。 你來我往,有來有往,感情才能熱絡。
  • 農村老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正確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句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老話,同時也是人情世故,是煙火人間,是人性的一部分,是多少人發出的無奈感嘆。這句話用在古代合適,用在現代也合適,用在未來同樣也合適。現在借糧的人不多了,但是這句話用在現在一點也不過時,還是有道理,我們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然後說一下這裡面的智慧。一、這句話啥意思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經歷過,自己的朋友或者親戚有了困難,找別人借錢,別人都沒借,找到自己時,自己看他實在困難,恰好自己手頭也有點寬裕,於是就借給了他。
  • 升米養恩,鬥米養仇
    「升米養恩,鬥米養仇」,講的就是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時,你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恩戴德。而當你老是給他幫助他,當他再遇到困難,他認為你給他幫助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不幫助他,或者幫助減少時,他反而會心生怨恨,反目成仇。這揭示了人的弱點,不知足,不記恩。對於這種現象,反應在心理學上,那就是持續的、過多的幫助會讓人認知失調。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澳大利亞民眾的舉動,真實驗證了這句話
    而澳洲進口商出現牛肉質量問題遭到中國禁入指令後,認為中國在打擊報復,不從自身找原因,只會怪責中國,實在是應了中國那句老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啊。澳大利亞作為出口大國,其重要的經濟支柱就是各類出口商品,其中農產品和初級資源產品為主。
  •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三)
    《育人筆記》格局篇之十三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三)李炳華前面兩篇中所談到的案例,雖然不能說比比皆是,但至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稀缺。然而,相速度並沒有攜帶信號/信息進行超光速。半年後,小芳因在單位上受了委屈,心情極度低落,加上身體不舒服,便連續兩天回家後沒有做家務,而是徑直回到自己的臥室休息了。第一天婆婆就面露不悅,第二天開始指桑罵槐。第三天,小芳單位上的事圓滿解決,身體也好轉。於是家裡又回歸「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的生活軌跡。
  • 安家: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安家的「米蟲」都是房似錦自己一手造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房似錦人生中最大的牽絆,她一直非常深愛並且信賴的弟弟,也在這群「吸血鬼」當中。其中有很多的原因,或許他窮怕了;或許他受到了父母的影響;或許他不想被他人嘲笑;或許原生家庭真的會影響一個人所有的價值觀……04擔米養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