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私幫越南抗美20年,為何遭其反咬一口?升米恩鬥米仇!

2020-12-20 大國將令視頻

故事確實來源於生活,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不乏各類寓言故事、童話故事中描述過的事件出現,而這種事兒,也被中國撞上過,這個故事叫做「農夫與蛇」。大家也都知道,中國及其排斥戰爭,但是也避免不了直接衝著自己來的戰爭,這種情況下只能應戰。還有一種,那就是自己的鄰國遭到侵略,若是被拿下,可能中國自己的主權安全也會受到影響,這種時候,中國也只能派兵前去支援,歷史上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是這樣。而越南戰爭曠日持久,打了20年,而中國「幫忙」也幫了20年,但是越南在趕跑了美軍,實現統一之後,卻實實在在演繹了一回「農夫與蛇」,反咬中國一口,這是什麼原因呢?妥妥的升米恩鬥米仇!

首先,越南的腦迴路可能和別國不太一樣。在它看來,在中國與蘇聯的援助下打退了美軍,等於自己打退了美軍,也就是說自己很牛,連美國都能打贏,也就意味著自己難有敵手,於是野心膨脹了,想要成為亞洲「霸主」的越南就先對柬埔寨下手了。中國當初幫助越南其實只是為了助其趕跑美軍,可不意味著在它想要侵略他國的時候還會幫忙,於是越南就此不高興了,認為中國不再願意與自己交好了。升米恩鬥米仇,中國花大價錢,倒是給自己養了個仇人出來。

在中國實力日益強大之後,招致了蘇聯的忌憚,而且在中國接連拒絕了蘇聯提出的有可能危害中國領土安全的提議之後,這個昔日的老大哥翻臉了,在中蘇邊界派了重兵壓陣,對中國虎視眈眈。越南一看,對比當時國力還沒有現在強勁的中國,當然是蘇聯的大腿更粗,於是直接和蘇聯站在了一起,為了討取蘇聯的歡心,屢屢做出危害中國權益的行為,實在是可惡至極。

在1972年,中美重新思考兩國之間的關係,橫亙在兩國之間的冰山融化,中美進入蜜月期,但是此時,越南與美國的矛盾衝突並沒有結束。中美建交行為在越南看來,無疑是中國背叛了自己,倒向了美國。「你不仁,那我也不義了」,越南如此安慰著自己,心安理得地做起了白眼狼。在越南對中國的惡意越來越肆無忌憚、不加遮掩之後,中國無奈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把越南收拾地很慘,但是也沒有對其趕盡殺絕,而是在獲得勝利之後撤出越南境內,甚至還歸還了戰俘與繳獲的物資。但是越南並沒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是繼續暗戳戳搞小動作,最後被中國徹底收拾怕了。只能說,面對這種國家,還是不能太過仁慈。

相關焦點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
  •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並不是再說某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是在描述一種社交關係,兩個人在付出與回報之間都會有衡量的標準,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恩仇觀念的產生。升米恩不一定是出自真心,鬥米仇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當一個人飢餓難耐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足以讓他活命,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定要對施恩者感恩戴德,以期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這種感恩可能是出自真心,更大的可能是迫於生活壓力做出的偽裝。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水滸傳》:為什麼宋江仗義疏財得人心,柴進卻「升米恩鬥米仇」
    我們在初學古典文學時一定看過四本書,就是中國的四大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這四本書各自類型均有所不同,其中《水滸傳》主要是以北宋末年為背景,圍繞108好漢講述了梁山起義、朝廷招安等故事,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 諺語「升米恩,鬥米仇」現實版:不要把別人的好看成理所當然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句自古流傳的諺語。有人家裡揭不開鍋了,你給了他一升米,他會感激你,可你天天給他米,他就會形成依賴,認為這都是應該的,當你有一天不給他米,他就會懷恨在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太多的哲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 升米恩鬥米仇,葫蘆廟甄士隱,道破賈雨村為何會落井下石
    賈府獲罪被抄時,深受其提攜之恩的賈雨村,卻趁其不備登時變臉,狠狠地咬了賈府一口,露出了他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狡詐面目。其實,細究原著我們就會發現,賈雨村如此舉動,早在開卷第一回就給出了提示。賈雨村本是流落姑蘇的一介窮儒,「忽見隔壁葫蘆廟內,寄居一個窮儒,姓賈,別號雨村者。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老祖宗這3句傳世名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如果沒有掌握好善心的度,很有可能就會反被人記恨,就像我們經常聽說的那句「升米恩,鬥米仇」,所以說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下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3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首先我們要說的當然就是這句「升米恩,鬥米仇」了,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指在別人危難之際,即使你只給了很小的幫助,對方也會感激你;反過來,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太多,讓對方養成了習慣,但某一天突然停止了幫助,反而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仇人。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人會恩將仇報呢?
    世上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不少,乍聽來會讓人詫異。妙在升米恩鬥米仇,還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要翻天的白眼狼。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中國古代許多地方,就是如此。說到法,就是動刑;許多民間小矛盾,不想鬧大,就指望靠道德約束力搞定:鄉親評理啦、祠堂論述啦、長輩裁斷啦,諸如此類。道德如何體現其約束力呢?那就是道德壓力了。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
  • 升米恩鬥米仇,「甄嬛」捐助的那個不知感恩的大學生,現在如何?
    在2002年的時候,孫儷那會也剛剛出道,遠沒有出演《甄嬛傳》中「甄嬛」一角後這麼家喻戶曉。即使當時她不火,但是也想著助人為樂,她在看一個叫做《希望在山區》的節目後,決定對一名叫做「向海清」的高一學生進行捐贈。不過當時孫儷並沒有親自出面,而是委託自己的母親去幫自己做這件事。
  • 升米恩,鬥米仇(說得太現實,深度好文)
    By政商內參 (微信最好的政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商信息,深度解讀政商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升米恩,鬥米仇」老故事,解讀職場的人性智慧
    很多人不了解,這裡面說一個老故事,「升米恩,鬥米仇」是怎麼來的!唐朝,關中 有兩戶人家是老鄰居,子一輩,父一輩,平常關係不錯,李家比較富裕,王家稍差一些,李家為人寬容,所以在城裡家買賣,突然一年大旱,天災突降田裡絕產了,王家沒有別的來錢道,沒了收成,一家面臨了災難。李家聽說後,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王家沒有想到,人家主動幫忙,終於熬過了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去感謝富人。
  • 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反咬」恩人一口?升米恩,鬥米仇!
    看著向某人的信,想起當年孫儷資助他直到上大學,他卻成為反咬恩人一口的「白眼狼」,這讓我情不自禁想起這麼一句話,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孫儷已經幫他幫到高中畢業,他還想讓人家繼續幫他搞定大學四年所有的費用,這種要求,資助他的孫儷是否必須無條件做到?一句很現實的一句話:孫儷幫他是情分,孫儷不幫是本分!作為一名被資助的學生,向海清好像對學習不怎麼用心:第一次參加高考,他的高考成績很差,所以他準備復讀;第二次參加高考,他的成績好了一些,但也只能考入上海一個檔次不怎麼高的大學。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俗語「升米恩,鬥米仇」指的就是人在為難的時候,如果你能給予他很小的幫助,他都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的幫助太多,讓對方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了幫助,就會讓對方忌恨,甚至還會產生出仇恨。這句俗語的原話其實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民間俗語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關於「升米恩,鬥米仇」,這裡有個典故:從前,村裡有兩個人,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平時都以種地為生,關係很好。
  •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道出柴進仗義疏財不得人心的奧秘
    筆者認為,問題就出在了柴進沒有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這才導致了他仗義疏財之舉的不得人心。什麼是「生米恩鬥米仇」定律?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定律是指:如果他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他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你的幫助稍有不足,就會招來他的怨恨。
  • 升米恩鬥米仇,施恩過多反而是個壞事,為什麼人會這樣恩將仇報
    世界上存在的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不在少數,剛聽到這個說法的人一定會十分的詫異。為什麼小恩惠會讓人感恩,而大恩卻會讓人反目呢?究其原因,其實是一個叫做「道德壓力」的東西在作祟。中國古代許多的地方就是如此,說到法,可能很多人都不懂,許多民間的小矛盾,也用不上刑法法律,此時又不希望事情鬧大了,就只能指望靠著道德的約束力來制裁了,鄉親評理啊,長輩裁斷啊,諸如此類等等。那麼道德又是如何體現他的約束力呢?當他人給你好處恩惠的時候,你的感激是雙層的。
  • 大媽扛300斤攪拌機上山,母愛如山之下是升米恩,鬥米仇
    導讀:「升米恩,鬥米仇」,原意本是說在人有困難的時候伸手幫一把,會形成恩情,但是幫多了,突然停止幫助反而會形成仇人。而這種現象,即使是在親人之間,甚至是在父母子女身上,依然會出現。父母給予子女太多,太過於溺愛,一旦無條件供給時,被長期溺愛的子女可能會反目成仇。
  • 揭秘何為「升米恩,鬥米仇」?韓信發達後對恩人的做法說明了一切
    中國有句古話叫「升米恩,鬥米仇」。當然,這句話還有很多版本,比如有的說法是「鬥米恩,擔米仇」,也有的說法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但是,韓信年輕的時候家裡非常貧窮,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上,老是在別人家(有點兒親朋故舊的關係)蹭吃蹭喝,而且韓信飯量很大、像頭餓狼。可是,韓信吃完喝完後啥錢也不給、啥活兒也不替人幹,只道聲謝就背著他的寶劍、拿著他的兵書到街上、河邊或城牆根閒逛去了。雖然韓信很聰明,經常換著人家蹭飯。但是時間一長,韓信這種吃白食的行為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 升米恩、鬥米仇——是無慚無愧生起得太快
    從百度上百度一下就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