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陳芳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世界不同的地方,受文化差異的影響,關於懷孕的習俗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不乏有些比較奇葩的,下面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一好友前幾天結婚,因為大家都隔得比較遠,所以提前很久便約好要一起去參加婚禮,也算是正式聚會。
然而到了結婚當天,好友們紛紛趕來,其中最喜歡熱鬧的小夢卻沒有來,大家覺得吃驚但是怕她是有事耽誤了,因此也就沒多問,然而直到婚禮結束,她也沒出現。
後來,她在我們的好友群中解釋了一番,說自己懷孕了,家裡人說不能去參加婚禮,對新娘子不吉利,因為害怕影響新娘的生活,因此才選擇不去的。
當時我們聽完這種習俗都覺得很荒謬,然而在老一輩的眼中,卻是必須遵守的規則。並且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很多國家,也有很多讓人驚訝的習俗。
一、中國
A、在我國,孕婦在孕期是不能吃兔肉甚至不能抱兔子,否則孩子出生後可能攜帶兔唇,這種習俗在我國廣為流傳;
B、懷孕期間不能搬家,因為這樣會觸動胎神,影響胎兒發育;
C、去婚禮或者還未生育的年輕夫妻家裡,不能坐在他們的床上,否則會影響他們的生育;
D、不能參加婚禮和葬禮,在這種習俗中主要是避免衝撞。
二、蒙古
在他們的傳統習俗中,孕婦和孕婦是不能有任何的肢體接觸,否則胎兒的性別可能因此出現變化。
三、俄羅斯
雖然本身民族愛十分剽悍,但是仍然會有孕期習俗,在他們嚴重,懷孕之後夫妻雙方應該告訴對方自己前任的名字,這樣就能夠在生產的時候更加順利。這個估計在我們看來有點匪夷所思,估計告訴了更給孕媽添堵吧!
四、葡萄牙
在他們的眼中,懷孕期間孕婦是不能抱甚至是接觸帶有毛髮的動物,比如狗、貓,因為這樣會導致孩子出生之後也渾身長毛。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待以前的這些習俗,大多數人都會嗤之以鼻,認為其就是封建迷信,不能夠相信。
然而有些習俗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對孕婦作出保護,這也是為什麼它能夠流傳至今的原因。
比如在我國的習俗中,孕婦不能參加婚禮和葬禮,是怕衝撞,這確實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的。
婚禮和葬禮上通常人都比較多,也會很擁擠,對孕婦而言,本身就行動不方便,在這種環境下更是難以支撐自己的身體,容易出現摔倒的問題。
除此之外,人群過於密集,環境空氣流動性差,氧氣含量也會比較低,對於一些普通人而言尚且會出現不適的情況,對孕婦而言,更是如此,嚴重者甚至導致胎兒缺氧。
因此,在面對孕期習俗的時候,不可一票否決,而是應該以科學的眼光去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1、補充營養過量
根據醫生的建議,整個孕期,孕婦的體重增長在12.5公斤左右為佳。
懷孕之後,很多家庭都覺得一定要補充大量的營養,於是每天各種營養品、各種食物不斷投喂。
最後帶來一系列問題,孕婦自身運動困難、生產時胎兒過大、分娩難度增加、產後肥胖等等一系列問題。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在孕早期的時候,除了幾種固定的營養(比如葉酸)需要額外獲取,其他的飲食和平時基本一樣,並不需要過多的攝入,因為胎兒還並未成型,不需要吸取母體過多的營養。
到了後期也是,孕婦食量本身就會增大,如果自己還主動攝入更多的食物,只會把胃口撐得更大,以後也很難恢復。
2、生病靠忍
孕期儘量少吃藥幾乎是我們的共同認真,事實上這一點也並沒有任何問題,然而一些小問題成兩天就好了,而當身體出現嚴重不適時,還想靠忍,就是對自己還胎兒的不負責任。
因此,當身體出現問題時,首先應該向自己的醫生諮詢,無論是靠忍還是吃藥,都需聽從醫生的安排。
3、拒絕運動
無論說了多少次,還是會有很多孕媽在孕期基本上就不運動,然而這樣會給自己的身體造成嚴重的負擔,也不利於胎兒的健康發育。
只要身體健康,醫生也沒有特地交代需要長期臥床休息不能運動,那麼有時間多運動不僅能夠幫助自身生產和緩解一些孕期不適,還能有助於胎寶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