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網絡購物的電商平臺上,個人開的網店不繳稅或少繳稅比較普遍,部分企業法人也以自然人名義開網店避稅,造成實體店與網店稅收不公平,同時也給國家稅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僅2016年少繳稅就達500億元。電子商務沒有免稅待遇,同樣適用現有稅法,不同的是交易方式而已。為此,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明確提出營造線上線下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正式落地實施,規定做作業者要辦理營業執照和依法納稅,由此天貓商家、企業店鋪、外賣商家、淘寶賣家們,甚至是直播獲利的大KOL們都要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依法納稅。
電商法的出臺,對於天貓商家、企業店鋪、外賣商家和淘寶賣家們來說不辦好營業執照不納稅是沒有出路的,但是有了營業執照納稅時也是有講究和學問的。很多企業都是靠優秀的會計和服務機構的合理避稅策略降低運營成本,那麼電商賣家們也可以合理避稅嗎?
很多人認為:電商是有很明確的數據顯示,想偷稅漏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其實並非如此,雖然無法改變線上售賣數據,但是電商賣家也像實體店一樣有企業運營管理成本支出,合理的部分是可以抵銷稅務支出的。具體的操作細節,稅小妹就不多說了,因為本文重點不在這,想了解就找稅小妹東家吧!
下面稅小妹再介紹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2019年電商納稅標準和開發票的稅點是多少?
天貓商家、企業店鋪、外賣商家、淘寶賣家不是電商平臺,規模也不會太大基本屬於小規模納稅人序列,所以按以下的標準執行就OK了!如果您是知名品牌或者流水金額很高很高,那麼就另外別論了,可以請自己的財務團隊打理了。
1)增值稅=商品銷售收入(不含稅)*3%(小規模納稅人,月報);
2)應納城建稅=應納增值稅、營業稅*7%(月報);
3)應納教育費附加=應納增值稅、營業稅*3%(月報);
4)堤圍防護費:營業收入*0.02%(有些地方不收)(月報);
5)個人所得稅(月報);實行代扣代繳,不管工資薪金是否超過2000元都要實行全員全額申報。
6)所得稅=利潤總額*稅率為25%(季報)
7)如果店家還僱傭員工,那麼還需要繳納社保和個人所得稅。
看到上述稅負條件之後,有商家會發愁,覺得本來就不賺錢了,如果還要交稅的話,那不就是要虧本了嘛其實,這是多慮了。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電商平臺中96%的商家符合國家關於小微企業增值稅免稅條件。每個月如果增值的營業額在10萬塊以下的,那是不需要交稅的。而營業額高的商家賺錢也多,按個體工商戶3%的稅率,也就是交一點也承擔得起。
最後,新電商法只不過是一次提高門檻規範市場的行為,多數電商賣家還是達不到交稅的標準,即使交稅也不會很多,在場地、人工、物流方面的成本優勢,大多數網店依然有價格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