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回應徵稅:94%賣家年營業額低於24萬 不在徵稅範圍

2020-12-19 東方網

  東方網3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我建議政府對個人網店進行徵稅。 」近日,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的一份提案,再次在業內激起千層浪。有網民擔憂,隨著監管收緊,一直因免稅而低價的實惠網貨是否將成「浮雲」。

  而淘寶日前向記者回應稱,目前94%的淘寶賣家營業額在24萬元以下,大多數不在徵稅範圍內,而一些規模較大的商家線下已經在繳稅。

  近日,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的一份提案,將敏感的個人網店徵稅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張近東稱,淘寶等網站號稱萬億交易額,其創造的價值和納稅遠遠不如蘇寧。淘寶有700萬賣家,交易額1.2萬億,平均一家年收入僅有十幾萬。 「如果利潤率是10%,那麼一家C2C賺的錢還不如農民工多。 」他呼籲,要加強網店徵稅,強化政府對C2C網商的管理。

  對於上述呼聲,IT業界、網店主和消費者均給出較激烈的見解,其中也不乏力挺者。包括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等在內的多位業者認為,考慮到蘇寧易購和淘寶天貓的同業競爭關係,這些言論值得玩味。

  昨天,關於網店徵稅的爭議已成為微博熱門話題。「和20%房產交易稅一樣,一旦徵稅,勢必轉嫁給買家啊。」有網友稱,目前網上有不少下崗人士和殘疾人士通過網店創業。「如果某天收稅,希望能給他們做好減免。 」

  「我們不反對電商徵稅,但反對在今天這個時期徵稅。對辛苦創業的個人小店主徵稅,對年輕人的就業徵稅。 」淘寶方面稱,目前94%的淘寶賣家營業額在24萬元以下,大多數不在徵稅範圍內。而一些發展較好的商家,在線下已經開始繳稅。

  事實上,各地政府早前便已開始對個人網店徵稅的試探。

  「武漢已開出了國內首張個人網店稅單。 」網際網路分析師蘇哲透露,當時一家淘寶女裝店被要求交了430萬元的稅,甚至據傳所有皇冠級以上網店都將被納入該市稅收徵管範圍,但由於引發爭議,後續也不了了之。

  「如果是有一些實體店鋪通過C2C平臺做帳避稅,那當然要監管;可很多個人網店主都是小本經營,若要徵稅,網上創業還有什麼優勢?價格一漲,消費者又不買帳了。 」在淘寶上賣瓷器的三鑽店主範小姐昨在一個旺旺群中明確表示,她只是業餘賺點零花錢,希望稅務部門能高抬貴手。

  雖然多數受訪的網店主都極力反對徵稅,但從政府近兩年的動作來看,網上「免稅店」的免費午餐能否持續還是個未知數。

  今年兩會的另一份提案建議,將網店根據營業額不同分成三等,由淘寶、天貓等平臺方代扣代繳。其中對於小微企業免稅,對於年營業額在8萬到80萬元的小企業,實行低稅率;高出此交易額的企業,則實行與實體零售商無差別的稅率標準。

  對此,淘寶方面表示暫不回應。

相關焦點

  • 馬雲:淘寶天貓商家94%年收入不到20萬 無需徵稅
    馬雲:淘寶天貓商家94%年營業額不到20萬 不需要徵稅(TechWeb配圖)【TechWeb報導】11月12日消息,馬雲在接受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主持人王小丫專訪時表示,相比較傳統企業,電商從業者的時間
  • 徵稅範圍
    亦稱「徵收範圍」或「課稅範圍」。稅法規定的徵稅對象和納稅人的具體內容或範圍,即課稅徵收的界限。凡是列入徵稅範圍的,都應徵稅,不列入徵稅範圍的不徵稅。徵稅範圍一般是指徵稅對象的範圍。
  • 美國電商步入全面徵稅時代,中國電商什麼時候徵稅?
    在這之前,美國的網購還是沿襲幾十年前的規定,即一個網絡商家在A州,如果在B州沒有實體業務,那麼B州的消費者從該賣家購物,就不用繳納消費稅。之所以這樣做,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67年的最高法院判決,那時還是電話郵購興起的時代,就是賣家定期給消費者寄一本購物商品書,消費者看中後就匯款給商家下單。當時政府為了鼓勵這種新興的購物方式,於是就這樣規定。
  • 向電商徵稅讓你逛不起淘寶
    向電商徵稅讓你逛不起淘寶   作者:周俊生  日前召開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姚堅就最近有關向電商徵稅的話題表示了態度。他透露,財政稅收相關部門正在對電商稅收立法問題進行研究調研。
  • 20家網店17家拒開發票 無實體店鋪徵稅難核定
    鄭豔說,她是在淘寶的一個網店購買的除臭劑,但她拿到的這張購買除臭劑的收據,也沒有正規的印章。淘寶賣家告訴她,只能提供這樣的「發票」。鄭豔與店主協商幾天後仍然沒有結果,最終,她選擇了放棄。事實上,與鄭豔經歷相似的大有人在。陳星星,本土網購達人,她告訴記者:「不要想會有店家主動給發票,可能性微乎其微。」
  • 張佩東:「未對淘寶等電商徵稅」不準確
    央視網帶來了網友「淺淺」的問題:  目前國家還沒有對淘寶這樣的電商徵稅,請問張副司長,未來國家會不會對電商徵稅,如果徵的話會是什麼標準?  張佩東說,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和企業應盡的義務,稅法對傳統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是統一適用的。簡單說「未對淘寶等電商徵稅」是不準確的。
  • 國家稅務局:網絡發票並非針對電商徵稅
    此前有分析人士稱,網絡發票加快推行是為網購和電商徵稅做準備。國家稅務總局徵管和科技發展司負責人昨日回應稱,這是一種誤解。網絡發票是規範發票使用和稅收徵管,以及防控發票類違法犯罪的手段,而非針對網絡購物和電子商務徵稅。  出臺背景為打擊假發票   網絡發票是指納稅人通過網際網路、使用稅務機關提供(或認可)的網絡發票開具系統開具的普通發票。
  • 淘寶要漲價?電商全面徵稅:每年多收50億(1)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我國2016年將實現所有發票的網絡化運行,推行電子發票電子底帳,實時採集、存儲、查驗、比對發票全要素信息。
  • 淘寶網店徵稅會改變什麼?
    自去年年前淘寶和天貓交易總額超過了一萬億之後,人們對於淘寶網店徵稅的就意見開始了更加激烈的討論。很多人都認為在大多數淘寶網店都是掛著C2C的牌子做B2C的情況下,如果這一個龐大的納稅空間不被相關立法部門重視,並採取一定的措施的話,是既不利於電子商務市場的商業競爭公平,又侵蝕了國家稅收利益的。
  • 國稅總局:網絡發票並非針對電商徵稅
    此前有分析人士稱,網絡發票加快推行是為網購和電商徵稅做準備。國家稅務總局徵管和科技發展司負責人昨日回應稱,這是一種誤解。網絡發票是規範發票使用和稅收徵管,以及防控發票類違法犯罪的手段,而非針對網絡購物和電子商務徵稅。   出臺背景為打擊假發票   網絡發票是指納稅人通過網際網路、使用稅務機關提供(或認可)的網絡發票開具系統開具的普通發票。
  • 增值稅徵稅範圍
    (一)徵稅範圍的一般規定   現行增值稅徵稅範圍的一般規定包括:   1、銷售或者進口的貨物   貨物是指有形動產,包括電力、熱力、氣體在內。銷售貨物,是指有償轉讓貨物的所有權。  2、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   (二)徵稅範圍的具體規定   1、屬於徵稅範圍的特殊項目   (1)貨物期貨(包括商品期貨和貴金屬期貨),應當徵收增值稅,在期貨的實物交割環節納稅。   (2)銀行銷售金銀的業務,應當徵收增值稅。
  • 電商徵稅盲區將被放到「陽光下」
    據了解,目前大型平臺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等毫無疑問已在被徵稅的範圍內,且通常是所在地的「納稅大戶」。但長期以來,由於網店數據並未對稅務部門完全開放,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給一些企業留下了逃稅漏稅的「後門」。此次電商稅務監管系統升級完善之後,網店數據會共享給市場監管部門,電商徵稅的盲區也將被放到「陽光下」。
  • 這些美國訂單要徵稅了
    解讀美國徵稅當賣家產品運送到任何 MTC(徵稅商城)管轄區域時,亞馬遜會對賣家的產品免費進行銷售稅的計算。賣家在訂單詳情 / 交易詳情中看到徵稅模式「商城服務商」且負責方為「亞馬遜服務」時,即訂單已被亞馬遜自動扣繳。但是,實際上有很多賣家反饋,只有偶然使用範圍報告算利潤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扣款項目。
  • 淘寶好日子到頭 政府醞釀對電商徵稅
    網店不納稅時代將進入尾聲。去年出席兩會的蘇寧雲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曾高喊「在電商平臺上可以賣假貨,蘇寧能賣嗎?電商平臺上可以不交稅,蘇寧能不交稅嗎?」此言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得罪了不少網店經營者,但張近東對此仍堅持個人意見,努力讓傳統商業與電商可以在公平的環境中競爭。就連馬雲也曾說過「電商遲早是要交稅的」。
  • 國稅總局: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0萬小微企業可減半徵稅
    中國網新聞7月17日訊(記者 魏婧 實習記者 李禕然)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貫徹落實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範圍有關徵管問題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指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其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0萬元的,可享受「減半徵稅政策」。
  • 電商徵稅倒計時!
    第一層含義:本來今年年初電商法的出臺就給了線上商家們的合法經營一個緩衝期,按照電商法的相關規定,今年6月開始徵收電商稅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因為今年疫情對企業的傷害很大,而不得不暫緩徵收電商稅。第二層含義:過去沒徵稅,不代表就是永遠不徵稅。因為從一個長遠的過程來看,電商徵稅是大勢所趨,千萬不要心存僥倖!
  • 李寧:淘寶"雙十一"交易額突破350億 應否對電商徵稅?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網友李寧認為,今年,「雙十一」網絡購物異常火爆,淘寶總交易額達350億。馬雲關於電商應該徵稅的表態,更讓人們相信電商徵稅已經不遠。很多人說,網上成本低,又不收稅,所以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最近也常有傳聞說要對網商徵稅。作為網購盟主的馬雲在接受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主持人王小丫專訪時表示:中國只有電子商務平臺給所有企業一個公平公正的平臺;電商成本並不低;電商會讓整個中國的稅率水平降低;企業不交稅是不道德的。
  • 美參議院通過網購徵稅法案 或影響中國消費者
    不過,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69票支持對27票反對,通過一項名為《市場公平法案》的議案,美國州政府將因此獲得一項權利,對銷售額高於100萬美元的網絡零售商徵收銷售稅。此前「網購徵稅」的爭議在美國已經持續十多年。這一議案也可能對中國尋求代購美國商品的消費者產生影響。早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曾表達了對此的支持,或許意味著美國網購「免稅」時代有望徹底終結。
  • 美國跨州網購要徵稅:線上線下公平競爭
    此外,美國最高法院裁決還維持了南達科他州法院2016年通過的一項法律,規定州外的網絡零售商如果在該州的年銷售額達到10萬美元,或者進行了超過200項涉及該州的交易,就必須向該州交稅。這個決定或將導致美國的網購價格上漲,美國電商的稅收紅利期正式結束。是不是有點難理解?
  • 臺灣擬徵酒類商品健康稅 米酒暫不列入徵稅範圍
    330毫升罐裝啤酒將徵稅3.4元(新臺幣,下同),700毫升酒精濃度40%的烈酒將徵稅28元,米酒暫不列入徵稅範圍。  然而,規劃公布後引來廣泛爭議。有民眾對開徵健康稅是否能真正起到防治「酒害」的作用表示懷疑,也有人質疑開徵酒品健康稅只是為了增加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