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報導,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我國2016年將實現所有發票的網絡化運行,推行電子發票電子底帳,實時採集、存儲、查驗、比對發票全要素信息。專家表示,採取以上舉措全面推行電子發票,將顯著提高徵管能力,也將為電商徵稅清除技術障礙。
實際上,我國並沒有任何法律政策規定電子商務可以免除納稅義務。但由於現實的徵管條件限制等諸多複雜因素,大量小微電商游離於稅收徵管框架之外。而現階段,若對就業起促進作用的電商實行嚴苛的稅收措施,將不利於該行業的發展和個人創業。因此,電商徵稅也成了一個敏感話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79億元,比上年增長49.7%。佔我國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4億元的10.6%。
目前我國電商主要的交易模式有B2B、B2C和C2C三種。線下眾多零售企業已經受到稅務部門有效監管,線上B2B或B2C企業交易行為較為規範,都以開具發票進行納稅,而C2C由於進入門檻低,且不用進行稅務登記,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交易主體,納稅者寥寥無幾。
有專家表示:「電商徵稅實際上是個偽命題,只是時間問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告訴記者:「電商徵稅重點要徵管的應該是C2C,按照前兩年700多萬淘寶活躍商戶的數據進行測算,一年針對C2C可以收稅至少50億元。而目前淘寶活躍商戶已經超過1100多萬,稅收規模應該更大。」
多位專家認為,電子發票具有成本低、填開數據真實、便於真偽查詢、利於稅收徵管等優點,不會提高商家的運營成本,又能很好的核定營業額。商家賣一個產品,所有數據全部回傳給稅務機關,開具電子發票後,國稅總局的系統後臺就能收到信息,實現全部實時監管。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介紹稱,發票和底帳之間有關聯關係,要反映企業的實際收入狀況。推行發票電子底帳,收集、整理、分析信息之後,有利於風險管理、納稅評估。「電子發票和電商徵稅沒有直接的因果關聯,不過肯定是清除了技術上的難題,為電商徵稅掃除了一些障礙。」李萬甫稱。
京東集團副總裁蔡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所有取得的數據都在稅務局的電子底帳庫裡,整個信息化管稅就實現了,這對於營造健康公平的稅收環境有重要意義。「我國傳統的以票管稅在電子商務的徵管中有不少困難,現在的徵管力量很難適應電子商務一年幾萬億的交易額。電子發票是最好的信息管稅抓手,如果全面推行電子發票,要求產生交易就要自動生成電子發票,就能很好解決徵管難題。」他說。
針對這一問題,阿里巴巴方面表示,電子發票對於降低商家開票成本、快遞成本、提升消費者體驗都有很大優勢。目前阿里也在積極參與電子發票業務,從技術上平臺正在投入有效的技術方案,幫助需要使用電子發票的商家解決技術接入。阿里將建立一套標準接口,商家ERP系統只需要跟阿里對接即可實現開票,且後端對接了諸多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尤其是電商類ERP降低多方對接及維護成本。阿里也會積極響應和遵守國家稅務相關政策和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