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電商徵稅讓你逛不起淘寶
作者:周俊生
日前召開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姚堅就最近有關向電商徵稅的話題表示了態度。他透露,財政稅收相關部門正在對電商稅收立法問題進行研究調研。由於他沒有直接否定向電商徵稅的可能性,因此輿論再一次就是否應該向電商徵稅展開了熱烈的爭論。
從表面上看,在電子商務日益普及,網上購物已經成為消費者日常消費行為的一種基本形態,並且對實體商店形成巨大衝擊的情況下,即使從稅收公平的原則來講,向電商徵稅似乎也有一定的理由。但是,稅務部門必須想明白的一個問題是,電子商務為什麼這幾年在中國發展迅猛?平時,我們只看到了它不像實體店一樣必須有實際的店堂,從而省下了一大筆實體店必須承受的包括房租、物業管理等在內的巨額的店堂成本開銷,使它的商品價格在消費者中產生了足夠的吸引力,但我們忽視的是,網上銷售的價格能夠比實體店便宜,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省去了一筆稅收,特別是那些以C2C的途徑進行交易的賣家,更是因稅收的不存在而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後,一個可想而知的結果是,當向電商徵稅全面鋪開以後,網上購物的交易成本隨之增加,賣家就只能提高交易價格,這個價格當然必須由消費者支付。如果這個價格等同於或者接近於實體店的價格,那麼,消費者就會轉而選擇在實體店購物,畢竟在購物時面對實際商品挑挑揀揀,是消費者更認可的一種購物方式。這樣一來,現在看似生氣勃勃的網上購物就不再具有任何優勢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對於電商徵稅呼聲最高的是實體商店,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向電商徵稅議案的全國人大代表張近東,就是國內最大的實體商店之一蘇寧電器的董事長。站在實體商店的立場,他們確實會感受到與電商競爭的明顯不公。我國的商業零售早已進入微利時代,在目前經濟增速減緩、內需難以振興的情況下,消費者的購買力不足,已經影響到了實體商店的生存,像蘇寧電器這樣的商店憑藉多年的積累和廣開的門店,生存還沒有問題,一些小型商店早已難以支撐。但是,解決這個問題,決不是向電商徵稅,表面上看這可以讓電商和實體商店站到同一起跑線上,但實際上是讓大家一起承受高稅收,一起死掉。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復甦步履艱難,由於投資、外貿已經難以承擔支撐經濟運行的重任,拉動內需被賦予推動經濟發展新引擎的重要使命。但現實情況離這個目標還有很大距離,實體商店所承受的沉重稅負使它們無法承擔起推動內需市場走向活躍的重任,這也是消費者熱衷於網上購物的一個客觀原因。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向電商徵稅,使網上購物在消費者中的吸引力打一個折扣甚至消失,那對於拉動內需目標的實現,無異於雪上加霜。
昨天許小年教授在天津做了主題為「中國經濟結構性衰退醫治之道」的演講中表示:在產能過剩和高賦稅的雙重壓力之下,企業目前生存危機嚴重,如果不儘快實施減稅政策,下半年許多企業可能難逃大面積停工甚至倒閉的命運。
實際上,目前國家對電商的徵稅並不是完全空白,就像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副所長靳東升所說,垂直型電商、電商中企業商戶的交易額都是要交稅的,只有C2C賣家,即個人對個人的交易由於缺乏稅務登記才徵不到稅。但放在整個網上購物的大環境中,這種C2C交易畢竟只佔很小一部分,能夠則上來的稅也很有限。因此,向電商徵稅,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不值得提倡。就目前的商業環境來說,不僅不應該向電商徵稅,而且對實體商店的稅收都應該適當減免。
推薦閱讀:許小年:再不減稅 下半年企業要大面積停工